APP下载

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19-08-30濮方龙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关系思想政治教育

濮方龙

摘 要:本文首先从礼仪教育基础理论分析,找出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再从当今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的现状、问题切入,进而提出对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探索出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礼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关系

一、礼仪教育的理论依据探索

(一)礼仪教育的概念

礼仪教育在传统意义上被关注的是人们的礼貌用语和仪表仪态,其实更多的应该是内外兼修、完整人格的品行培育。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高职院进行礼仪教育,以学生群体为育人对象,根据高职院学校的发展需求,通过课堂教育、社会会实践、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上的引导和专业培训。高职院的礼仪教育是以“明礼诚信”的道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为主要培养方向,使高职院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树立形象、增强竞争力,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双赢。

(二)礼仪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

礼仪教育是对人们在道德层面上的一种约束,同时他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如下。

礼仪教育具有共识性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能达成共识的一种通用的、共同遵守的社会准则。礼仪是文化的体现形式,礼仪之所以能够为人类所普遍认同,主要是因为起源于相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随着共同体的发展和进步,规范和准则也逐渐为人类所共识,并能够普遍应用,这也决定了礼仪的共识性。

礼仪教育具有整体性特点,所谓整体性,即一个人的内外兼修的整体表现。内在的修养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专业技能、文艺水平,而外在表现则是言语表达和肢体行为,然后通过外在把内在修养表达出来,达到整体呈现的形式,那么对于礼仪的要求也就是在内在修养的基础上,从而指导外在的表现形式,只有真正做到两者规范统一,才能实现礼仪的整体性。

礼仪教育具有继承和传播的特点,是指礼仪在形成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对于历史留下的优秀礼仪文化,人们需要继承并传给后代,而那些历史糟粕,则会被抛弃。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深入,礼仪文化也变得更加宽容、更加简洁实用,也就是在不断的继承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现今和谐、平等的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具有差异性的特点。由于礼仪是由人类达成共识形成一种行为准则,那么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要运用不同的施礼方式,比如握手,对于男女老少的握法、力度就有区别,跟老年人握手,力度得稍微轻点,否则可能会伤害对方;跟异性握手,太用力的话,可能显得太失礼。

二、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根据对礼仪教育的基础理论内容分析来看,要想在礼仪层面上真抓实干搞教育事业,首先得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方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礼仪教育和高职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具有共同的教育方向,礼仪育人在高职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变。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礼仪教育的核心所在,对其具有指引作用

缺乏政治思想的礼仪教育,只能是教育的空谈,而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礼仪教育,也是没有应用价值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下,就如同礼仪育人的指明灯,时刻照亮着礼仪育人的发展道路,使得礼仪育人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应用价值上,都能显其山水,发挥积极的社会效应,为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技术性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礼仪教育的根源,为其提供理论基础

礼仪教育的思想理论来源于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生了中国的礼仪学术。“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礼仪教育遵循实践出真理、出成效的原则,坚持从教师的端正品行出发,坚持施受双方相结合,为学生群体建立起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文明礼仪。

(三)礼仪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相互融合

在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以学生为受教对象,两者之间在教育对象上具有一致性。另外,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和育人目标上,立足实际,善于抓住典型、抓住学生的关注焦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展开。

三、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的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为更深层次的发掘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际开展状况,笔者分别向某职业学院的8个不同专业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84份。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主要表现有以下问题:(1)调查显示,85.2%的同学根本没有上过礼仪课,8.4%的同学虽然上过,但是仅仅是选修课程,每次课程人数只有20左右;(2)59.2%的同學表示礼仪相关的课程内容形式单一,主要以理论为主;(3)64.4%的同学反映除了知道上课的礼仪教师,就没有接触过其他礼仪专业的老师;(4)75.2%的同学表示对礼仪相关知识不感兴趣。

(二)成因

1.学校和学生对礼仪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一味追求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引领意识形态,但却忽略了礼仪教育其实也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学校打造品牌效应的渠道。学生对礼仪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再加上高职院学生生源的层次下降,学习能力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待文化学习更是没有耐心,很多学生都在盲目追求自我,个人主义形象变得尤为凸显。个人修养形成是一个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现今社会的生活节奏都在追求一个“快”,导致学生在对待个人修养上,不愿意将时间投入至收益较慢的传统文化学习。

2.礼仪教育的内容单调,缺乏实践过程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不会流于简单的形式,而是潜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去挖掘、去探索,但是礼仪教育却未能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和方法。礼仪教育缺乏实践性,一是因为没有分享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大平台,二是因为没有与思政教育融合授课,三是因为学生对礼仪实践应用认知度不够。

3.学校的思政教育者中,缺乏从事礼仪教育的团队

每所高职院都有自己的思政教育团队,他们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但是对待礼仪的课题研究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1)学校未能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2)教师对礼仪的理解还停留在形式层面,认为礼仪只是表面文章,缺乏核心思想;(3)学校礼仪育人的氛围不浓厚,对于校园文明和文化传统宣传力度欠缺。

四、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要想利用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这一平台,解决上述礼仪教育的现状问题,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容里充分发挥实效性。在高职院校强化礼仪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活动的形式,加强机制体系建设,从而改变学生利益驱使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与当今社会相一致的人生观,发揮礼仪教育的宣传效应。

(一)礼仪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相结合

礼仪教育要结合思政教育课程中的文化引领,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首先让学生明白礼仪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礼仪、学完后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礼仪教育应该结合自身整体性、共识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无论是在他的言行举止,还是在他的个人气质上都能体现出来,而礼仪所教授的恰恰就能在学生的仪表和仪态上给予帮助,一是弥补思政教育对于行为约束的短板,提升学生对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二是强化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拓宽朋友圈,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社交礼仪基础。

礼仪教育要结合思政教育课程中的道德修养。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过程就是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在学校和今后的社会中不断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礼仪教育也是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倡和发扬的过程。通过思政教育与礼仪教育在道德的契合点上,充分发挥校园平台,在每个班级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并且纳入教学大纲,配合课堂的专业讲解,一定会对礼仪教育的作用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礼仪教育的成效如何也同样需要学生的践行来检验。例如,学校可以安排一场企事业单位的模拟面试,在面试环节中可以加入自我风采展示、无领导小组讨论、突发情节应变能力考核等内容,通过面试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发现自我的不足和长处,感受礼仪知识如何在社会实践中灵活应用。引导和强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是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重要体现,其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礼仪教育在大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光靠教师策划几次礼仪活动或者带学生体验一下校外生活,需要的是学校为学生搭建稳定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礼仪活动场所。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学生发挥自我的能动性,结合学校的坚强后盾,把礼仪实践活动变成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平台,礼仪教育就可以更好地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礼仪意识,规范自我礼仪行为,提升自我社交能力,积极开拓创新,为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礼仪教育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

互联网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也给高校的教育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教学依托的是互联网,而互联网本身又具备高效、快速、不受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点,再加上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所以将礼仪教育通过互联网教学的方式跟思政教育相结合,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

手机APP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客户端软件,对于机不离身的时代,学生也肯定非常追捧校园APP,从事礼仪教育的老师可以在思政教育的宣传板块里,添加一个宣传礼仪教育的APP。在APP的教师端建立一个存放所有教学内容的资源库,以图文、视屏并茂的条目形式展现,利用积分制鼓励学生每天前往点击学习观看,并对积分的高低进行排名公布,根据积分分值兑换相应礼品,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激发礼仪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激发其他非礼仪专业的兴趣。后期还可以对APP进行适时界面更新,添加留言板块,让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产生对礼仪教育、思政教育的见解,应用于教学之中。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应合理利用好互联网的功效,拓展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在新媒体网络的影响下,加大礼仪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宣传力度,并收获成效。

(四)礼仪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建设相结合

思政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自己必须对教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考虑受教者的构成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思想引路人,除了单一的传授之外,还需与学生进行互动,根据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从而保障自我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思政教师的师资力量,决定着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

首先,高职院校应全力打造思政教师的礼仪形象。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够“言传”,而且还要有“身教”,树立自己良好的礼仪形象;其实言传和身教两者,对于教育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在仪容仪表、言行举止上下足功夫,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让学生对自己的老师产生强烈的聚焦,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感受礼仪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准。在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在思政课中所占的份额一般都很小,固然从教礼仪教育的专业老师肯定会少于其他专业老师,但是为了完成教学量,势必会导致非礼仪专业的思政教师去授课,那么礼仪教育的质量便很难达标,所以培养思政教师的专业同时,也要强调礼仪专业培训,而且培训机制必须严格把关,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安排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后,逐步完善思政教师的梯队建设。高职院校要实现最终的育人目标,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师资力量,而教师的梯队就是以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专业道德、年龄层次为基础,打造一支高水平和高品德的师资队伍。完善思政教师梯队建设,就需要有新的动力融入,而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师资力量,恰恰可以融入进来,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应用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婉姝.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方向和内容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

[2]李瑜.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29).

[3]胡治珍.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2019(5).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关系思想政治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