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词语”的语义特色及语用功能探讨
——基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若干词语分析

2019-08-30张云峰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词语报告

董 勤,张云峰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引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而词汇最能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它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词语无论是语义还是组合形式等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是政治性色彩或与政治性话语有关的词语——本文称之为“政治词语”。本文拟从2015年至2019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选择部分词语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其在政治语言中的语义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其语用功能。

一、“政治词语”的语义特色探讨

近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数词缩略语、四字格词语、派生词等。这些词语的运用,既体现出对经济社会及民生等政府工作的提炼和概括,也体现了汉语词语的多样性、丰富性与灵活性,尤其是其鲜明的语义特色更值得关注。

(一)积极性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文本,其结构通常分为回顾过去一年或五年的工作、布署当年的工作任务及规划政府的自身建设等三部分。其词汇、句法、文体、图式和主题的相对固定,构成独特的语篇体裁。”[1]作为政府宣传的“口舌”,我们认为报告中词语的语义特点首当其冲的当是积极鼓动性。所谓积极性指的是词语所附带的具有褒义评价的感情色彩,充满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主要表现在一些褒义词的使用上,如“发展”“改革”“建设”“创新”等,据统计,其出现频率大致如下:“发展”698 次、“改革”452 次、“建设”307 次、“创新”241 次。

(1)发展才是硬道理。

(2)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3)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4)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5)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6)推进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发展、改革和经济建设等方面要应对诸多挑战。为应对挑战,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大力发展,深化改革,在大众面前树立积极有为的政府形象。“发展”“改革”的高频出现,充满了强烈的奋发有为、“正能量”满满的积极气息。

此外还有“完善”“优化”“健全”等词的运用,无不是这种积极向上感情的流露。

(7)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健全金融、信息、法律、领事保护服务。

(8)要增加研发投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9)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让地方和企业吃上“定心丸”。

(二)表态性

我们认为政治词语不单单是宣传,更重要的是还要表示对人对事的立场、态度,即态度色彩。“由于人们持某种态度,常常相应会有某种感情,对人或事物有某种感情也往往意味着同时对该人或事物持某种态度,因此两种色彩人云亦云粘合难分,但是感情是感情,态度是态度,不应混淆。二者也不是到处相连或重合的。”[2]政治词语的态度色彩或表现在词语本身,如“坚持”,或表现在一些修饰限定语上,如“坚决”,或表现在动补结构类的词或短语中,如“打好”“加强”“加快”等。在具体表达中,有时单用,有时几种手段同时使用,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4)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5)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6)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后勤建设和装备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

(三)合情合理性

这里的“合情合理”,主要指的是政治词语既符合文件规定的“理性”原则又符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势”,这种合情合理性主要体现含有“根据”“按照”“坚持”等词语的表达中。如:

词汇年度 “根据”类语句 “坚持”类语句 2015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16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17 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

年度不同,所依据、坚持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与当前我国的国情发展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出国家政策的灵活性、时代性、切实性。

(四)简洁性

《报告》中大量使用缩略语、四字格、附加式词语,节奏明朗,形式简洁,便于口耳相传。

1.数词缩略语

作为汉语词汇系统特殊形式的数词缩略语,是构造新词的重要方式,由于其含义明确、使用规范、形式简洁,也常常出现在政治语言表达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词语中涌现了大量的略语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如:

双创、三公、四风、一带一路、一国两制、三去一降一补、两个一百年

上述“三公”意思是“三种常见的因公事物”,即“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所反映的是中国独特的政治生活内容和文化内涵,虽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不仅概括了原词的意义,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固定性,使民众能够形成思维定式,烂熟于心。

2.四字格词语

2.1.2 科室定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将膀胱化疗和造口护理知识及操作制作成电子信息教程,以幻灯片的形式让患者更直观的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学会膀胱腹壁造口的护理,并解答家属和患者的疑问。

这里的四字格不仅包括传统的成语,还包括一些尚未定型但常常以四字相连形式出现的词语。四字格形式均齐,言简意赅,备受各种文体青睐,政府报告中也有很多此类表达。如:

烦苛之弊、公平之策、便利之门、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这些词语都是非常典型,极具中国特色的四字词语。四字格具有形式上的整齐美观、音韵上的节拍押韵以及内容上的还原意象,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词语的一大特色。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社会的快速进步,各国交往更加频繁,而政治词语作为官方语言是国外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直接渠道。

3.带“缀”词语

大量使用词缀化派生词也是汉语政治词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工作报告中往往以“词根+词缀”形式出现,如:

“化”: 市场化 机械化 现代化 货币化

“型”:科技型 创新型 开放型 应用型

“性”: 开创性 引领性 机制性 精准性

词缀多是由词根意义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形式上,有的和词根相同,需注意区别。“市场化”的“化”不同于“变化”的“化”,“开创性”的“性”不同于“女性”的“性”。这些附加式合成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使用数量巨大,使用较为灵活,具有极大的能产性,常常形成一些固定槽,如“XX化”“XX 性”等,一旦有新的概念出现,采用这种方式极为便捷,如“精准化扶贫”,更利于有效传播。

(五)通俗性

由于面向的是全体大众,因此政治词语表达讲究通俗易懂,这在报告中主要体现在一些中国特色词语及隐喻的使用上。

1.中国特色词语

“所谓中国特色词汇,就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的词汇。指用来表达中国特有概念和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及政治术语。”[3]汉语历来有使用习俗语加强表达的习惯,现实社会中人们也喜欢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因此,中国特色俗语即使在极正式的政治类词语中也不时闪现出这类活泼、生动的表达。例如:

(1)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

(2)“敢于啃硬骨头”。

(3)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这些中国特色俗语由于不受特定场合和表达手段以及信息接收者的层次限制,再加上其句式简短、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等特点,准确地使用,不仅能极大地增强了宣传效果,而且又避开了华丽的辞藻表述,尤其是避开了多义词的语言歧义现象,营造出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氛围,在语言表述上做到了生动形象有文采,给民众赏心悦目之感,让人们喜闻乐见。此类习俗语看似没有修饰,实则独具匠心,体现了语用的创新意识。

2.隐喻表达

政治活动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报告中常常以隐喻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以便为民众理解。纵观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隐喻可以说比比皆是,大致有旅程、考试、战争、建筑、人体、家庭、水流、植物、旗帜、容器、动物、医学等类型,尤以“旅程”类为最多,如:

(4)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个旅程。

(5)国际合作是旅程。

(6)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是旅程。

(7)共产党的发展是征程。

旅行是在物理空间中从起点到终点的移动,这是普通人都熟悉的概念。旅程中,一个旅行者从一个地点出发,通过特定的车辆或路线向预定的目的地行进,这个旅行者在旅途中可能会遇到障碍、地标或十字路口等。国家等方面的建设正如一个人的旅程,无非是规划(出发点)、目的(旅程)、方式(交通工具)、意外(遇到障碍)等,从而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易于为民众理解。

三、“政府工作报告”词语的语用功能

重视政治,对于政府和公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工作报告》词语之所以具有上述种种特点,是与其施政意图即政治功能密不可分的。《报告》作为政府的喉舌,是宣传国家政策的重要阵地,广泛的传播有利于发挥政府职能。

(一)游说功能

毋庸置疑,“报告”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陈述政治主张,希望被民众采纳,即游说功能。为实现这一功能,“政府工作报告”中经常会用方位词来表述目前的产业发展情况,如:

工业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我们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该例句中的“下降”“下滑”等是词语空间表达的具体运用,能够让政治传播者的政治意图通过“上-下”这种直观的视觉效果传播给民众,有利于人们直接的对产业现状的形成进行评估和定位,从而达到游说的目的。

有时也会采用强化关键词手段,如“一带一路”。自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每年的政府报告均会提及“一带一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的表述中,意味着发展是长期任务。可见,《报告》中类似的政治词语能够有效传导政府意图,能够让广大民众在理解与传播中增强认同度,从而凝心聚力、广集民智,致力于经济建设和发展,极大发挥政治词语的游说功能。

有时也借助隐喻加以表达,具体详见上文相关隐喻的表达。

(二)激励功能

《报告》中词语运用的另一个功能,是激发公众的内在情感、增强信心,从而在共同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的认知基础上达成共识。

政治词语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心理活动来实现的。有学者指出:“人际交流就其内容而言,它是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信息,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任何人际交往总是为实现某种活动目标,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人们欲达到预期的交际目标,离不开与他人接触、配合、协调,而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则是心理上的沟通与联系。”[4]因此《报告》中词语的选用善于抓住民众心理,极具煽情性,如:

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

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上述关键词“同胞”“侨胞”“朋友”等,不仅能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同时又能向国际大众传达这样的信息:香港、澳门、台湾人民以及定居在海外的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员都属于中国公民。这种家庭观念的激励,有助于他们找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

(三)宣传功能

一言以蔽之,《报告》的目的就是向民众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保障宣传的有效性,因此遣词造句追求通俗易懂,“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5]。为了落到实处,《报告》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方式。起初,面对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一些民众,常常使用配有相关词语的宣传画或简短的墙体标语,让群众了解政府的主张和现行政策。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人民公社好”(1958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1968年)等典型的宣传口号。随着大众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普遍提升,群众对政策的了解途径拓宽,《报告》会使用与其日常生活切身体验相关的“旅程”“建筑”“人体”“家庭”等隐喻表达,不仅易于理解,而且具体生动,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报告》的宣传力度。

结语

总之,2015-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词语具有积极性、表态性、合情合理性、简洁性和通俗性等鲜明的语义特征,而这些特征与其政治功能——游说、激励、宣传等密切相关。科学认识这类政治词语的语义特点并合理运用,有助于广大民众主动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助于提升对政策的认同度并积极贯彻执行,从而有效地发挥政治词语的社会功能。

注释:

(1)本文2015-2017年所有语料皆来源于: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词语报告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报告
报告
一枚词语一门静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