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革,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019-08-29刘玉霞

团结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政协中央人民政府民主人士

召集新政治协商会议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五一口号”中所提出的。民革成立后不久即发表公开宣言,响应中共召集新政协会议的号召,积极参加新政协运动,参与新政协会议的筹备、 《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积极参加新政协运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 “五一口号”。毛泽东翌日即致信李济深沈钧儒,提出新政协 “会议的地点,提议在哈尔滨。会议的时间,提议在今年秋季。并提议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本月内发表三党联合声明,以为号召”。由此,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在各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场以香港为中心,以筹备新政协会议为核心内容,以推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统治、建立新中国为目的的新政协运动拉开了序幕。

5月8日起,在港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以 “目前形势与新政协”为题,连续召开座谈会,商谈召开新政协事宜。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简称 “民联”)、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简称 “民促”)及民革先后发表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协的号召, “与我们目前的主张相符合”,是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全国人民 “共同一致的要求”,表示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获胜、国民党反动政权行将崩溃的今天,中共中央 “五一”号召中提出的迅速召集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是“为消灭卖国独裁的反动统治和建立独立民主幸福的新中国所应循的途径”。民革不仅同意中共中央这一建议,而且 “以此号召本党同志、全国人民,为新政协之实现,人民代表大会之召开,民主联合政府之成立而共同努力”。

民革中央常委谭平山在座谈会上频频发言,还专门撰文,详细比较了新旧政协的根本不同,提出:新政协的共同纲领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政纲,而 “决不是旧政协连欧美旧民主都不如的政纲”。新政协 “是各民主党派分担革命责任的会议”,而 “不是分配胜利果实的会议”;强调新政协 “是各民主党派分担革命责任的会议”,新政协领导的责任应 “放在中国共产党肩上,这是历史发展上一种不容放弃的任务”。

各地民革、民联、民促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大家首要关心的问题是新政协的内容是什么,参加的条件是什么,民革处在一个什么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民革的同志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民促也在香港召开理事会,提出了凡拥护召开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主人士应该缔结一项 “行动公约”的主张;同时,还建议新中国定名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议民主联合政府应以 “新民主主义为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最高施政纲领”。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逐步取得的胜利,香港新政协运动也进入筹备实施阶段。8月1日,毛泽东致电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等民主党派负责人,具体提出:希望就召集新政协会议的时间、地点、召集人、参加会议者的范围等问题 “共同研讨,并以卓见见示”。电报到达香港后,各民主党派的同志奔走相告。民革中央在就新政协诸问题展开持续讨论的同时,还围绕着毛泽东电报所提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8月29日,民革中央召开政治委员会第15次会议,明确将新政协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强调应尽力主动配合新政协的召开。为此,会议决议指出,民革中央应搬到解放区去,在那里较为容易联络、策应,又可表现其组织联合政府的诚意,更加便于加强新政协的工作。此后,民革中央还召开常委会,对由政协到联合政府的步骤、政协代表的构成、代表的推选方法、选举办法应如何规定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1948年8月,毛泽东为召开新政协电复在香港的民主人士。这是当时香港 《华商报》刊载的消息。

在新政协运动中,民革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就召开新政协有关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与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基本形成了共识,为新政协会议的筹备与召开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础。

同舟共济,到解放区去

1948年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分批进入解放区,共商国是,筹备新政协会议及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相关事宜。在周恩来的部署下,中共香港分局成立由方方、潘汉年、夏衍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护送在港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筹建新政协。

9月14日,谭平山、蔡廷锴等人肩负着民革中央的重托,作为第一批赴解放区的民主人士离港北上。临行前,李济深将一些建议形成书面文字,委托他们到达东北解放区后代为转交给中共中央。

到达哈尔滨后,他们立即参与到中共中央 《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相关材料的讨论中,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 “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对新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等问题展开研讨。而此时还在香港的李济深、何香凝与马叙伦、陈其尤、李章达、沈志远、彭泽民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也参与了讨论。

为了在更广大范围内推动对新政协诸问题展开讨论,民革中央充分通过舆论宣传,集思广益,号召党员参加到新政协运动中来。11月1日,在民革内部刊物 《自由》上专门发布 《通讯栏启事》,指出 “现在新政协的召开已日近实现阶段”,民革“对于共同纲领正在讨论”,希望国内外的民革党员“赶快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并就目前的形势发展号召 “国内外同志加紧发动反独裁的斗争,把各地斗争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来讨论,把各地的经验拿出来观摩,把各种困难疑难向中央请求指示与解释”。此后, 《自由》以 “中国民主促进会南方执行部秘书处”的名义,特地刊登了约稿函,以《加速民主胜利》为题,围绕 “民主党派应如何紧密团结” “新的政治纲领的内容应该怎样”等与新政协会议紧密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 “彼此各抒卓见,交换意见促其实现”。

在就新政协诸问题展开讨论的同时,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中共的邀请名单中,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名列首位,中共希望他能够尽快北上,参加新政协的筹备,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民主人士奔赴解放区。

因为已有民主人士离港北上引起了各方的注意,李济深等人在香港的一举一动就更加引人注目。据中共组织负责北上工作的钱之光回忆:“经过慎重考虑,最后确定将第三批民主人士走的时间安排在圣诞节后第二天深夜。因为香港受西方的影响很大,每到圣诞节要放假,人们欢度节日,这是我们行动的有利时机。”12月26日,备受各方关注的李济深与朱蕴山等19人秘密乘船去东北解放区,参加筹备新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如李济深在 《北上舟中所作》诗中道,大家 “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是 “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

献其绵薄,筹备新政协

1949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北平、天津、汉口、南京、上海等全国中心大城市,国民党的统治基本上被打倒,剩下来的只是消灭反动派残余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巩固国防成为主要任务被提上了重要日程。而迅速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尽快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

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55名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联合发表了 《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中央“建议召开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主人士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以加速推翻南京卖国独裁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正是符合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表示 “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2月3日,李济深致电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表示愿以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密切配合中共的政策和主张。

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在第一天的开幕典礼上,李济深代表民革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是建设一个符合人民愿望的新中国的开始”,表示 “要筹备好一个足以代表全国各革命阶层的新政治协商会议”,要把 “各阶层群众,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号召起来,“团结一起,各尽其能力”,提出 “我们要深谋远虑地制定切实的” “共同建国纲领和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方案”,“使人民所愿望的新中国得以迅速地建立起来”。何香凝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民革参加这次会议的任务,“最主要的是真正作到为人民服务,和各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为了迅速完成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各项必要准备工作,筹备会推选出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并决定在常务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六个小组分别负责各项任务,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任筹委会副主任,并参与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代表名额和名单;朱学范、陈劭先参与起草共同纲领,谭平山、李德全、蒋光鼐、郭春涛等参与讨论和起草人民政协组织法,李章达、张文、王昆仑、李民欣等参与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民革代表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新政协的各项工作中。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举行第一次会议,9月举行第二次会议。图为筹备会常务委员合影。前排左起: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二排左起:黄炎培、马寅初、陈叔通、郭沫若、蔡廷锴、乌兰夫;三排左起:周恩来、林伯渠、蔡畅、张奚若、马叙伦、李立三。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到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时,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新政协筹备工作进行过程中,各路人士纷纷抵达北平,民革名誉主席宋庆龄,民革中央常委王葆真、郭春涛以及程潜等人由全国各地到达北平,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决心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努力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正式开幕,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毛泽东在大会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会上,与会代表们纷纷发言表达内心的喜悦,民革名誉主席宋庆龄表示: “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她号召忠于中山先生事业的国民党人“现在就着手工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何香凝代表民革成员表态,“要全心全意地拥护中央人民政府”, “要来做一个模范的新民主主义工作者,就要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模范力行者”。随后参加民革的特邀代表张治中、程潜在讲话中表达了今后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致团结,一致努力,为新中国建设而奋斗的决心。

从9月23日起,大会进入发言环节。李济深在发言中指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显示着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显示着中国人民从此自己来处理中国的事务,显示着人民的新中国的光辉灿烂前程。”大会之所以能够召开, “感谢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正确领导,感谢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感谢全国人民与反革命势力长期搏斗,以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摧毁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从此我们开始稳步走上建立一个符合人民愿望的新中国的道路”。他还从民革的角度,阐述了对新中国各项政策的理解。最后,李济深代表民革对 《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表示赞同,表示民革将 “在中国共产党及毛主席领导之下,按照本届会议制定的蓝图——共同纲领,不避艰辛,再接再厉,向前迈进”!随后,陈铭枢代表民联、蔡廷锴代表民促相继发言,共同表达了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李济深 (右一)、何香凝 (右二)在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上填写选票。

9月30日,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宋庆龄、李济深当选为副主席,何香凝、李章达、蔡廷锴、李锡九、谭平山、陈铭枢、柳亚子、龙云等民革、民联及民促领导成员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下午,会议胜利闭幕。至此,民革与中共及其他民主党派一起,完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议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当天下午,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和宋庆龄、李济深等各位副主席一道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宣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并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革致电中央人民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示祝贺: “今天是我们中国自有历史以来最伟大最光荣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宣告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统治时代已经结束。新中国已由人民自己作主人,中央人民政府自为人民所热诚拥戴。”贺电号召民革同志 “竭诚拥护人民的中央政府,在毛主席领导之下,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

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李济深与周恩来、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当选为副主席,邵力子、王昆仑、蒋光鼐等人担任常务委员。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政务院各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在政府机构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充分体现了中共领导各党派和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信心。民革成员何香凝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谭平山任监察委员会主任,朱学范任邮电部部长,李德全任卫生部部长……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称赞道: “中央人民政府各机构的名单充分地显示出网罗了全国有奋斗经验的、有专门学识的和进步的人才;充分显示出人民大团结的精神。有了这个规模的机构和这样的人才,一定能担负起共同纲领的重大任务,也一定能为人民把事情办好。”

猜你喜欢

新政协中央人民政府民主人士
“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之友”征文启事
陈漫远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前夕
山西省沁水县公安局龙港中心派出所
中央在特别行政区发出行政指令权: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
简述在沪爱国民主人士拥护和响应“五一口号”
多党合作在旧政协和新政协中的比较研究
中共一大在民主人士李书城家召开
民主人士翟宗文在芜湖革命活动述略
李剛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能简称为“新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