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研究

2019-08-27李兵张媛媛刘丹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移动互联网党建

李兵 张媛媛 刘丹丹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对高校党建的大学生思想建设工作提出了“由量到质”的新要求,从强化外在教育引导,到激发自我完善内在驱动,从追求施教有效果上升为受教有体验、有认同,真正达到入脑入心入行动。随着以“屌丝”自居的0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如何做到党建工作与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有机融合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课题了,各高校均对该课题有一定研究,文章主要阐述大连工业大学依托自主研发手机APP“大学印象”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的思考,模式探究以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党建;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自我学习、表达意愿、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可见,移动互联网是基层党建工作如今最应该抢占的一块阵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党的建设如何针对自媒体高效、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平台宽广、载体丰富的特点,将“互联网 +”、党建进行无缝耦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高校党建课题研究应有之义。文章以大连工业大学依托自主研发手机APP“大学印象”开展党建工作过程此问题略作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特点

(一)大学生思维方式扁平化

大学生是网络的深度使用者,在广阔的虚拟实践过程中,必然成为虚拟革命和虚拟实践的践行者和创造者,因此也必然受到虚拟实践和虚拟思维的深远影响。扁平化、去中心化正式互联网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时间和空间均表现出扁平化特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网络世界的扁平化思维方式,已经印刻到个体的思维方式中,所以,也必然投射到现实世界中。基于扁平化思维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个体至上”“感性”“及时变现”等特点,而无收入无社会影响力的他们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屌丝”自居,“屌丝”在主流社会是非主流的存在,但在数字时代,他们才是原住民,他们懂得并遵守互联网社会规则,这些“屌丝”才是当今大学的主流人群。

(二)大学生获取信息多样化

现今大学生已经几乎不看报纸,书籍多选择电子阅读,电视和广播平台也更多的被用于获取娱乐信息,正是这些学生却可以每天使用智能手机或移动终端在线时间达到16小时以上,这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或是互联网PC终端都无法实现的奇迹。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扁平化呈现的海量信息的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可以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任意遨游世界各地;不受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任意的交友。同样, 他们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意获得信息和资源,获得信息的渠道和信息的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

(三)大學生价值取向合成化

随着获取信息的多样化带来的海量信息不停对大学生进行这思维模式、思想意识的冲击,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内容通过网络获取资源进行分析、重组、再形成,但是正因为虚拟世界的多样化,舆论引导的方向影响,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价值观片面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引导成为主体,形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党建工作模式陈旧,过程缺乏吸引力

目前,高校的党建工作大部分仍然基于互联网时代特点,网站大量建设,偶有栏目创新,功能模块多以通知、文件、宣传为主,缺乏互动性,内容形式的单一,教育模式的陈旧,使党建过程严重缺乏吸引力。个别高校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党建”的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党建活动,但也是以宣传、讲述为主,学生互动少,主动性不高。

(二)高校党建学习活动方式单一,抢占阵地不及时,党建效果不好

在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设中,确保党员能够将理论知识和时间活动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在目前的一些高校的党建工作中,未能做到创新载体和方法开展学习活动[3]。最主要建设阵地不准确,没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学生已经转战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依然存在于线下教育和大互联网网站建设,没有及时抢占移动互联网阵地,隔山打牛,效果必然不好。

三、我校“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主要做法

(一)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特点,创新 “互联网+党建”教育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在学生中广受欢迎的“大学印象”手机APP进行教育活动。设立“新时代·正青春”、“党徽熠熠”等多个党建、思政频道。“新时代·正青春”主题频道下设 “理上网来”、“来自2050年的一封信”、“画出新时代”三个分区。分别以文字、艺术设计等多种手段和载体吸引学生对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思考、领会。

(二)丰富特色党建活动载体,引起青年学子共鸣,掀起党建教育热潮

学校通过“大学印象”平台开展多项专题活动。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微感言”活动中,学校第一时间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电子书资源上线平台,让全校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到书籍的全部内容,活动开始不到一周时间,点击量过万,超过千名同学在专栏内发布了自己的“微感言”。在开展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中4000余名学生提交的近万个作品,在学校里掀起了热潮。

(三)创新队伍建设方式,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大连工业大学利用“大学印象”平台,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方式,开展“头脑风暴”沙龙,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培训热情,培训中,基层党务工作者站在另一个平台上进行思维延续,沿着新想法,打开新思路,始终充满激情,设计并完成了多套工作方案,培训后各基层党支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工作模式,线上开设“大学生自管会”、“心灵驿站”、“招聘专区”等多个频道,契合学生习惯,以移动互联网思维走进教育主体;线下探索工作模式创新,采用“支部书记轮流当”的工作模式极大调动支部党员积极性。

四、我校取得的实际成效及经验体会

(一)打通大学生党建工作入耳、入心渠道,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主阵地

“网红思政课”“爆款作品”等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优质内容,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参与兴趣,增强思想引领工作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对广大青年学子产生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共振共鸣。

(二)线上创新引发线下思考,推动党建工作改革创新

学校成立思政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倡导课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成果展示交流式教学,从教师与学生课堂“一对多”转为网上“全员互动参与”,通过师生全时段多场景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目标及内容,实现精准教育。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各领域资源加入线上教育。

(三)使用网络平台,借助网络指数级效应,增大党建教育影响力覆盖面

新媒体技术和思维同党建教育传统优势的深度融合是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16年推出,“大学印象”平台在线实名注册超过19000人,日点击率超过67万,极大增加党建教育影响力覆盖面。

参考文献

[1] 李洁,周蓓蓓,张博聿.“互联网 +”党建: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以川西北气矿党建工作创新模式为例,兵团党校学报,2018(04):95-100.

[2] 林伟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维方式新特点的挑战及对策思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38-140.

[3] 王立新,周晓欢.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现状评述[J].消费导刊,2018(04):247-248.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8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时代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多维打造大学生思想建设新格局”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GXDJ-ZD020,负责人:李长吾,参与人:刘丹丹、兰海龙、张雨、张媛媛、王鹏、李兵。

作者简介:李兵(1982- ),女,汉族,辽宁辽阳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党建移动互联网党建
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龙江县 实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
龙江县 实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