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2019-08-26许国超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醒脑针法西药

许国超,张 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醒脑开窍针法由石学敏院士开创,在临床应用中广受好评,并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对卒中、痴呆及丘脑痛等多种神经内科疾病均起到较好疗效,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1-4]。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是由中枢血管狭窄,造成神经细胞慢性损害,逐渐引起的轻微认知功能损害,临床常表现为认知功能减弱、记忆力下降、执行能力降低等,但尚未达到痴呆标准[5]。已有研究显示,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引起的痴呆有明确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6]。但醒脑开窍针法对于VCIND的临床疗效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与西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CIND对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及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含量的影响,评价醒脑开窍针法治疗VCIND的临床效果,揭示其部分治疗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经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神经内科确诊的VCIND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56例与西药组38例,针刺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27,年龄48~64岁,平均(57.73±4.6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86±0.37)年。西药组患者男/女为20/18,年龄49~65岁,平均年龄(56.97±5.3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83±0.4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VCIND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7];②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45周岁。

1.3 排除标准

①对盐酸多奈哌齐过敏者;②近1个月接受VCIND相关治疗者;③患有肿瘤及代谢性疾病患者;④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疾病;⑤连续3次以上中断针刺治疗者;⑥伴有严重抑郁、焦虑者,Rankin Scale评分>4分或有明显失语和构音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治疗指南2014》[8]给予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天、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天口服治疗。西药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5 mg/次/天盐酸多奈哌齐片(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40751)口服治疗。针刺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针刺治疗:取穴水沟、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四神聪、悬钟(双侧)及太溪(双侧);针刺操作:局部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毫针(规格0.25 mm×40 mm)进行针刺治疗,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5~10 mm,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内关直刺10~15 mm,留针10 min;三阴交,采用提插补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留针20 min;2次/天(治疗时间为早9:00及下午15:00),每周治疗6天,两组均治疗8周。

1.5 认知和生活能力评估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9]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10]评价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MoCA量表:存在认知障碍<26分(若受教育年限≤12,则总分加1分)。ADL量表评分标准:完全自理=100分,75分<轻度残疾<95分,50分<中度残疾<70分,25分<重度残疾<45分。

1.6 疗效评价

参考卜范艳自拟VCIND疗效标准[5]:①显效:MoCA量表评分提高≥5分,ADL量表评分≥7分;②有效:MoCA量表评分提高3~5分,ADL量表评分提高3~6分;③进步:MoCA量表评分提高1~3分,ADL量表评分提高0~3分;④无效:治疗前后MoCA、ADL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 。

1.7 血清IGF-1、VILIP-1含量检测

入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周后使用促凝管抽取静脉血4 mL,静置1 h后,使用低温离心机3 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IGF-1、VILIP-1含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IGF-1试剂盒均购自Abcam公司,批号为ab108873;VILIP-1试剂盒购自上海武昊生物有限公司,试剂盒货号E96677Hu)。

1.8 血清IGF-1、VILIP-1 mRNA检测

引物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合成,引物设计参考16sRND基因文库。IGF-1 mRNA引物序列:F:5′-CAACAAGCCCACAGGGTATGGC-3′,R:5′-ACAGGTAACTCGTGCAGAGCAAAGG-3′,扩增片段长度312 bp;VILIP-1 mRNA引物序列:F:5′-ATGGGGAAACAGAATAGCAA-3′,R:5′-TCATTTCTGAATGTCACACTG-3′,扩增片段长度146 bp;β-actin引物序列:F:5′-CTACAATGAGCTGCGTGTGG-3’,R:5′-CGGTGAGGACTTCATGAGG-3′,扩增片段长度121 bp。应用FTC3000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仪(美国Funglyn Biotech公司)进行实验,按照RNA试剂盒说明完成血清总RNA的提取,并采用紫外分光度测定其浓度及纯度;建立反转录体系,将cDNA模板11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5 μL加入赛博绿PCR反应液中(10 μL)进行PCR循环,反应结束后经95℃(10 min)、60℃(25 s)、72℃(40 s)、4℃(5 min)温度阶梯,循环40次后每个基因样品行3个孔平行试验,实验中扩增曲线无拐点,无折线,溶解曲线无多峰,实验结果可靠,实验结果采用2-△△CT法分析数据。见图1。

图1 IGF-1、VILIP-1 mRNA扩增曲线与溶解曲线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脱组情况分析

在本研究中,针刺组与西药组均出现脱组现象。针刺组治疗4、8周各脱组5例和11例,脱组率为8.93%和19.64%,西药组治疗4、8周各脱组1例和5例,脱组率为2.63%和13.16%。在治疗4、8周针刺组脱组率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MoCA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及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 MoCA及ADL评分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评分差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治疗4、8周后 MoCA及ADL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oCA及ADL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4周、8周,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4、8周临床疗效 (例)

注:与治疗4周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1及VILIP-1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F-1及VILIP-1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血清IGF-1升高,VILIP-1降低,且随治疗时间点的延长,含量差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患者治疗4、8周血清IGF-1升高,VILIP-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GF-1和VILIP-1含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1及VILIP-1 mRNA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F-1及VILIP-1 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血清IGF-1 mRNA升高,VILIP-1 mRNA降低,且随治疗时间点的延长,含量差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患者治疗4、8周血清IGF-1 mRNA升高,VILIP-1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GF-1和VILIP-1 mRNA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2.6 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VCIND在老年人中极为常见,但常被认为是年龄因素导致的退行性病变而忽略。在1项加拿大的社区调查中发现,65~84岁的老年人VCIND患病率高达46%,应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11]。VCIND在临床症状上仅表现为认知功能的确实,与痴呆尚有一定距离,亦可说是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阶段,此时是患者进行治疗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逆转疾病进程将极为困难[12]。在中医经典中并未出现VCIND对应疾病名称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为“健忘”“文痴”“呆病”等病症中。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卷四》中提出:“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提出心、脑、肾三者之间的关系,侧面说明轻度的认知障碍可能由于肾精不足、髓海不充所致。

醒脑开窍针法由石学敏院士1972年开创[13],方中以水沟、内关、三阴交为主穴,水沟穴为足阳明与督脉交汇之穴,可上入巅顶,通行一身之阳;内关穴为心包经与阴维脉相通之穴,养心藏神;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具有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之功,以三穴为主,可沟通心肾、益精填髓、通行正气、上清头目。在本研究中辅穴为四神聪、悬钟及太溪穴,四神聪为巅顶奇穴,主治失眠、健忘;太溪穴为肾经原穴,补益肾原、化精化气;悬钟穴为周身髓会之穴,可通经活络、强健筋骨,并可改善脑血管舒张功能[14]。盐酸多奈哌齐是目前治疗痴呆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公认药物,其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胆碱酯酶,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内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改善认知和记忆功能[15-16]。本研究应用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VCIND,并采用盐酸多奈哌齐作为对照药物,结果证实醒脑开窍针法治疗VCIND疗效明显,可明显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与生活能力,且治疗4周后即可见效。

IGF-1虽然主要由肝脏分泌,是一种非选择性神经生长因子,但其受体在脑组织中广泛存在,对神经血管均有保护作用,并且其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增加,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清除β-淀粉样蛋白、改善认知功能[17]。已有研究报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IGF-1降低,并且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18]。另已有报道称[19],醒脑开窍针法可提高痴呆患者血清IGF-1水平,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VILIP-1在大脑组织中表达最高,神经细胞受损后,会释放VILIP-1到细胞外,逐渐进入到血液或脑脊液中。已有研究证实,脑细胞缺血受损时,血脑屏障失去平衡,血清中VILIP-1升高,已被认为是脑神经元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20]。

在本研究中发现,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后VCIND患者血清中IGF-1蛋白及mRNA升高,VILIP-1蛋白及 mRNA均降低,在基因表达方面转录翻译水平呈一致,推测醒脑开窍针法可能通过扩张血管,增加神经元供血,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起到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从时间角度分析,醒脑开窍针法治疗4周后血清IGF-1及VILIP-1蛋白其 mRNA改善趋势即优于盐酸多奈哌齐,这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相同,从分子角度与临床角度共同说明醒脑开窍针法治疗VCIND的部分作用机制。从脱组率角度分析,从治疗4周开始,针刺组脱组率高于西药组,至治疗8周后针刺组脱组率升高更为明显,分析原因认为,针刺治疗受地域及治疗时间的限制,必须到门诊接受治疗,对患者出行、生活可能存在时间冲突,而口服西药治疗则受时间、气候、工作、生活的影响不大,且方便携带,治疗方法见到,更易为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法治疗VCIND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认知及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实际意义,抑制VCIND向痴呆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醒脑针法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