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缀玉轩到梅华诗屋

2019-08-23李维一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文人墨客绘画艺术

【摘要】梅兰芳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继承传统、勇于革新,成为享誉世界的表演艺术家,成为二十世纪东方戏曲戏剧文化的代表。梅兰芳先生能够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热爱学习,尤其是对画画情有独钟。他广交文化、绘画、艺术届的朋友,使他的眼界和思想都能够超越同年代的艺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忍痛离开舞台,以画画寄情抒志维持生计,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关键词】文人墨客;绘画艺术;爱国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梅兰芳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中国戏曲乃至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先行者,为中国戏曲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梅兰芳又是一位生活的贤者,他热爱学习,喜交朋友,与文人墨客的广泛交往使他不但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兴趣爱好,更促进了他在京剧艺术上的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美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香港的家中,书房是梅先生最爱徜徉其中的空间。在这里,书房的主人和他的朋友们书写了一段段故事,为我们展开梅先生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

梅兰芳的书房有很多斋名,缀玉轩、梅华诗屋、艺学轩、簪红别馆、宝岳楼都曾用过。其中最早使用的是来自著名文士罗瘿公题赠的缀玉轩,其典故取自宋代词人姜夔的著名词调《疏影》中的“苔枝缀玉”四字,意思是说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般晶莹剔透。罗瘿公摘其“缀玉”二字,作为梅宅书画、文人雅集的轩名,众多文人名士在这里开展艺术交流,如冯耿光、李释戡、吴震修、著名诗人罗瘿公、画家王梦白、李师曾、齐白石等人。平时,梅兰芳与朋友们一起排戏、读书、绘画、练习小提琴,节日则在这里举办宴会,接待客人,缀玉轩俨然成为一个小型的文化沙龙。

这些文人名士们聚在一起时,以各自的修养和学识互相丰富和充实,当然,有时也互相指责和攻击。他们谈诗赏画、证史论经,在梅兰芳面前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在与文化界朋友的交往当中,梅兰芳对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在上海演出期间,著名老画家吴昌硕为了祝贺梅兰芳的演出成功,特意画了一幅《松梅图》相赠。梅兰芳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与吴老先生结为忘年之交。由此,梅兰芳对绘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欣赏朋友收藏的古今书画当中,梅兰芳从这些山水人物、羽翎花卉中感受到色彩搭配的调和、布局的疏密,感受到对戏曲表演大有益处,他知道,绘画将对他培养艺术气质、提高审美能力、增加文化功底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演员的服装、化妆和舞台布置上,懂得画画就可以更好地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良。于是,在梅兰芳的业余生活中,画画成为了他最大的爱好。

在随王梦白学画期间,梅兰芳前后又结识了许多知名画家,如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汪蔼士、陈半丁以及齐白石。梅兰芳又跟陈师曾、姚茫父等人学画工笔佛像。他画的《达摩面壁图》,就是根据姚先生所摹金冬心的画本。这些画家聚集在缀玉轩中,常常几个人合作画一张画,梅兰芳就在旁细心观看,大家一边画一边商量,画好了就留给梅兰芳作纪念。1924年梅兰芳三十岁生日,凌植支、姚茫父、王梦白、齐白山在缀玉轩为梅兰芳合画了一幅画作为寿礼。首先是凌植支画了一株枇杷,占去了很大的位置,接着姚茫父又画了蔷薇、樱桃,陈师曾添上了竹子、山石,王梦白则在山石上画了一只八哥。整幅画已经满到没有什么可添补的地方,最后轮到齐白石,他想了一下,在那只张着嘴的八哥前面,画了一只蜜蜂。大家喝彩称赞,这只小小的蜜蜂,使整幅画立即生动起来,布局、意境都变得栩栩如生,看上去特别传神,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在与画家的交往中,一定要提到梅兰芳与齐白石之间的友谊和师生情。

梅兰芳喜欢养花,春天养海棠,夏天养牵牛,秋天照例是菊花,冬天在室内盆景里养梅花。齐白石善于花草写生,一年四季每逢花期,梅兰芳定要邀请齐白石到家里共同欣赏。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梅兰芳对老师的恭敬是不变的,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名人而忽略了自己的老师。齐白石刚到北京的时候画名不显著,在一次堂会上,由于没有人认识他,齐白石穿着又朴素,被冷落一旁。这时梅兰芳到了,见到齐白石,不顾别人惊讶的目光,径直上前俯身见礼,并郑重向大家介绍:“这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是我的老师。”事后齐白石对此深为感激,特意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画中题诗致谢:“曾见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九 一八”事变后,为躲避战乱,在好友冯耿光的一再催促下,梅兰芳不得不离开北京,南迁至上海,住在思南路87号。随着梅兰芳而搬来的书房被命名为“梅华诗屋”。

“梅华诗屋”是由梅兰芳亲自布置的,屋内陈设高雅,布置合宜,一眼可看出主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艺术家。屋内西墙是一排特制的一米多高的红木书架,前面摆放着一套棕色的皮沙发。在层层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中外名人的著作及各国戏剧名著,其中不少书籍是由作者亲笔签名赠送给梅兰芳的。梅兰芳很细心地将书编排号码,登记入册,以便于在平日阅读时查找。书架上还摆设着各种古玩瓷器及各国的纪念品,但是最令人瞩目的是正中间放着的一尊列宁的半身塑像,形态亲切逼真。这是梅兰芳1935年首次访问苏联时在红场参谒列宁墓后,特意购置的一份珍贵纪念品,把它珍藏在书屋中作为勉励自己思想和艺术追求的动力。

“梅华诗屋”同样经常聚集梅兰芳的画家朋友,有汤定之、吴湖帆、李拔可、叶恭绰、陶道遗等。除了排戏、画画和接待友人,梅兰芳也要为梅派艺术的传承奋力耕耘。1942~1945年,就在思南路87号“梅华诗屋”的书房中和花园草坪上,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第二代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如李世芳、言慧珠、张君秋、杜近芳、李玉茹、童芷苓、白玉薇、顾正秋、杨荣环、陈正薇、沈小梅、梁小鸾、陈永玲和梅葆玖。美国奥斯卡终身评委卢燕,在这故居中居住了十四年。梅门弟子111人,一部分学生都曾在87号,和老师朝夕相处。

抗日战争的八年里,梅兰芳忍痛放弃了心爱的京剧表演事业,拒不为日伪强盗演出。由于多年没有演出收入,在变卖了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的房产和古董之后,仍无法添补日常开销。此时的梅兰芳愈发地对绘画着迷起来,他预感到这些画定会帮助他渡过难关。在上海的日子里,也有一些往日合作过的剧院老板想劝梅兰芳重返舞台,但是都被他婉拒,只靠卖画和典当家私物件度日,生活过得很清苦。为了使自己的画作能够早点进步,梅兰芳没日没夜地加紧练习。一个秋日的夜晚,日伪统治的上海电力供应不足,导致又一次停电,梅兰芳点上汽灯继续完成自己手头上的画作。好不容易终于画好,刚刚站起来伸个懒腰,不小心手碰到了汽灯烫起一个硕大的水泡,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心疼不已的梅夫人給他上好药包扎稳妥,之后整整一个星期不能再提笔作画。半年后手指的疤痕还没有褪去,也算是梅先生在艰难岁月中的一个纪念。

1944年的冬天,梅兰芳同往日一样,关掉屋里的灯,掩好门窗,轻轻地打开无线电收音机旋钮。他仔细地听着,脸上逐渐泛起喜悦的神采。原来收音机里传来了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日本鬼子又吃了一次败仗,日本太平洋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在空战中被击中,当即机毁人亡。梅先生马上取出一瓶薄荷酒请吴震修等几个朋友一起庆祝,自己也干了一杯。趁着意气风发,梅兰芳立刻下楼画了一幅梅花图,题作《春消息》。

《春消息》的画面是一枝虬劲的梅树枝干,尽管身在寒冷的冬季,但枝干上布满花苞和花蕾,不畏风霜向上伸展。画作笔锋干脆果断,布局疏密得当,简繁有致,充满张力,让人感到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奋勇拼搏的铮铮傲骨。梅花在寒风中最先为人们带来春的希望,梅兰芳先生以梅抒怀,预示着抗日战争胜利的春天即将到来!

1945年4月5日,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内,梅兰芳画展盛大开幕。梅先生拿出他多年来精心绘制的170幅画作为展品,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画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展品售出十之八九,很多精彩的画件被人复定,《春消息》就被复定了十张。观众对梅先生的画功给予高度的肯定。人们都说,从梅先生的画作不但可以看出他的才情,更能看出梅兰芳先生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自励,对抗战胜利的坚强信心。

如今,《春消息》的原作被梅兰芳纪念馆妥善珍藏。它的价值不是一幅优秀的艺术品那么简单,其中包含的意义重大,代表了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热忱和高尚品格。正如田汉为梅先生所做的一首诗:“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

参考文献:

[1]李伶伶.梅兰芳全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梅兰芳述,许姬传、许源来、朱家溍记.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3]许姬传,许源来.忆艺术大师梅兰芳[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1986.

[4]梅绍武.我的父亲梅兰芳[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维一(1985-),女,汉族,辽宁抚顺,公共管理硕士,中级,馆员。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文人墨客绘画艺术
停驻在我生命中的文人墨客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