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蓝军旅,中国军人磨刀石

2019-08-23张丹丹

环球人物 2019年15期
关键词:蓝军军旅坦克

张丹丹

这是一组蓝军旅的日常训练照片。左上:匕首操训练。右上:陌生地域搜索前进。左下: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检验装备技战术性能。右下:在陌生地域进行冬季适应性训练。

4月17日,早晨6时30分,朱日和训练基地里,陆军第81集团军合成某旅的全体官兵已经分营队集结完毕,开始晨跑。4月的清晨依旧寒风刺骨,但训练从不会因天气原因而中断。

这里,是元代古战场,成吉思汗曾纵马驰骋的地方,海拔1200米,如今在所有地图类APP中搜索全是模糊一片。作为我军最重要的训练基地之一,朱日和在大众视野中是神秘的代名词。2017年7月30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举行的沙场大阅兵就在这里。媒体进行大量报道,朱日和才掀开神秘的一角。

和基地一样神秘的是驻扎在此的我军首支专业蓝军旅。他们设计了自己的臂章,那是一只龇着狼牙、目光凶狠的草原狼的狼头。他们也被称为“朱日和之狼”。

妈妈到营门前开始放声大哭

到乌兰察布机场接我们的战士叫郭宏宇,今年是他驻扎朱日和的第七年。从机场到基地有近3个小时车程,4月的草原还未换上新装,一路都是枯黄的草,偶见牛羊,路上几乎没有车,人烟稀少。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郭宏宇说:“你们这儿挺荒凉的。”郭宏宇笑了,说起母亲前几年来军营探亲的事。

“我妈妈也是四五月份来的,春天,家里花花草草都长得很好了。她出门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要见到我了嘛,坐火车来的。越往北,心越凉,等到了营门前,哇地一声就哭了,说我们这儿太荒凉了。”

这种心情,几乎每一个去朱日和的人都会经历。就连满广志2015年到朱日和报到时,也随着一路的枯草生出些许悲壮戍边的心情。但当他们到达驻地,投入紧张的日常训练后,就无暇再顾及这些小情绪了。

朱日和训练的生活,从每天早上6时10分的起床铃开始。不论沙尘天还是下雪天,从无例外。一名战士给我写下了他的日程表:

6:10,起床;6:30,早操;7:20,早饭;8:00—11:40,正课;12:00,中饭;12:30—13:45,午休;14:00—16:30,正课;16:30—17:30,体能;18:00,晚饭;19:30—20:30,正课;9:30,熄灯。

一份雷打不动的日程表,印证着满广志那句话,“部队是训出来的”。在旅队年初制定的年度训练任务里,训练项目、考核时间、扭转训练不良习惯的时间精确到了每个营每个月。这背后,是全体官兵一年365天的充实和紧迫感。

前身是我军第一支坦克大队

将驻扎在朱日和的这支旅队建设为专业蓝军的要求,是在2014年公布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我军第一支坦克大队,建立于1945年。

1950年國庆,“功臣号”坦克再次参加阅兵仪式,行进在长安街上接受检阅。1948年,解放军在解放太原时缴获的坦克。

那年11月,是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后的第三个月,东北的解放军在沈阳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收缴了一辆97式中型坦克。12月1日,东北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沈阳市郊的马家湾子宣布命令,成立东北坦克大队。全队30人,收缴的坦克就是队里唯一的坦克,编号102。到这时,我军才终于有了第一辆坦克,有了自己的坦克大队。1946年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也利用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装甲车辆组建起晋冀鲁豫坦克大队。后来,部队经过多次整编,两个坦克大队合而为一,成为坦克第一师。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坦克大队就曾驾驶102坦克,三下松花江,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辽沈战役围攻锦州的战斗中,102坦克三次突入国民党阵地,掩护步兵顺利突破老城外围工事,完成战斗任务。这辆坦克被军委命名为“功臣号”,如今存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内,继续向瞻仰者讲述光辉历史。1949年3月25日,坦克大队在北京西苑机场接受毛泽东检阅;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在抗美援朝时期,他们又奔赴朝鲜战场,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等战斗,并在东山打出了我军装甲兵作战史上的第一个以少胜多范例。这是我军的一支王牌装甲部队。

在朱日和的营地里,有一个小小的陈列室,用四面照片墙讲述先辈的荣誉。在这里参观,不时会碰到没有训练任务的官兵,随便你问哪一段历史,他们都如数家珍,眼里闪耀着自豪的光芒。

雪飘进来,把他的被子全盖住了

时间来到2011年底,这支一直在天津、唐山地区驻防的装甲师接到改编命令,拆分成两个旅,一个旅原地改编,一个旅整体移防到朱日和。

很多人已经在天津安家,整体移防意味着从此与家人两地分隔。告别的时间只有3个月,收拾心情,打包行装,农历新年过完,第一批移防官兵就要启程。

合成二营教导员薛培鑫就是第一批来朱日和的官兵。2012年3月19日,旅队在原驻地天津开了动员大会,给第一批移防官兵壮行。“炊事班都做了好菜给我们送行,一方面挺伤感,一方面又热血沸腾。”薛培鑫想起朱日和的条件,心里也打鼓。过去,部队也曾在朱日和整师驻训,广袤的草原上除了狼、狐狸、野兔,再没别的。“那时是过客的心态,知道驻训完就回去了,但这一次来朱日和,想着以后要常扎在此了,可以说五味杂陈吧。”从内陆地区整体移防到边界地带,在全军也罕见。

首批60名官兵连夜登上了开往朱日和的专列。3月20日一早,打开车门,已经到了大雪纷飞的朱日和。谁都没有在早春时节来过这里,以前驻训是夏季,不太需要考虑天气问题。没人想到3月的朱日和竟然是零下15摄氏度。此时的天津,气温已经有10摄氏度左右了。一夜之间,降了25摄氏度。大家拿出军大衣穿上,卸下行囊,跳上了去营地的运输车。

营地里孤零零地立着几间板房,还是2009年一次演习后留下备用的,放眼望去则是一片荒漠。晚上,大家在板房里铺开被褥,和衣而睡。一场白毛风席卷而来。“睡前我们生了个炉子,还不太冷,下半夜炉火熄了,有个叫岳勇强的班长睡在板房一角,白毛风卷着雪呼呼地从缝隙里吹到他床上。早上起来,我们一看,他被雪盖住了,把我们给吓坏了。”

筚路蓝缕的创业路就这么开始了。第一批移防官兵任务重,刚过来时,连喝水都是难题,新打的水井抽上来的水不能喝,碱性太大。只能每天去居民区拉水,每个房间分几袋,先保障做饭用水,再保障洗漱用水。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用短短4个月时间,和施工队配合,肩挑背扛建起了一个崭新的营地,迎接一批批移防的战友。7年多时间,他们训练之余还在这片荒漠种下草、种下树,一点点改变营区环境。

“把红军逼到绝境,难到极致”

过去,红蓝实兵对抗演习中,并没有固定哪支部队充当蓝军。所以,满广志早些年在朱日和参加演习,既扮演过蓝军,也扮演过红军。2014年,随着实战化训练进入新阶段,驻扎在朱日和的旅队接到新任务,建设全军第一支专业化模拟蓝军。就这样,我军历史上首个专业化假想敌部队应运而生。

2016年7月19日,参加“跨越—2016·朱日和A”演习的红军正在行进。

2016年7月20日,参加“跨越—2016·朱日和B”演习的红军战士执行对空火力值班任务。

2016年7月19日,暴雨突袭漠北草原,参加演习的红军迅速进行架桥作业。

“把红军逼到绝境、难到极致”,这是军委机关首长给蓝军旅定下的一条对抗原则。红军的确经常被“逼疯”。在朱日和训练基地里,有一处城市攻防战演练场。这里就像打完仗的城市,每栋建筑都千疮百孔。事实上,这里也的确上演过几百场大大小小的城市攻防战。有红军部队的战士演习完后忍不住跑来留言,在墙上写下:能来此处,不枉此生!

2014年,这支我军历史上的首支专业蓝军旅参加了“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7场演习,鏖战全军7支老牌劲旅,蓝军旅取得了6胜1负的好成绩。专业化模拟蓝军一出手,就震动全军。此后几年,蓝军旅一直保持不败。

外人看到的是成绩,背后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作为一名军人,能在朱日和服役,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他们敢说:“当兵不到朱日和,纵穿军装又如何!”这背后,是作为蓝军的责任感,他们要比其他部队再多练一项基本功——研究模拟对象。

朱日和有全军唯一的旅级单位蓝军研训中心,是一个体系完备、实战能用、安全保密的蓝军数据库。在中心的会议室里,推演沙盘、军事地图一应俱全。满广志和参谋长、营长、连长等人经常关在会议室好几天,研究模拟对象,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典型行动可以说印在了蓝军旅人的脑子里。

有一次,他们研究某模拟对象的营以下战术,但大家对模拟对象的情况都不清楚,手头资料也不多。想了一圈办法,最后终于找到一位军事院校的老师对此有过研究,慷慨提供了研究成果和資料。那次,会议室里又是整整三天没关灯,直到基本研究清楚那个特殊分队的情况,然后结合战例,堆出沙盘,分为红蓝两方进行推演。最后,还带队到训练场演练。这种内部的红蓝对抗也是全旅官兵最“怕”的事。因为相互太熟悉,对抗强度和难度均超乎想象,时时刻刻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

现在,蓝军研训中心存放着数百万字的外文原版资料。旅队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自主翻译等办法,收集整理文字资料十二大类13000余册、视频资料230件,编写制定了《模拟蓝军训练与考核纲目》《模拟蓝军及各兵种专业训练纲目》等30多项规章制度,编修整理了《主要模拟对象基本知识》《蓝军重型作战旅合成营战术》等10多类资料,摸索出了19个模拟外军示范课目和29种战法,为蓝军训什么、怎么训提供了依据。

每一支来朱日和执行演习任务的红军,都有很大的收益。还是在2014年的一场演习中,蓝军运用非接触、非对称的作战理念,使红军还未占领冲击出发阵地时,主战装备的战损率就达到27.4%。复盘研讨时,红军旅长懊恼不已:“真是体会到了‘发现即摧毁的现代战争特点!”而蓝军旅要的,就是让红军充分体会到现代战争的各种特点,逼得他们多想对策,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当好红军的“磨刀石”,蓝军官兵也在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极限。一次演习中,蓝军旅8名侦察兵在敌后连续潜伏了108个小时,生理心理都达到极限;另一次演习中,副连长程晓光带领反装甲猎杀小组,在夜色掩护下直插红军心脏执行猎杀任务,被发现并重重包围后,程晓光迅速报告坐标,并在电台里呼喊“向我开炮”,宁可“同归于尽”,也要打红军一个措手不及。

军中花木蘭,女子坦克分队诞生

今年,朱日和的“花木兰”们也走向沙场了——沿袭前身部队的传统,蓝军旅组建了我军第一个女子坦克分队。

旅队15名女兵原本在话务班,今年1月开始转为坦克兵,系统学习96A坦克操作。每辆坦克配一名车长、一名驾驶员、一名炮长,王玉莹既是驾驶员,也是女子坦克分队的班长。这个皮肤白皙、瘦瘦小小、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姑娘在哪都属于高颜值,性格也开朗大方,“我连骑单车都不会,可我会开坦克”。4月20日中午,她刚刚从训练场练完车回营地,一身军装,英姿飒爽,还带着点机灵可爱。

“开坦克难吗?”

“平地上还挺简单的,就是操纵杆有点重,驾驶舱又小,掰半天掰不动,得用两只手。”

王玉莹把日常训练说得轻松好玩。其实,开坦克是个力气活,有人计算过,操纵杆的操纵与搬移25公斤重物的力量相等。过去从来没有女坦克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男女力量有差距。车长、驾驶员、炮长还要随时给坦克换电瓶,一个电瓶100多公斤,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三人说换就换。

“更换履带比较痛苦,用一个大铁锤把需要更换的履带锤出来,再把新履带锤进去。”王玉莹觉得这活比搬100多公斤的电瓶“痛苦”多了,尤其是更换中间部位的履带时,需要把坦克停在沟上,人钻到车底,“训练时停放的沟有七八十厘米高吧,弯着腰在车底,根本使不上力。”每次拆卸完履带,她都觉得自己“手要断了”。

“以后还要学维修,也是在车底,现在在学理论阶段,每天也要钻进车底看一看底盘。”所有项目,都将限定时间精确到秒,每天反复练习,提高速度。

“上坡的时候也比较吓人,因为坦克视窗小,坡地上着上着你就看不到前面的路了,只看到远处一片天;或者前面的坦克开过去一路全是灰,也什么都看不到。那什么时候到下坡,需要点经验和感觉,下坡是要换挡的,不然很危险。”说完,王玉莹露出了不好意思的微笑,“我也没开过车,没什么经验,觉得有点害怕。”只有坦克兵才知道她浅浅说出的“危险”,其实是碾压和翻车危险,每一种后果都不堪设想。

军营中的危险,其实超出普通人的认知。旅长满广志有一次在考核现场看各营考核,就被弹片划伤,血流不止,缝了好几针。这还是别人告诉记者的故事,但专访满广志问到“经历过哪些危险”时,他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只好笑一笑:“训练受点伤什么的,都不叫危险吧?”

女兵们细心,记得自己遭遇的危险和伤情。王玉莹就忘不了年初的投弹练习。当时一紧张,手雷没扔过墙,滑回了自己脚边。她还懵然不知,营长一把拉住她跳进防弹坑,手雷轰地炸响。晚一秒钟,她都不可能完好无损地站在这里。“我当场就吓蒙了,现在还有阴影,一听到投弹练习就下意识地想躲。当时营长安抚我,说‘你也是经历过实战的人了。”

2019年4月20日,坦克女兵练习拆卸履带。(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我军第一个女子坦克分队的女兵们。(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这些正值青春的女孩,在家也是“小公主”。休假回家也会睡到9点才起床,拿起手机摆出各种造型自拍。但上了沙场,她们就忘记了性别。每天和男兵一起去野外训练,下午回来后开始练体能。看上去个子不高、身体不壮,握下手才知道她们全身都是劲。

挑战体能,战胜危险,这些坦克女兵觉得很酷。我们发稿的时候,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的预告片大热,网友也发现了一支在朱日和驻训的坦克女兵的照片,从入伍前的花容月貌、弱柳扶风,到如今英姿飒爽、眉目朗朗,几乎看不出是同一个女孩子。网友们热烈评价:“这才是我们的花木兰!”

时间一晃就到了8月,朱日和此刻炮火连天,一场接一场的红蓝实兵对抗演习正在进行。回想到我们在朱日和的短短4天时间里,总看到训练场上有坦克驶过,扬起满天灰尘;有直升机在低空掠过,带出一片隆隆的低响;总有人在阳光下、大风里跑步,我们裹紧羽绒服时,他们却穿着短袖迷彩服。

这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军人,说起家人和家乡会兴奋,说起部队成绩会自豪,要是不能上网也会唉声叹气。但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当代军人的专业性。在城市攻防战演练场,我们看到正在进行快速绳降训练的连队,比任何电影里拍过的硬汉都带劲;在营地图书馆,我们看到从军事到文学、从科技到历史的各类藏书,大多被翻得旧了,尤其是军事类书籍。这是一群有自我驱动力的人。

军事专家徐光裕曾说:“解放军未来要想成为高效的作战部队,必须经过两个学习过程,一是采取尽可能接近实战状况的新式训练方式,二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专业蓝军,可以帮助红军进入这两种学习过程。外界关注的往往是战绩,是那些比戏剧更戏剧的故事,但正如满广志所说,“个人面子不重要,部队输赢不重要”,练兵,才是最重要的。

军事实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至今难忘满广志笔记本扉页上抄录的那句话:“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当代中国军人的拳拳之心,怎不叫人热血沸腾。

猜你喜欢

蓝军军旅坦克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一位军旅书法家的慈善情怀
你不懂“蓝军”
本期主题:军旅
超级坦克大乱斗
新蓝军,新气象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SKAP秋冬军酷系列新品上市
绑架不是祸
坦克新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