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厕所革命:不仅要改,更要改好
——解读《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的通知》

2019-08-22策划整理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改厕人居粪污

策划/整理 本刊编辑部

这几年,村里什么变化最大?

在我国农村,如果有人这样问,大多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当然是厕所了。”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厕所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然而厕所卫生一直是中国的短板,农村厕所则是短板中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在过去,农村厕所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存在很大的卫生隐患。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多种。

近些年,中国城乡“如厕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已基本解决,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已从1993的7.5%提高到了76.1%。但厕所依然是我们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关键是观念和意识问题。

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应积极研发适合本地区的农村户厕和公厕建设改造技术模式,不能简单生搬硬套城市和其他地区的模式。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曾经,谈及中国的厕所,很多人的感受不佳。在街道、景区等公共场所,厕所脏、乱、差、偏、少,如厕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两块砖,一个坑,蛆蝇孳生臭烘烘”现象普遍。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折射文明风尚,关系国家形象。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调研时就指出,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强调“小厕所、大民生”。

2018年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2018年12月25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持续推进,以小厕所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

今年4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工作的通知》,提到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用5年左右时间,以奖补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实现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5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现场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按时保质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从农村人居整治开始,由点到面,提出改厕与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再到“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工作、“厕所革命”现场推进会,从方略到政策,层层递进,稳步推进,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取得了良好成效。

如今,我国在盘活“存量”,普及率快速提高,加快农村厕所改造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真正实用,能够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依旧不够。

在此基础上,《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的通知》应运而生,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在新的问题产生前,起到了推进与指导的重要作用。

随心不随便,严把质量关

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推动厕所建设和管理行动,也让许多农村彻底解决了“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旧面貌,“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农村户用厕所建设改造还存在宣传发动不到位、推动方式简单化、技术模式选择不科学、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不过关、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公共厕所仍存在运行管护不够到位、粪污处理不够重视等情况,影响了农村厕所革命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此问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的通知》,要求农村改厕要严把“十关”。

一是严把领导挂帅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尤其是县乡村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二是严把分类指导关。认真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不同地区的农村改厕目标任务,根据实际确定本地区农村改厕的优先序,集中力量、精准推进。基础条件具备的一类县(市、区)要加快推动开展。

三是严把群众发动关。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务实推进,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把群众工作贯穿于全过程各环节,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严把工作组织关。做好农村厕所改造数据信息的摸底调查,在摸清农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改厕计划,建立完善农村改厕建档立卡制度。

五是严把技术模式关。因地制宜选择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改厕模式,积极研发适合本地区的农村户厕和公厕建设改造技术模式,不能简单生搬硬套城市和其他地区的模式。

六是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格确定选材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杜绝质量低劣产品。开展招标采购的项目要严格程序,中标单位要全程提供设备安装指导服务。

七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强化施工全过程监管,探索建立由乡镇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八是严把竣工验收关。省级农业农村、卫生健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市县制定完善农村改厕验收标准和办法。未通过验收的,不得拨付财政奖补资金。

九是严把维修服务关。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的理念,明确厕所设备管护机制,配套建立相应的维修服务体系。没有落实好维修服务措施,宁可不开工、不建设。

十是严把粪污收集利用关。优先解决好厕所粪污收集和利用去向问题,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厕所革命”应该有别于以往的“农村改厕”,它不仅仅是给农民建造厕所设施,其内涵应该是农村厕所本质的、根本性的和现实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措施,涉及的内容更丰富并针对农村厕所卫生的问题根源。每个人深刻理解和认识“厕所革命”的内涵是实施好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前提。我们必须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厕所革命”的内涵,力争实现农民厕所观念意识和行为的转变、厕所设施建设技术的创新、粪污管理模式的建立和粪肥还田再利用氛围的形成。这是“厕所革命”的完整内涵,缺一不可。这也是“厕所革命”成功与否和效果是否可持续的关键。

“厕所革命”说到底还是民生问题,而在“厕改”问题上,不仅需要方便百姓的生活,更要为人居环境整治负责。让百姓用得随心却不随便,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技术、严格管控,抓牢把好农村厕所的质量关,让百姓真正体会到“厕改”为生活带来的变化,让美丽乡村变得更美好。

深入“厕所革命”的甘肃经验

民生无小事,“一厕”也关情。农村“厕所革命”本质上是一种倒逼机制下的生活方式革命,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今年6月,甘肃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卫健委、省住建厅、省文旅厅等8家单位联合出台《甘肃省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2019年全省要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0万座以上,70%的行政村有1座卫生公厕;2020年全省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以上,行政村卫生公厕基本全覆盖。到2022年,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率逐步提高,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文明如厕新风尚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省摸清底数,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根据城镇及农村新型社区、川道地区、干旱山区、高寒偏远地区等不同条件,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在“增量”的基础上致力“提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攒出了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

为改善农村卫生面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灵台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农村改厕作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来抓,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注重实效,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方法,稳步推进改厕项目的实施,确保“改一户、成一座、净一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全县农村改厕工作,为群众创造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切实将农村改厕这一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该县还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农村改厕实施方案,逐村签订农村改厕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组织保障机制。同时,先后多次组织镇、村干部赴天水市清水县、兰州市永登县实地考察观摩,学习改厕先进经验,根据实地考察和学习,结合自身实际,采用双瓮式模具进行改厕,严格按照每户15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公开招标,扎实开展好农村改厕工作,真正改出农村文明新生活。据了解,全县今年计划实施改厕5500户,目前已改(新)建卫生厕所1105座,正在开工建设的1024座,改建卫生公厕52座。

为了提高群众改厕积极性,民勤县先后召开了6次现场观摩会、推进会,印发了《农户改厕二十问》等宣传资料,帮助打消农户的思想顾虑。在改厕模式上,民勤县对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社区,推荐使用水冲式厕所;对未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的村庄,由群众自主选择经济适用的改厕模式,推荐使用三格化粪池水冲式或非水冲式生态卫生厕所,并要求化粪池容积达到1.8立方米以上,以减少粪污抽运次数,降低后期运行维护成本。为了确保农户新改建的厕所长期稳定使用,民勤县不仅重视“建得好”,还在“管得好”上狠下功夫,全力做好农村改厕后的粪污处理工作。民勤县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推行水冲式厕所粪污由企业上门清掏,力求改造一座、达标一座、使用一座。同时,该县结合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做好粪渣收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

今年,庆阳市别出心裁,在市级改厕示范村——宁县焦村镇高尉村举办了农村“厕所革命”企业产品擂台赛,15家企业“同台竞技”,11名评委现场打分,120名群众代表质询议价、投票选择,上演了一场精彩激烈、别开生面的擂台赛。为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庆阳市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并通过擂台赛的方式,邀请全国改厕设备权威厂家,现场解说示范,接受群众质询和议价;邀请部分高级工程师、造价师和全国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等担任评委现场打分并作点评,由老百姓最终投票选出心仪的改厕产品。

如今,大到全国,小到每个村落,都在积极推进、努力完成“厕改”工作,为完成人居环境添砖加瓦,“厕所革命”这场“小角落里的大革命”,受到了广泛称赞。民生没有小事,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要让“厕所革命”照亮每一村每一户的“小角落”,仍然任重道远。民生存在于每一件小事,亿万人的小事就是一件大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接下来的时间“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人民的美好生活梦想必将不断照进现实。

猜你喜欢

改厕人居粪污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村集体统一改厕项目会计核算
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合肥市改厕政策推进分析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关于南陵县农村改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涪陵区义和镇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进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