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

2019-08-19姚红

课外语文·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姚红

【摘要】当今社会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也调整为在提升高中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提出新课标要求下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引导型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地融入教师的教学中来,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育在构建引导型课堂中秉承着发觉学生自身自学能力,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学生可以快乐、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做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但是,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学不管,要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學习状况制订完善精良的教学计划,做好学生自学的引领者角色。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

(一)提升对引导型课堂的重视程度

构建引导型课堂的条件是先提升学生与教师对引导型课堂的重视程度,让每一名学生意识到课堂模式的变化,需要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有教师统计,引导型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占整个课堂时间的80%以上。这样的形式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怎样制订教学计划才能做到吸引班级中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所有学生全程高效地参与到课堂中,保证每一位学生都不掉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型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重要性,合作的基础是建立在独立个体之上的,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个人意识,只是一味地依靠合作小组,则本末倒置,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进行多方面细致化的考虑,小组成员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笔者建议四至六人最为妥当,每组人数过少,则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展开有效的讨论与配合工作;每组人数过多,则会不利于学生才能发挥,影响学生之间问题研究效果。由于高中学生年龄段的属性特征,在此阶段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这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如果教师在课前不做好这些准备工作,那么合作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对引导型课堂模式的构建起不到良好作用与成效。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到小组成员的搭配与组合,注重每组成员男女生搭配比例,组内成员的语文成绩、学习能力要有所差别,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对语文的认知水平和自学方法不能差距过大,以保证合作小组的学习氛围融洽,学生关系和谐。每学期还要及时调整合作学习组成员划分,保证提供给学生最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要有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的,要有负责提出问题的等。组员之间要互相协作,互相帮助,遇到问题要耐心协商,要有集体意识,做到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在引导型课堂中都有自己的提升空间。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确定学习目标,归纳自学重点

自学重点对于学生来说像大海上的灯塔一样,指引学生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朝向正确的方向航行。引导型课堂的基本要素就是给学生归纳总结出自学的重点,否则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跌乱撞,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学的重点,为构建引导型课堂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自学重点的归纳与总结对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专业素质也是一个严格的挑战,教师应该经过慎重的考虑与缜密的思考后,再总结出自学的重点。在思考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自学重点的普遍性,一定要适合所有的学生,不能仅仅针对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有效。其次是问题要有持续性,不能只是对一节课的内容,要综合整个教学因素,全方位思考,谨慎取舍。再次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内容再好不适合自己学生的水平也不行。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过于有难度,那么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苦不堪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苏教版诗词鉴赏中有一篇杜甫的《江汉》,教师在对待不同学习成绩的班级,要给出不同的重点,对水平高一点的班级,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鉴赏与分析,还要学会应用,规范并强化学生的答题意识;在水平低一点的班级,教学重点就要加以调整,对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水平要降低一些要求,例题的难度也要降低一些。由此,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水平做一个切合实际的分析。教师必须对自学重点做好合理有效的安排,要有的放矢、主次分明,不能在一节课上安排过多的任务量,有很多教师预期在一节课上完成自己所有的任务量设置,但往往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三)提高引导质量,做好课前准备

区别于传统型填鸭式的教学,构建引导型课堂的重点是教师要明确意识到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控者。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领者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教学教案,丰富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还是上述的苏教版教材中的例子,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原诗语句: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诗句中“片云”“孤月”“落日”“秋风”都体现了作者悲凉的气息,这四个词是否代表了作者相同的心境?这四个乍一看确实都反映了作者悲凉的心境,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片云”与“孤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但“落日”与“秋风”又体现了作者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就无法应对学生提的问题,也无法带给学生精彩的课堂呈现。引导型课堂的建立既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独立意识的锻炼与培养,也是对教师专业素养、责任心、教学质量的挑战。在构建引导型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四)引导学生开阔视野

高中语文分成了选修、必修课,还有与必修课配套的语文读本。因此为配合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说教材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可以利用好这类书,可以极大开阔阅读的视野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但教师仍要以课文为中心,适当拓展并精心安排。例如学习了《像山那样思考》,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作者的生平、简介,组织作者讨论会。又例如学习了《荷塘月色》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一篇类似的美文,并在全班开展交流大会。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引导型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得到了共同的成长与锻炼,学生通过自学的模式培养了自身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在学习合作组中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团队协作,让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对教师来说构建引导型课堂也是对自身教育素质与专业素养的挑战,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摸索出更优良的教学策略,使得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永存.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的重要性[J].大观周刊,2012(25).

[2]陈康.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J].学周刊,2014(2).

[3]倪方娇. 难以预约的精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生成策略[J].课外阅读, 2012(10).

[4]陈志忠.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J].文理导航,2018(1).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