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研究

2019-08-19程小憐

课外语文·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程小憐

【摘要】从实质上而言,小学语文是一科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的课程,而小学的语文教学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充满着活泼与快乐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非常多的优秀课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反映。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用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能够有效地带领学生通过阅读领会文章中丰富多彩的世界,领悟文章中读者的真情实感,感悟文章中的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令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做深入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美好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再也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对近些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产生了诸多可喜的结果。但是在这个时候,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之中,不可避免地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严重阻碍了老师的高效教学,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素质有效的培养。从笔者个人的角度而言,认为从课文中去感悟课文作者的情感世界是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之一,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核心,从而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需要老师可以充分挖掘一篇课文的内在特点,从而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继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于文章中美的感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令小学生可以在美的熏陶之下得以更好发展,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意义

(一)阅读教学特征的角度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性特征而言,阅读这一过程并不单单是一种语言表达与复杂性的心智活动,其实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历程。现阶段很多的权威教育心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本质而言就是一个接受与理解、感悟与知记的情感体验过程。所以说,情感体验是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之中的动力,在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对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以及深远的影响有着充分的认识以及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利用情感体验对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提升,增强小学生们进行阅读的热情,从而促进小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

(二)教材内容角度

我们从小学教材的内容而言,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有力表现,更是作者们情感体验的载体,这些语文课堂都散发着“真善美”的味道,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种美的体验以及道德的熏陶。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优美的散文、诗歌甚至小说都能获得一种有效的情感体验。

(三)小学生个性特点的角度

从处于小学阶段学生个性特点而言,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思维方式以及认知能力还很不成熟,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十分丰富的,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偏激的言行,有的时候会兴高采烈,有的时候还会垂头丧气。所以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就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运用生动、形象以及诙谐的语言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令小学生始终能够处于最佳的状态。如此一来,语文老师就可以有效地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以及乐观活泼的阅读环境,令学生和文章本身的情感脉搏以及感情旋律能够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令学生收获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情感体验,并且可以通过这种美好情感的长期影响,令学生渐渐地养成一种美好的情感特征。

二、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美好情感

(一)积极转变角色,提升服务意识

就现阶段而言,目前在我们国内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有很多老师对待阅读文章极其缺乏亲近感,这种情况就好像在看“別人的演出”,在看“别人的倾诉”一样,从而就会直接导致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缺少对于情感的思考,从而会把文章作为授课的例子,在实际中更加倾向把文章中存在的知识点(比如:生字、词和写作手法)教给学生,更加重视学生语文考试的成绩,所以在这样的不良教学理念之下,很难令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体验过程,甚至严格说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权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而首要的就是老师自身对于课文要做到正确面对,在实际中就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就要对于文章进行深入理解。特别要强调,很多教材中的课文都需要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甚至是时代背景,所以老师一定要充分地准备好相关资料。比如,在老师让学生阅读《七律·长征》的时候,在让学生阅读之前,老师应该交代出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二万五千里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主席回顾经历的艰难险阻,目前胜利在望,毛主席心潮澎湃写出了这首作品。让学生在了解后带着感情去阅读,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语文老师只有对文章的内涵、情感甚至价值观进行深入理解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够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所共同存在的情感共鸣。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够有效地令学生通过阅读这一过程有效激发阅读兴趣,才能够令学生感悟到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先进行写作背景的交代,之后让学生自行阅读,之后可以选择几名学生说一说阅读的感受,老师分别给予评价,在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明确这首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对总理的依依不舍之情,从而能够有效地确定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从而能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再进行阅读,能够令学生的阅读产生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进行气氛的渲染,比如《假如爱有天意》这首纯音乐就能很好地营造那种依依不舍的悲凉气氛。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情感

在老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一定要积极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的情感,合理地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情感去面对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且在这种情感体验的推动之下可以有效地形成丰富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这样之下,不单单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情绪的兴奋度以及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度,还可以行之有效地借助文章自身的感染力,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内在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高效培养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比如,在实际中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时候,老师在之前可以和学生交代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之后老师再出几道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于前一天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确文章主旨,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服务意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语文老师进行阅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秉承着“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了解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立足于实际,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阅读,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权利,让学生通过阅读聆听文中的作者心声,通过阅读体会文中的美好,通过阅读感悟语文独特的魅力,继而能够有效地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们美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路超.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19).

猜你喜欢

小学生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我是小学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