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问答式”之我见

2019-08-19刘志勇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实践性

刘志勇

◆摘 要: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支撑着教学过程的延伸。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提问充斥课堂,无效提问、无谓提问、无用提问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只要求学生围着自己转,围着问题转。在这种“问答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简单地模仿,机械地回答,思维被禁锢,个性得不到张扬,主体意识丧失。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问答式”;实践性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为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教学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例如,设置问题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提问中被肢解着,无效提问、无谓提问、无用提问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这种“问答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简单地模仿,机械地回答,导致思维被禁锢,个性不得张扬,主体意识丧失,哪里谈得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扩大其阅读视野,在走进教材直接体验作品人文精神的同时,还要走出教材,拓展阅读空间,在学习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生机和活力。

一、创设情境,设法代“问”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促使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进而通过自我感悟、探究解决问题,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我不直接去问学生本来能读懂的内容,而是多想一想,原来准备的提问,能不能用其它更有效的形式来替代。

如讲《鸟的天堂》榕树大而茂盛一段,我没有提出“榕树有什么特点?”“哪里表现了这个特点?”等问题,而是在用多媒体展示榕树茂盛“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后让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一般都能说出“这棵树真大、真茂盛”等直观的感觉,然后再指导他们朗读,请他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把头脑中各种有关榕树的信息素材进行了整合,凡是表现榕树枝繁叶茂的语句,就很自然地被突显了出来了,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和传递。这就是用读替代了问答。

讲《一夜工作》,我原本打算问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什么和什么相比?”如果真这样去做,得到的只能是干巴巴的几条“筋”。转而一想,还是不问的好,于是用语言情境训练替代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用“在……却……”“是……却……”的方式,说出课文具有对比性质的内容。学生说:“在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陈设却极其简单。”“在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上,却放着一尺来高的文件。”“周总理在工作了整整一夜之后,却只用一小碟花生米充饥。”“周总理的工作是那样劳苦,生活却是那样简朴。”这种替代,不但突出了课文中的对比因素,也使学生对文章、对人物的认识更深一层。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可以使人聯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能有效调动他们的智力因素,释放

二、问题设计,“进”“退”有序

所谓“进”与“退”是指在“问”的问题上教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

传统的“问答式”其实是教师是拿设计好的问题一步步在控制学生,学生自始至终在教师设计好的圈里打转转。这样的教学,目标好像可以按预期达成,而学生不但没有做学习的主人,反而可能成为他人的“思想奴仆”!

人的思维往往是以问题开始的。自己有了问题就会激起主动解决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在“问”上,教师要“退一步”,让学生“进一步”,只有重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欲望,才有可能摆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所谓教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并不是倡导教师不问,而是要把教师的“问”与学生的“问”恰当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

在学《将相和》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课题中的“将”指什么?“相”指什么?“和”什么意思?②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③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在问题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文章主旨得以显现。然后由学生质疑问题,师生问题互相补充,学生的兴趣与课堂的中心任务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关系到简化教学头绪、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它显现出课文整体阅读教学与提问设计的重要关系。以上陈述的四个方面,互为表里,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要强调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要目的是使得“教与学触及学生的情绪与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真正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创造性的学习与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3]刘墨,顾阳芬.新课程教学法.

[4]柳菊兴.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实践性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