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讨

2019-08-18李丽莉

新一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双基合作交流创造性思维

李丽莉

摘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目的,我们教师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好知识基础,巧妙、灵活应用教材,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双基;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创新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在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过程,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表现为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表现出自己的独创性的见解,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可见,创新的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我们教师应该树立创造性思维可培养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以平等、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形成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敢于创造,同时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为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始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假设,大胆猜想,不唯书、不唯师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我们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发掘一些有思考价值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启学生走进创造性思维培养之门。

例如:在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后,通过投影出示一系列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会有很多同学提出很多问题:

(1)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

(2)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3)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4)内角和是180°的多边形是否一定是三角形呢?

(5)四边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关系是怎么样呢?

(6)五边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三角形的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通过让学生多角度地提问题,就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三、精心组织情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課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发掘材料,设计一些情景材料、动手操作的材料或开放性问题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浓厚兴趣,就会自觉思维,潜心思考,积极探索,就会创造出奇迹。比如,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支撑照相机用的三脚架、埃及的三角形金字塔等有关三角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浓厚兴趣思考:为什么它们都是做成三角形的呢?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播下力量的源泉。

四、通过双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双基教学,把基础知识学深透,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使之熟练转化为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正所谓"熟能生巧,巧中生奇"。就是说,在扎实的基础上求"活"、求"变"、求"新",为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供基本保证。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形思维。

五、巧妙、灵活应用教材,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挖掘课本素材,巧妙、灵活应用教材、教法,根据同中求异、正向求反、多向辐射的方针,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目的。

(一)根据正向求反的方针,加强知识的逆向运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我们除了对知识进行正向的学习外,还要加强知识的逆向运用的训练,否则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就束手无策。比如:我们初三复习了积的乘方的运算公式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二)根据同中求异的方针,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教师可选用一些不太复杂的典型题目,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的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并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已知:△ABC求证:∠A+∠B+∠C=180°,

通过这样一道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鼓励学生改变思考角度寻求不同解法,有助于拓宽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还有,我们可以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即对某些典型的数学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的演变,如变换命题的题设、结论或图形位置,调换条件与结论的变式教学,使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根据多向辐射的方针,加强开放性题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开放性问题具有三个特征:一、条件不足或多余;二、没有确定的结论或结论不唯一;三、解题的策略,思想多种多样。开放性题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具有较高的探索价值,被认为是最富有创造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我们教师可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加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补充条件或补充问题等途径进行开放性编题,从更广、更宽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

教师备好上课材料,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适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抓好"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利用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内在规律和思维因素的内容,对它们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其重点和难点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联等方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成层层深入的一系列有探究性的问题或通过学生质疑选择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去探索、捕捉灵感、寻找知识的规律,直到学生对问题有深刻认识或提出独到性的见解。

(二)利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就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他们参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相互沟通,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使他们从中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他们体验成功和喜悦。这样更能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复杂而又高级的心智活动,它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寻找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深入钻研教材,巧妙、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展示恰当的材料,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在保证教学双基落实的同时,切实把知识的逆向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的训练落实到每一条例题的学习和每一条习题的解答之中,鼓励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积极展开联想,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

猜你喜欢

双基合作交流创造性思维
略谈地方本科院校对钢琴基础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
学好高中化学之四建议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基于条带模式GEOSAR-TOPS模式UAVSAR的双基成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