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喹啉酮类化合物抗幽门螺杆菌的构效关系研究

2019-08-17宋欣沛罗丽梅郑一敏

关键词:链长酮类喹啉

宋欣沛,罗丽梅,郑一敏

(重庆理工大学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4)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的主要致病因素,WHO已将其列为I类致胃癌因子[1]。现有临床上治疗Hp药物存在根除率低、不良反应多、顺应性差及耐药问题[2-5],筛选安全有效的抗Hp药物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Tohru Sugimoto等[6-8]发现喹啉酮类生物碱具有选择性抗Hp以来,喹啉酮就成为了抗Hp候选药物研究热点之一[9-11]。本文对4-喹啉酮类化合物抗Hp构效关系进行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幽门螺杆菌标准菌株ATCC700392和ATCC700824,购于美国种质保藏中心。供试化合物由本实验室合成,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确定结构,HPLC检测纯度98%以上。

Hp固体培养基,Hp添加剂(青岛高科技工业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琼脂粉(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无菌脱纤维羊血(郑州九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MGC AnaeroPack 系列2.5L厌氧培养罐、微需氧产气袋(重庆木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P-DJ系列水平净化工作台(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HZP-250型全温振荡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2 方法

称取Hp固体培养基5.2 g,琼脂0.2 g,β-环糊精0.1 g,蒸馏水93 mL,灭菌后冷至50~55 ℃,加入7 mL脱纤维羊血、1 mL Hp添加剂,制成培养基平板。

取供试样品适量,用PEG400制成1 mg/mL溶液,最后再用50%PEG400稀释成不同浓度备用。

体外活性评价为平板打孔法,按文献[12]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N-1位取代对活性的影响

比较文献 [7-8]发现,喹啉酮(图1)N-1位上甲基取代时,抗Hp活性显著下降,提示喹啉酮N-1位取代可能对抗Hp活性有较大影响。本文以2-己基-喹啉酮和2-十一烷基喹啉酮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1-羟乙基-2-十一烷基-3-甲基-喹啉酮、1-羧乙基-2-十一烷基-3-甲基-喹啉酮、1-羟乙基-2-己基-3-甲基-喹啉酮与1-羧乙基-2-己基-3-甲基-喹啉酮4个喹啉酮新衍生物,并进行了抗Hp活性测定(表1)。从表1可以直观看出,与N-1位未被取代化合物活性相比,4个N-1位被取代的喹啉酮新化合物活性均下降,其下降顺序依次为H>-CH3COOH>-CH3CH2OH。相同N-1位被取代化合物2-位侧链C原子数增加时对活性下降有减缓趋势。

图1 4-喹啉酮

2.2 C-2位烷基链长与活性的关系

迄今为止,天然型喹啉酮C-2位一般为11~1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或8个碳原子支链烷基[7-8,12]。为弄清侧链碳原子数量与喹啉酮抗HP活性关系,先后合成了2-己基喹啉酮、2-辛基喹啉酮、2-癸基喹啉酮等7个新型喹啉酮,并进行了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2)提示,随喹啉酮C-2位取代的直连烷基碳原子增加,抗HP活性下降,当C-2位是己烷基时活性最好(图2)。

图2 抑菌活性

表1 化学结构及抗Hp活性(一)

表2 化学结构及抗Hp活性(二)

2.3 C-3位取代对活性的作用

C-3位不同基团取代对活性影响尚无系统文献报道。通过对合成的2-十一烷基-3-甲基喹啉酮、2-十一烷基-3-氯喹啉酮、2-十一烷基-3-醛基喹啉酮等6个新化合物抗HP活性测定发现,C-3位被取代后(除碘外)活性均增加,其活性顺序为Me>Cl>Br>-CHO>H>I。C-3位引入甲基时活性最佳,活性比C-3位无甲基提升82%(表3)。

2.4 C-6位及C-7位取代与活性的关系

目前喹啉酮类化合物的C-6位、C-7位研究较少,为探究其构效关系以抗Hp活性最佳的2-己基-3-甲基喹啉酮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2-己基-3-甲基-6-哌嗪喹啉酮、2-己基-3-甲基-6-羧酸喹啉酮和2-己基-3-甲基-6,7-二羟基喹啉酮等6个化合物,抗Hp活性测定见表4。当C-6位被取代后活性降低,其顺序为H>-OH>-Cl>-C4H9N2>-COOH。C-7位取代后活性降低。

表3 化学结构及抗Hp活性(三)

表4 化学结构及抗Hp活性(四)

3 讨论

天然喹啉酮类化合物N-1位多为甲基,Dekker K.A.发现去甲基后活性提高,考虑到N-1位取代对抗Hp活性有影响,在N-1位引入硫醚,活性减弱[8]。本文为提高溶解度在N-1位引入羟乙基和羧乙基,其活性降低。由此可得,N-1位取代使活性下降。目前对于N-1位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可对喹啉酮N-1位结构修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C-2位引入不同链长的亲脂性烷基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较大,可能是由于C-2位长链烷基喹啉酮类化合物渗入Hp外膜之后,改变了膜的流动性,从而引起通透性的改变而杀菌。本文C-2位取代基为己基时活性最好,文献报道C-2位取代为3,7-二甲基-2,6-辛二烯活性最佳[9],由此推断抗Hp活性最佳的C-2位烷基链长在6~8个碳之间,可进一步研究确定。

C-3位引入取代基对抗菌活性贡献很大,甲基取代时活性最佳,与文献报道一致[8]。由此推测C-3位取代甲基是喹啉酮类化合物抗菌必需的药效基团。

C-6、C-7位引入取代基使活性降低。C-6位引入羟基使活性稍降低,但可增加溶解度;C-7位引入还需再进一步研究。

为提高喹啉酮类药物抗Hp活性及解决溶解度差的问题,可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结构修饰研究。本文未对C-5、C-8位进行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可考虑在C-5、C-8位引入一些含亲水性基团的杂环或芳香环等,解决其溶解度差的问题。

猜你喜欢

链长酮类喹啉
以国家需要为己任,改革赋能向强而行
——中核工程创新驱动改革,奋力打造核工程产业链“链长”
中泰纺织集团:做最强“链长”,引领新疆纺织迈向新高度
适应性驯化选育高产吡咯喹啉醌的生丝微菌突变株
梵净山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JS 31-2生产的Ⅲ型聚酮类化合物
冬虫夏草定殖菌Aspergillus fumigatus中一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
碳链长度及不饱合度对脂肪酸低场核磁弛豫特性的影响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喹啉降解菌Rhodococcus sp.的降解特性与生物强化作用
休哈特控制图的改进
3-芳基苯并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