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驾驶员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分析

2019-08-16李大军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驾驶员

李大军

【摘 要】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环境因素,行车安全影响及其必要分析。驾驶员要确保行车安全,必须具备良好过硬的心理素质,优秀的驾驶技能才能应对各种复杂路况环境,最大限度的避免交通事故隐患。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因素;行车安全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进步需求,各型乘用机动车快速进入大众家庭,单位公务车也逐年增多,且档次越来越高,交通流量密度与道路需求矛盾日益凸显,一旦发生事故,动辄损失上万元。想根本上控制交通意外的发生,就必须严格把握驾驶员的素质关。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驾驶技能,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的发生,应对驾驶员的心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科学调度车辆出行,减少因驾驶员心理波动引发的交通事故。

二、安全行车中的心理因素分析

交通心理学把人、车、路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驾驶员的驾车过程,可以概括为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决策以及信息输出这样一个不断往复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驾驶员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通道接受来自汽车外部,诸如交通信号、路上行人车辆动态、车身颠簸和噪声信息、车辆内部仪表显示、乘坐舒适性、车辆本身工作状况等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后,作出判断和决策并向效应器——手和脚对汽车进行操纵,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这种过程不断循环反复,直至达到人车系统的预定目的——完成驾驶任务。

正常情况下,驾驶员是按照上述过程并采用规范化的动作程序驾驶汽车的,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旺盛的精力,从而实现高效、准确的操作。而当车辆行驶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时,由于外界信息的突变,使驾驶员在突如其来的或十分危险的条件下,必须迅速地、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地采取决策。例如,行车中突然遇到行人在车前横穿公路或者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突然拐入车前,以及驾驶操纵机件失灵等,这时需要驾驶员迅速地判明情况,在一瞬间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集中意志力和果断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驾驶技能,才能应付危急情况。

三、不良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晌

(一)疲劳驾驶。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道路、车辆、行人、气候环境等原因,会给驾驶员造成精神紧张的氛围,从而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的现象。当然,它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现象。人在疲劳的情况下,驾驶车辆会感到精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采取措施滞后不果断,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负面情绪驾驶。情感对驾驶来说影响很大,愉悦的精神状态可以调动身心的内在潜力,朝气蓬勃,心情舒畅,更善于克服不利因素,提高驾驶效率;而消极的精神状态致使驾驶员自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丧失集中果断处置紧急状况的操作能力。因此,潜在负面情绪因素,容易带上思想包袱,不能正确调理精神状态,易犯“路怒症”开冒险车、英雄车、斗气车,从而引发事故。

(三)酒后驾车。酒精主要是麻醉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功能,会使人的感知力、视力、运动力、判断力下降。据有关资料表明:酒后驾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有比例,约占整体交通事故的6~10%。当驾驶人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3%时,驾驶人的反应能力已开始下降,而达到1.5%时,驾驶人能力会下降30%。研究表明:血液中酒精含量达0.6%的驾驶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未饮酒驾驶员的两倍,而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的驾驶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未饮酒驾驶员的6~8倍。

四、驾驶员心理因素的提高途径

(一)对驾驶员进行以提高其心理素质为目的心理训练

在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所有心理品质中,最重要的是驾驶员对路况情景变化的反應灵敏度。驾驶员在实际驾驶操作过程中,不断对发现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和预见,并迅速有效操作执行。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身敏捷度、快速准确性,同时也不应忽视驾驶员集中注意力的训练。驾驶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才会在行车过程中迅速、及时、清晰、准确地获得各种交通信息,并对其迅速分析和综合判断,然后指导正确的驾驶操作,保障行车安全。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怎样去观察、分析、了解每个驾驶员的思想情绪,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创造行车前的最佳环境,使他们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预防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呢?

1)要掌握驾驶员的思想规律,科学地调派车辆,安排任务。

科学调派车辆之关键在于派车领导。只有了解掌握你所管理的各个驾驶员的心理、个性、脾气、爱好以及交往等活动规律,派车时才能选择最佳对象。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应掌握年轻驾驶员不太乐意执行较烦琐的运输任务,而年龄较大的驾驶员由于体力上的差异不适宜跑长途任务等,这些都需要派车领导在合理调整、统筹考虑、避弱就强的前提下,科学地调派车辆。其次,对某些驾驶员因家庭负担较重或个人其他等方面要求,产生了思想负担,我们应先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再者,对同一任务或同一方向的长途车,要合理搭配驾驶员,这方面应着眼技术强弱进行新老搭配。

2)要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消除驾驶员心理负担。

一是保持出车前平稳的心态,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定人、定车、定路线!坚持不懈地抓好出车前、收车后车况的检查。严格车辆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十字作业”(清洁、调整、扭紧、润滑、防腐)保养和设备的“三定”(定人、定机、定期保养)工作,这样,驾驶员的心理顾虑就能够得到消除,出车前的心态也就感觉踏实了;二是消除紧张心理。及时帮助驾驶员解决后顾之忧,消除他们在工作上、生活上各种担心和忧虑。在一般情况下,驾驶员完成任务在返场的路上,总是考虑各种待解决的困难,极易分散精神,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3)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一个优秀的驾驶员,不仅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坚持行车中的“礼让三先”,确保安全行车无事故,稳定的思想情绪和高尚的职业品德,是积极调整和控制驾驶员的情绪,使其在行车中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高度的情绪稳定能力,克服心理障碍的有力保障,从而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对驾驶员进行以提高其技术素质为目的的技能培训

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具备突发性特征的,必须训练驾驶员掌握正确的驾驶技能,以便在交通安全事故即将发生时,能够实施正确的操作或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至避免事故的发生。我根据多年的驾驶实践,认为预见性驾驶是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佳方法。所谓预见性驾驶,是指驾驶员在正常行车过程中,针对交通环境中的车、马、人行动态迹象进行分析、判断,合理的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因素作出前瞻估计,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可能发生事故的安全驾驶方法。

(三)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的训练,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可以人为创设一些与实际相似的交通安全事故情景:比如行人突穿公路、自行车突然猛拐、前方车辆突然紧急制动、车辆加速踏板卡住、加速后不能自动回位、所驾车辆制动、方向失灵等。利用这些人为设置的交通安全事故情景可以使驾驶员亲身体验到交通安全事故状态下的心理感受,并为以后的驾车实践积累经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克服和避免紧急情况下出现的失机现象,确保行车安全。

五、结束语

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要不断强化对驾驶员进行提高其心理素质为目的心理训练,使其在行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真正做到“汽车一发动,心中系群众;油门脚一踩,安全脑中摆”,确保行车安全快捷,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基于matlab的纯电动客车驾驶员行为分析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影响孕妇羊水产前诊断依从率的心理因素分析
试析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