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企业与金融脆弱性

2019-08-16梁玉环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僵尸脆弱性银行

梁玉环

【摘 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重中之重的是化解金融风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许多产能过剩企业逐渐成为僵尸企业。这些僵而不死的企业吞噬着财政、金融等资源,加剧资源错配,给经济运行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僵尸企业与金融脆弱性进行结合,探讨了大量僵尸企业的形成可能会加剧金融脆弱性,违背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目标,对防范由僵尸企业引发风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僵尸企业;金融脆弱性

一、引言

自“四万亿”刺激计划以来,中国企业的债务率急剧上升。为防止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2015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去杠杆是降低企业负债率达到清理“僵尸企业”的目的,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效率更高企业。市场经济下金融是配置资源管理风险并为实体经济服务。健康的金融体系把资源分配给最优使用者,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多样化需求实现最大化,同时避免在跨时空交易中产生风险,保障经济金融安全,稳定经济增长。但是金融也不可避免的有潜在损失可能性,高负债经营行业更是强化了金融具有容易失败的特性,这是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泛指一切融资领域在融资中的风险积聚是广义金融脆弱性。早期主要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现在更多是从广义角度,金融脆弱性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与稳定、坚固、不易受到破坏、摧毁相对的“状态”。明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对金融脆弱性做了系统阐述,形成金融脆弱性假说,该假说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和相关的贷款者,因为内在特性他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之后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体的各个部分,造成经济危机。而且明斯基是基于50年左右长波周期背景下分析的,指出在繁荣时期就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中国也正是在“四万亿”刺激下,过度的投资、借贷生产滋生了大量产能过剩产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去产能、去杠杆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可是近年来我国的结构性去杠杆存在与政策目标相悖的情况: 对于一些产能过剩、资不抵债的企业,银行不但没有进行债务清算,反而为其“输血”,使其成为僵而不死的企业,主要是一些生产率不高但杠杆率较高的国有企业,对于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其杠杆率在下降,甚至发生企业遭遇银行“抽贷、断贷、停贷”的信贷紧缩式去杠杆,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民间投资下降等问题。可见僵尸企业的大量债务和良好企业借不到贷款的现象持续存在加剧了资源错配,进而对金融体系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将金融脆弱性与僵尸企业结合的原因,其一是中国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措施中包含着降低僵尸企业比率,而银行补贴恰恰是引发僵尸企业的重要原因;其二是商业银行和相关的贷款者,因为内在特性他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最后被传递到经济体的各个部分,加强金融脆弱性从而产生经济危机。本文也试着探讨是否存在一种有助于僵尸企业退出或者复活、利于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的机制。

二、僵尸企业形成原因及特征

“僵尸企业”(zombie companies)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持续亏损三年以上又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负债企业。其主要表现为:无效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资源,却不能产生与之匹配的经济效益,本应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却依靠银行输血、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而勉強维持生产经营,形成“僵而不死”的奇特现象。我国“僵尸企业”主要特征为企业规模较大、行业产能过剩、产业领域低端。

三、僵尸企业与金融脆弱性的作用机制

(一)银行角度

僵尸企业引发商业银行双重风险。一是不良贷款累积导致流动性风险。僵尸企业经营效率差、资产负债率高、盈利水平低,主要靠着银行持续信贷存活。随着债务的积累,银行潜在不良贷款规模也在增加。一旦外部融资受到影响,僵尸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潜在不良贷款会迅速暴露。商业银行需要按照相应比例计提拨备来应对,短期内资本金急剧减少,只能压缩信贷填补缺口,进一步导致更多僵尸企业资金链紧张,形成个别僵尸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银行不良贷款增加—银行收缩信贷—僵尸企业整体资金链紧张的恶性循环,可见如果有较多僵尸企业违约,银行不良信贷就会大幅增多,金融脆弱性加强,最终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金融稳定。

(二)信息不对称角度

在信息透明度方面,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上市公司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人员对企业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也难以察觉企业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当行业内僵尸企业都利用降低信息透明度来获取额外收益时,那么非僵尸企业提供高信息透明度也很难获得任何正向收益,致使其没有多少激励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而且行业内僵尸企业占比越大,这种“示范效应”就越强,僵尸企业这种采取信息不透明的行为就会扩散到非僵尸企业中,导致整个行业的信息质量降低。换就话说就是当行业内披露劣质信息的企业越多,就越会“驱赶”披露优质信息的企业,最后行业内充塞劣质信息,就像经济学里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加剧银行和政府对僵尸企业的输血,加剧资源的错配,加剧金融脆弱性,当到达一定程度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政策建议

(一)防范僵尸企业引发的商业银行风险。

一是规制僵尸企业贷款。抵押贷款需要重新估计抵押资产价值并查实抵押资产是否多次质押。信用贷款严查企业信用水平,重点防范过桥贷款、借新还旧等高风险放贷行为。二是化解不良贷款,需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并出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处置,实施债转股剥离表内不良资产。三是及时补充银行资本金,规避资本金骤降致信贷萎缩。同时建议政府发行专项债募集资本直接向银行注资等扩大资本金。

(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减缓金融脆弱性

实体经济本身要健康发展,才能给金融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这需要采取经济机构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僵尸企业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出清僵尸企业是一个需要下决心去做的事情,也是当务之急。对于那些持续亏损又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应该坚决破产清盘。在僵尸企业处置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要杜绝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干预,强制银行向僵尸企业输血。

(三)强化信息透明度减缓金融脆弱性

一是银行提升贷款质量,降低坏账风险,增加获取企业信息的频率,及时了解企业各项指标,减少与企业的利益联结。针对特定企业采取以短期借款为主,辅之以长期借款的放贷政策,同时完善贷款期限结构的相机决策。二是因为僵尸企业信息不透明具有扩散效应,鼓励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法律未要求强制披露的信息是监管部门要做的,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含量,对粉饰财务报表、虚假披露的上市公司严惩;另一方面,强化对上市僵尸企业退市的执行力度,从根源上遏制僵尸企业信息不透明的扩散,将僵尸企业从行业中剥离。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健,投资者素质良好、监管思路全面,监管体制完善,就能够减缓金融脆弱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皓,赵静.僵尸企业、融资方式与信息透明度[J].金融研究2018.

[2]张亮,唐任伍,成蕾.“僵尸企业”的成因、处置障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8(2).

[3]徐枫,王力.防范僵尸企业引发金融风险[J].观察思考.2018.

猜你喜欢

僵尸脆弱性银行
笔记本电脑“僵尸”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存梦银行”破产记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
银行激进求变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