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2019-08-16石磊陈小峰

新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治危害

石磊 陈小峰

摘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禾本科,小麦属。仅次于玉米、水稻,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养育了一方百姓。小麦赤霉病是极易产生病害的,一旦发生影响严重,所以对小麦赤霉病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研究,为后期出现相同病害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危害;防治

1 病原与症状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其中常见类型包括禾谷镰孢(FusaHum graminearum Sehw.)、燕麦镰孢(F.avenaceum(Fr.)Sacc.)等,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附着于小麦的麦苗或麦穗上可形成小麦赤霉病。该病害可导致麦苗枯萎、茎基、麦穗腐烂等,其具体症状可表现为麦穗或叶片产生褐色斑点,随后形成红褐色胶状逐渐腐烂,病情较轻时可导致麦苗黄瘦,严重时可蔓延至整个株体最后干枯死亡。在小麦扬花期发生小麦赤霉病则可引起麦穗腐烂,其初期症状可见颖片、小穗处有淡褐色斑点,并逐渐发展扩大,导致整个小穗干瘪枯黄。若空气湿度大,病原菌可大量繁殖和聚集,在褐色斑点处生成粉红色的孢子团,并逐渐变化为子囊壳,呈现蓝黑色的颗粒状,成为新的传染源,若未给予处理,甚至可对下一年的作物生长产生危害。若穗轴底部在病害下枯竭,麦穗则可呈现枯白色。

2 危害及传播

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潮湿地区,与种子类型、当地气候、作物抗病性、作物生长期等原因有关,从小麦的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发生病害,若发生于抽穗期可导致麦穗腐烂,影响收成,还可附着于麦粒中,影响人们的饮食健康。小麦一旦发病,则可严重影响产量和农民的收益,产量可降低1~2成,且影响麦粒质量,人畜食用了受害的小麦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国家标准(GB/T5494)中规定,小麦中病粒大于4%时不可被食用。可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亟需尽快开展。

小麦赤霉病主要是通过真菌性病害的传染,以长江中下游为主,此处降雨较多、湿度大和温度等因素导致发病。该病害的发生主要是受到上一年田地中的病残体浸染所致,其病菌可以子囊壳和菌丝体形式在作物或土壤过冬,春季温度升高时,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并散发至空气中,传播至株体而感染。植株感染病原菌约两天后即可出现褐色斑点,并于一周内发展扩散开来,再次形成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经风雨传播后进一步扩大病害范围。由于子囊孢子的扩散与气候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当地气候情况影响着小麦赤霉病的严重程度,当温度适宜,且降雨量大,次数多时,子囊孢子的产生速度更快,数量更多,则病害严重。当温度低、气候干燥,病原菌子囊孢子的产生速度则减慢,病害程度轻。因此,在病害高发期,需提前关注气候变化,并加强防治。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防治意识和技术的宣传

小麦赤霉病作为农作物常见病害之一,其防治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农民的收入,而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管理农作物主要依据经验。因此,对于小麦赤霉病严重的区域,当地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于该病害知识与防治措施的宣传,可通过新农培训使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得到传播,也可采取张贴海报、广播宣传、微信推广、电视宣传等宣传途径。同时,病害防治的相关帮扶资金也应及时到位,并落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中,以提高农民对于该病害的认识,增强其预防意识,并使其掌握正确有效的防控方法,抑制病害的传播,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范围与严重程度,增加当地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 提高田间管理

要想产出质量好的小麦,首先应选择并种植抗性强的种子,在播种前使用福尔马林或者过氧化氢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处理,必要时可采用防治药剂拌种。在播种前应对田间土壤进行处理,采取深耕方式,将上一季小麦的残枝枯叶埋入地下,若数量较多不好掩埋,则可将大部分收拢并焚烧,或用于沤肥,以免病菌残留影响下一季麦苗。播种后应从苗期开始加强田间管理,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防治以减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发生病害,记录当时天气、苗情、受害部位等情况做好依据,相对应的研究预防措施。降低田间湿度,破坏病菌生长与繁殖条件,严格按照合适的株距、行距种植,生长好的品种提高种植密度,对于长势不好的品种减小种植距离。小麦茁壮成长需要选择相应的肥料,合理运用钾肥提高抗病性,巧用氮肥,给植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其对于病害的抗性。

3.3 小麦赤霉病的預测与处理

按照每年小麦受害时期,一般为4月下旬到5月初,为避开易感时期,可适当将播种时间提前,使麦株的杨花、抽穗期能够尽量避开小赤霉病高发期,达到预防效果。田地的位置和地势也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影响因素,对于地势低洼区域、临河区域、高产灌区的田地应尤其重视该病害的预防,加强田间管理和观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同时也需预测当地天气情况,根据当年天气情况定期对小麦进行检查,尤其是在扬花期如不及时进行防治,病情会快速扩散。在扬花期初期做好相关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药剂有很多种,选择适合药剂进行处理。对于发生小麦赤霉病的作物,收割处理时应注意辨别和清除病麦粒,受病麦粒通常无法作为种子,也不宜取食,可采用食盐水、胶泥水漂选的方式将其清除,也可采用扬场机和风车进行风选,并妥善处理筛选出来的病麦粒。

3.4 合理选药,科学施药

药物的选择首先要有针对性,在小麦发病的对应时期、针对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药剂。其次,选药需要有一定的耐水性和渗透性。最后要注意施药时间和用药次数。而用药的时机也十分重要,应在开花时期至灌浆时期用药预防,在天气晴朗时喷药,并依据喷药后的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补喷。

合理选药,一般施用氰烯菌酯、己唑醇、咪鲜胺等药剂,最佳的用药时期为始花期,可结合白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共同喷治,要全面落实见花打药。防治药剂可采用80%多菌灵超微粉450克/公顷以及15%粉锈宁750克/公顷,或80%多菌灵超微粉750克/公顷。此外,氰烯·戊唑醇、甲硫·戊唑醇等对小麦赤霉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当病株对多菌灵产生抗性时,可以使用胶悬剂或超微粉。用药一周之后再喷1次进行第2次防治,第2次用药可以与第1次药剂不一致。用药时需注意12小时以后不要下雨,否则影响药性。在小麦的穗期,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时期,运用一喷多效的方法,在施用赤霉病的同时使用杀虫剂,以控制蚜虫和白粉病等的虫害防治,可以使用福满美和福君预防。当今科技发达,现已使用无人机或者电动粉雾机等器械进行施药,效果不亚于人工施药,且更为方便快捷。

3.5 农业防治措施

可以在播种前进行消菌处理,收获时及时将种子晾晒,并处理小麦秸秆,以免来年有菌源存在。种植时合理排灌,雨大进行开沟排水,使田地内的环境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原菌繁殖扩散,从而降低病害严重程度。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合理施肥促进生长。

4 问题及建议

有些农民对植株病理原因认识不足,缺少专业的处理概念。建议广大农民一旦发现病情立即采取措施,将病原及时铲除,小麦赤霉病是可以防止的,但任务量很严峻,只要合理用药及时的斩断病菌的传播是一定可以达到防治的。希望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研究的宣传,给予农民技术上的辅导和支持。希望通过本文的提倡可以给农民专业性的指导,在以后的种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得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好的效益。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防治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