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丝绸之路与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异曲同工之妙

2019-08-14李融融

读天下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

摘 要: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对话和交融,丝绸之路由此名垂青史。如今,中国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契机,提出与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现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承载着沿途的各个国家实现繁荣发展的梦想。

关键词: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

一、 通过贸易形成的古丝绸之路

从春秋到唐朝的这个时期,地球上曾经有三个文明圈:一个是以中国为主的亚洲文明圈,一个是以地中海为主的欧洲文明圈,还有一个是以印度为主的印度文明圈。这三个文明圈在地图上形成了一个“Y”型:左上方是欧洲文明圈,右上方是亚洲文明圈,下方是印度文明圈,而连接三个文明圈的交汇处,即“Y”型的交点就是西域。

在古代,西域自然環境是非常恶劣的,加上山脉的纵横,阻碍了三个文明圈的交往。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是从当时的首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穿过玉门关,从新疆出去到西域。除此之外,中国在古代也有海上丝绸之路,多是从广州或者是泉州出发,南下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进入红海,最后也是到欧洲和非洲。

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例,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经商为主,是连接着欧亚大陆非常重要的贸易通道。在古代,三大文明圈距离很远,交通不便,造成各地的商品物以稀为贵,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出口到欧洲能卖到很高的价格。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批商人开始在“Y”型路上经商,就逐渐形成了一条贸易通道,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并不是有一个商队从头走到尾,从长安一直走到罗马。古代经商一般采用接力贸易的方式,比如长安的商人把货物运到西域,卖给当地的商人,西域的商人再继续运到其他地方,这样每一站的商人都不用冒太大的风险。这种接力的商业模式,也让位于亚欧之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上的国家大赚特赚。

所以,丝绸之路不是政治家和军事家通过打仗形成的,而是各地的商人为了商品需要交易和流通才逐渐形成的。关于古丝绸之路比较严谨的说法应该是,张骞和中国商人把商路从长安开拓到了西域,丝绸之路的其他部分,是沿途的各国人民自己开通的。

二、 各国共同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标准的穷国变成了中等收入的国家,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是中等收入国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成为高收入国家。

2010年的时候,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除此之外,中国还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既然中国在这么多的领域都是世界第一了,在国际上除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也要有相应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可是,目前的国际秩序仍然延续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为发达国家设计的秩序,中国如果想要有更大的影响力就要创造新的规则。中国以前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所以成了世界工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市场萎缩,消费水平下降了,另一方面,中国很多产业的产能已经饱和过剩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产业转移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欧亚一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东盟国家一起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使各国联系的更紧密、更深入,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同时还提出要加强“五通”,也就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造福各国人民。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在一起,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新的合作框架。

对中国而言,虽然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饱和了,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很多国家需要这些产业,我们可以把国内成熟的产能和技术,转移到这些国家去。这些国家还没有富起来,需要基础产业,而这种产业中国的技术非常成熟,正好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发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利于中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只有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了,才能够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继续向上成为高收入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是通过开放、合作、和平、发展来实现共赢,也体现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

“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后已经过去了5年多的时间,很多国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都发展了相关产业,通过建设项目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各地经济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资金支持的亚投行已经运作了三年多的时间,截至到2018年年底,亚投行的成员总数已经达到了93个,共批准了75亿美元的项目投资。目前,中国已经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10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49份政府间合作文件,这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了非常多的国家的认可。

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的历史必然性

对于古丝绸之路而言,有中原帝国保持西北安定的需求,以及欧亚商品的巨大利润,即使没有张骞,还会有别人来开通“丝绸之路”,这是各国自身对于贸易的需求决定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西北安定的需求或者不存在商品利润,即使张骞排除万难开通了“丝绸之路”,也会因为没有存在价值,很快被人遗忘。

正是因为各国的人民当时想要发展,通过贸易这种商业模式去赚钱,才让丝绸之路越来越出名,沿线的各个国家也越来越富强。在随后的几百年里,不仅仅是西域,包括中亚各国,欧洲东边的威尼斯,都因为这条路发展了起来。包括后来伊斯兰国家的崛起,也和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虽是中国提出的倡议,但得到了各国的支持,因为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都在谋求发展、不甘落后,否则会被时代甩在后面,合作共赢、共通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大家都希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不能帮助各个国家发展,那也不会得到这么多国家来进行合作,正因为目标一致,各个国家才会共同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早就超出了传统的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地域范围,真正形成了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合作框架,这也和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形成过程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能够得到如此多国家的支持,正是各个国家自身为了经济发展,努力和奋斗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读懂丝绸之路经济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林欣浩.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M].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李融融,讲师,北京市,北京市纺织党校。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