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8-13王姑菊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情感

王姑菊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语文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训练,以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应该是让学生乐于阅读。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例如,可以在情境中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非常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生动具体的场景,结合教科书的故事情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观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质疑中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备课所需要的题材和设疑点。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从课题处设疑:将和相为什么需要“和”呢?假如将、相不“和”又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问题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更应当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竞赛、表演、游戏、读书活动等活泼的教学形式,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在阅读的道路上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阅读。通过多样化阅读,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课文的意境与情感,还可以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指导阅读。大部分课文都附有生动的插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看图片,谈谈图片所反映的内容,紧接着再阅读课文。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阅读思维和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还可以让学生对于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充分读透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实践证明,朗读是一种阅读教学的好方法。脑科学研究表明,在大声朗读时,大脑的思维特别活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记住内容,对生字生词有更准确的把握,整体的语感也有更好的提升。因此,朗读是一种特别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方法。

三、尊重个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差异,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在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问题与教科书的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加深他们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并将学生的独特个性与作品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点,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置以下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设定一个一周读书计划,提问“通过阅读这些图书,你想学到什么”;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比如“阅读本文,你能针对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吗”。

阅读教学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增强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也是自学能力的表现之一,需要长期训练。学生只有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读写要求,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词句、朗读作品以及复述作品等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四、注重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很多文学作品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并有所升华,而文章的内涵和寓意又还原在生活本质中。教科书中许多文本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风貌,以及作者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学生探索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例如,教学《春天来了》一文,可以让学生回忆他们所经历的春天场景,并使用文字或图片来表达,然后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与文本进行比较。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属于春天的独特之美,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引导学生阅读作品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作者的生活情境、创作成果等。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得到升华。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也需要我们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因为情感是促进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只有激发阅读情感,学生才能品尝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体味曼妙的文学语言。

五、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让学生尽可能参与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探索、合作、体验、报告与评价等。在阅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阅读是否有所收获,是否有好的效果。比如提问学生:“你是否读懂了作者的言外之意?你能感受到作者或故事主人翁的感情变化吗?”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对塑造学生的人格素质产生积极影响。阅读教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交流渠道。教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指导学生通过细细品味作品语言去领会文字背后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文内涵。通过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使作品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只有进一步受到感染,才会在内心产生一種自觉地去追随、去学习美好情操和良好行为的动力。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语文课堂中的人文交流。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体,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以及互相信任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获得成就感和价值体验,感受人格的自主性与尊严。

总之,小学生阅读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与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实际实施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小学生阅读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情感移植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