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激情培养

2019-08-13曾立文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警句导语激情

曾立文

语文是最具感情也最能点燃激情的学科,但当前很有一些语文课堂沉闷、压抑,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缺乏学习的激情,甚至于厌学。语文教师也深感教学效率低下,进而发出“水平倒退”的悲叹。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最直接的就是要點燃激情,进而激活思维。情感培养,方法很多。一个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一道有点障碍的思考题,一场饶有情趣的课堂辩论、小组竞赛,均能激荡起学生感情的涟漪。

一、巧妙导入,确立基调

一段充满艺术性的,感染力极强的,或者别致新颖的导语设计,对调动学生情感、渲染气氛、造成悬念、确立教学基调十分有利。

1.对联导入式

如教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用对联导入,上联:铜板铁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对联把辛弃疾词的风格、思想寓于其中,教师略加指点,学生兴趣盎然。

2.警句激励式

如教高尔基《时钟》,可以用以下警句激励:“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鲁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今日成蹉跎。”(《明日歌》)用充满激情且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作导语,从思想上启迪学生,情感上激励学生,课堂气氛更容易活跃起来。

3.妙语连珠式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朱自清《春》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一幅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导语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还可采用疑难切入式、实物展示式、寓言影射式等导语形式。

二、披文入情,移情启智

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自有整体内在的美,采用反复诵读的方法,披文入情,易于“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朱光潜)”,读者和作者产生感情“共振”,从而激发情感,诱发阅读求知的渴望。

文章不同,风格迥异,且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因而许多内涵只可意会,很难言传。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意蕴深远,用词精当,与其由教师做干巴巴的理性分析,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不如让学生反复诵读,从中体味,达到与作者悲喜与共、息息相通的境界,进而移情启智。

三、引入媒体,创设情境

语文博大精深,诸多情感因素孕育其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现代化手段,让语文教学同音乐、影视、美术等接轨,从而创设情境,使抽象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语文可以与音乐结合,高中教材可以配乐的有数十篇。比如教“荷花淀”一文时,放一段《游击队之歌》,教“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配上同名歌曲,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教学与影视结合,则更具直观性,《雷雨》《茶馆》《威尼斯商人》等都早已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学生看了电视剧或电影后,再来学习课文,不会再感到深奥难懂和枯燥无味了。因此,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增强感染效果。

四、促成“愤悱” ,振奋情绪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明的教师常常善于设法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变得心求通,口欲言。正当他们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教师适时点拨,使他们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乐,则会情绪高涨,兴趣倍增。这是活跃思维、激发情感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使学生为了某种实际任务而进行科学探讨时,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其认知兴趣。比如下面的课堂练习。

下列各句划线部分与“他对我的帮助很大”结构相同的一句是:A.大家对他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B.他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C.我们对自己的优势信心十足。D.同志们对他的批评语重心长。

我先让学生讨论思考其答案并说明理由。学生先是茫然,接着讨论起来,可想来想去,总觉得这也对,那也对,有的即使说出了“D”这个答案,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我点了一句:“请大家将每个句子的主干找出来。”学生顿有所悟,将各句的主语、谓语找出来后,一比较,即得到正确答案,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对命题意图恍然大悟。

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不忘触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学生绞尽脑汁,教师点石成金,学生感到豁然开朗,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警句导语激情
导语
名言警句的神反转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导语
名言警句要记住
名言警句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