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引入创新初中德育课程

2019-08-13梁启超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评估

梁启超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过于重说教而轻实践,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却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有所忽略,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品德方面的培养得不到有效提高,使学生德育行为能力稍显薄弱。因此,教学改革提倡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促进有机结合,加强模式创新

由封闭式教育转变为创新的开放式教育,学生需要得到尊重并主动参与到德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理解学生,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自我要求转化成德育的一部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管;其次,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改变之前“笼盖式”的教育模式;第三,注重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意识,对于他们的不良习惯给予及时的劝导和纠正,加强鼓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要善于从班级里发现德育模范并且以此开展各种班会活动,树立整个班集体的正能量,使全体学生都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而骄傲。

二、激勵学生发展,实现评价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化和初中德育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学德育评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评估,构建新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大多数中学德育教师在未来教育改革需要面对的问题。初中德育评估是一种评估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系统,作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初中德育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大多数教师不能在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不符合课程改革标准的综合评估要求。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并重在突出形成性评价。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介绍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过程,通过日常评估、笔试、课堂表现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高中德育评价体系,结合成长记录全面创新青少年德育评价体系,争取早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终极目标。

三、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创新

自古以来,“创新”一直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开展德育工作离不开创新,不能因循守旧,生搬硬套。德育工作,究其根本上理解,就是育人的工作。但是审视以往德育工作不难发现,传统的德育工作太过与现实相脱离,并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精髓,常常是进行呆板的说教,过于凝重和封闭,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平等交流。而德育的实质是强调人的潜能,激发人的积极自主能动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其次,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每个学生的本性;最后,遵循他们的认知,充分引导和满足其正当渴求,才能最终贏得学生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学生的精神激励和品格提升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关注热点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真正实现“通情、达理、导行”的目的。另外,教师必须合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学校加大校园硬软件设施的投入,全力支持和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保证德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中课堂德育的好坏关系与学生心理素质、未来理想的是否实现紧密相连。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道德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加强道德教育氛围,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狠抓常规制度,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都作为创新德育工作的基础。端正学生学习目的,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课堂中增强团体意识、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持续走在开创思想的正确道路上。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评估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评估依据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