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文化传承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

2019-08-13李文豪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客家人山歌特色

李文豪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特质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继承了中华先祖不畏艰难、守望相助的开拓传统,是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的很好的素材。如何将客家文化传承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呢?

一、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深厚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有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把精品奉献给师生,让校园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我们聘请了校园文化设计公司为学校“量身定做”,在升旗台一边的墙上设计制作了大型的客家文化艺术长廊,分为13个主题:迁徙、欢庆、传统工艺、特色建筑、妇女养子、民间场景、山歌、走出围龙、学习、建设家乡、客家名人、城市发展、创建未来。设计思路以客家文化为主线,沿着时间轴,从过去到现在,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风貌。

二、开展主题教育,领略文化精髓

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分专题进行课题研究

学校以科研课题为先导,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特色建设,人人共享特色教育的大气候。学校每三个月研究一个专题,重点研究专题依次为客家由来、客家民俗、客家方言、客家谚语、客家山歌、客家名人、客家民居。各项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习和传承了客家人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守望相助、开拓进取的精神,把客家精神、客家文化渗透到每个层面、每名师生、每个领域。

(二)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

结合“世界粮食日”,开展“弘扬客家勤俭节约精神,爱惜粮食从我做起”的学习月活动,听老人讲客家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利用“五一”劳动节,学校专门设置客家文化展览室,摆放了数十种客家生产生活用具,并张贴客家文化相关内容的宣传画,教育学生“劳动最光荣”。组织师生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学生在了解客家人的生活习惯中体会到客家人吃苦耐劳、勤劳朴素的品格,学习了客家先人用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学生在快乐中受到了教育。

(三)按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低年级以传诵客家歌谣、熟记客家名人故事、了解客家围屋知识、开展客家山水简笔画等活动为主。中、高年级则以学唱客家山歌、了解客家美食、开展客家文化演讲、客家文化黑板报、手抄报评比、征文比赛等活动为主,使客家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

三、开发课程资源,积蓄特色内涵

本土化、生活化的文化资源,因为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实用性,内容灵活多变,更受教师们推崇。

(一)按学科特点创新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语文老师根据教材,结合本地资源,找到最佳结合点,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客家特色文化教育。美术教师专门搜集了解客家建筑和客家文化知识,用现代媒体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在观摩接触、实物写生等艺术创作过程中深刻了解客家文化。

我們还带领学生到有独特文化品位、客家风貌、旅游特色的公园、纪念堂等文化教育中心参观,让学生了解客家山区采茶剧、汉剧、木偶戏、山歌、汉调音乐等客家民间艺术的文化,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验和丰富理论,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统一,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和谐共舞。

(二)开发校本课程,守护传统中拥抱创新

教师在充分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对客家优秀文化进行选择和创造,通过删减、替代等方法完善教材文本;依托中国客家博物馆的优势资源,编写《客家文化》系列校本教材,以之为载体,在全校整体推进客家文化传承和发扬,推动办学特色向纵深发展。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2009年2月成立第一期山歌班,把客家山歌引入课堂;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汤明哲的传、帮、带之下,2010年完成第一本校本教材《客家山歌入门》;2014年,与梅州市嘉应学院音乐学院共同编写了第二本校本教材《客家山歌唱腔与创作》。

学校课程依托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调动广大教师开发实施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有用的资源,努力把师生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特色学校建设方向相一致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为特色学校的建设积蓄了内涵。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客家人山歌特色
山歌还要妹起头
特色种植促增收
山歌
中医的特色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苗山歌
完美的特色党建
苗山歌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