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相长的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2019-08-13彭盛森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素质动作小学生

彭盛森

体能素质是否良好关系到学生的运动耐力、运动强度、运动质量等。运动技术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掌握的一些技巧和规范,是保证体育项目顺利开展、提高学生运动效率、避免运动伤害、提升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协同培养,重体能轻技术或者重技术轻体能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方面优化整合,实现体能素质训练和运动教学技术的融合渗透,两者相长互促,才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正确认识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識体能素质训练和运动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首先,体能是保证技术发挥的先决条件,体能就像建房子的地基,而技能则是建筑房子的钢筋砖瓦,只有地基牢固才能让房屋性能良好,有良好的体能基础才能保证各个技术动作做到位,提高运动效率。体能和技术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说体能素质是基础的话,那么运动技术就是关键,以体能素质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发展,反过来运动技术又会推动体能素质升级,这些都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注重“示范讲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对体能素质的理解还是对运动技术的认识都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深入浅出的讲解。相对于单纯的语言描述,教师的示范讲解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譬如在“推小车”的技术示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两人组,用前推动作或者俯卧撑锻炼学生手臂的力量,教师示范标准动作后,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动作开展练习,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观察教师的动作路线,掌握其中的发力技巧,在锻炼体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为了让训练更符合小学生的理解特点,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技术动作编成口诀,让学生尽快记住并理解。如“前滚翻动作”的口诀是“蹲身撑地头放低,团身前滚再站起”,通过简单易行的口诀让学生快速理解运动技巧,懂得该怎样做、如何做好,在强化技术训练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找准技术关键点融合体能素质训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技术关键点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在掌握这些动作的过程中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设计,在突破重点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实现两者协调并进。教师可以采取重点突破、逐个突破、技术对照等方法化解训练难点,如在八百米跑训练中,技术重点在于学生保持中速前进的同时要蹬摆协调,掌握“两步一呼吸”的气息节奏。在具体训练中,教师可以加入音乐伴奏,在《运动员进行曲》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能够根据节奏调整呼吸,中间可以加入跑步口号,这样学生就能够自主调整呼吸,掌握有节奏的呼吸方法,从而坚持跑完八百米路程,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和体能耐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增加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的趣味性

在体能训练中融合运动技术元素,有利于两者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避免机械的体能训练或者枯燥的技术强化训练,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的机械性练习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基于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当中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有趣的体育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活动乐趣。

譬如在训练学生跳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的“跳山羊”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实践组”和“观摩组”,先对学生讲清楚技术要领,如双脚起跳是否规范、分腿是否及时、落地动作是否平稳等,学生记住动作要领之后,“实践组”开始练习,“观摩组”则观察实践组同学的动作是否到位,哪些地方不合规范、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之后两组学生角色互换,每一个学生都是实践者也是观摩者,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使体育课堂更有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相长的教学实践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学情进行创新规划,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提高教学的严谨性、趣味性和持续性,发现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两者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素质动作小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动作描写要具体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