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七选五”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13陈春香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七选五文意连贯

陈春香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语言知识含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

一、语篇及语篇分析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含口头和书面语篇。其各要素间的关系涉及语篇的宏观和微观组织结构。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教育部,2018)。

语篇分析的许多理论如语篇模式、衔接和连贯等都可用到英语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对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分析、句间关系分析、语篇结构分析等层面(黄国文,1996,转引自李映迪,2016)。

韩礼德(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涉及语境、口头/书面语篇材料、结构和语言特征。Derewianka(1990)提到语篇包含各种体裁,有不同结构、衔接和连贯方式,所构成不同语篇的语言特征也不同(转引自朱晓燕,2011)。交际目的决定语篇体裁,这使得某类语篇具有大体相同的结构,并影响其内容及语言风格的选择(Kay & Dudley Evans,1998,转引自刘晓,江淑芳,2017)。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教育部,2018)。

二、高考“七选五”阅读理解的特点及试题分析

1.命题特点与考查目的

全国卷高考英语“七选五”选材一般为一篇约300词,结构规范、内容连贯、逻辑清晰的议论或说明文。以全国新课标I卷为例,2012-2017年均为说明文。常挖空五处,连同两个干扰句,形成七个选项,从中选最佳答案使之完型。设空处常含主旨概括句、过渡性和解释性句子。以全国新课标I卷为例,2012-2017年设空处出现的次数如下:标题(0)、小标题(0)、段首(6)、段末(4)、和段中(20)。可见,段中过渡性和解释性句子是考查重点,其次是段首和段末句。

“七选五”主要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结构及上下文逻辑的理解,是对考生语言能力的综合测试(研究院,2016)。

2.广东考生得分情况

广东从2016年起用全国卷。与2016年相比,2017年“七选五”难度增大。看数据,考生答题并不理想,其中,36(难度0.33,下同)和40题(0.34)最差,39(0.36)和38题(0.41)次之,最好的37题难度也只有0.43(考试院,2016;考试院,2018)。可见,学生在理解语篇内容、分析结构、识别上下文逻辑衔接手段等较弱。

究其原因,如刘道义指出的:“相当多的高中教师习惯于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讲解和分析……而忽视了对语篇的分析。运用这种方法是难以培养出大纲所要求的阅读能力的(转引自刘宏清,2015)。”程晓堂(2015)认为,语言教学应帮助学生从语篇的角度来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知识,加强这方面的显性点拨。

三、语篇分析在 “七选五”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探讨

1.依托典型的语篇,渗透语篇知识及分析方法

日常教学应依托各种典型的语篇,渗透语篇知识。如,人教版Module 2 Unit 3 Computers——Reading: Who Am I?这篇科普说明文结构典型、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值得深挖以渗透相应语篇知识。文章第一段以时间为线,讲电脑发展过程;第二段以先后顺序述其记忆容量的改善;第三段列举电脑新应用。其结构清晰,每段都以“主题句(Topic Sentence)+支撑信息(Supporting Details)”组成,支撑信息都有力地支撑主题句。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找出每段主題句,知晓文章及段落大意,并归纳主题句常现位置:段首或段末,也可能段中。然后引导分段阅读,找出支撑信息,并分析其间用了何种组织形式使更具逻辑性,也可用思维导图总结,加深对语篇的宏观和微观组织结构的感知,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此常态化渗透下,学生会逐渐建立关于不同类型语篇的知识,形成各种文体的阅读策略。能力达到了,“七选五”的顺利解题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水到渠成。

2.立足语篇,显性指导正确的解题思路(文意——段意——连贯)

以2017年高三“广州一测”为例,其“七选五”难度加大。看小题分,笔者任教的两个理科普通班近四成学生不高于4分(满分10分),其中,36、40题最差,充分暴露了学生薄弱点。笔者借机上了一节校级“七选五”讲评公开课(仅摘录相关环节),显性指导其思维过程(文意—段意—连贯)以抗干扰。

文意。为使其关注语篇宏观结构及大意,讲评初时,笔者只呈现挖空后的全文,不给选项,并要求快速获取大意。目的是让其调整策略,先抓主线,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段意。然后引其关注段落大意、段间联系等。只有知晓段意,才能更精准地圈出可能合适的选项。到此,学生对整个语篇的宏观结构已有更清晰认识。

连贯。接着导其细读文本,对语篇逻辑结构、内容联系、上下文连贯等条分缕析,关注微观组织。如,重灾区36题,笔者带学生语篇分析如下:第一段引出同伴压力人人有,但反应不一。自信者可抗压,反之则可能屈服。接着,以 “It may be because….It may be because…,or perhaps…”列了几个可能原因。36题设在第一段末,从功能来看,可能继续拓展原因,也可能总结全段。此时,笔者呈现7个选项,让其从中作选择。他们很快据句式相仿锁定了E(It may be because they were all born to be stubborn.),又据段意选择了G(Whatever the reason,some people end up doing things they dont want to.)细读后,G概括整段,意也合,正确。而易误选的E结构似,内容不符。学生恍然大悟。先宏观结构再微观组织逐步分析语篇,从文意、段意、再到内部连贯,学生体会到了有理有据地选择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解“七选五”时,要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微观组织有较透彻的理解。平时教师需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引入语篇知识,凸显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让学生具备新课标和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素养。不仅要进行常规语言教学,还应利用典型的语篇,渗透语篇知识和分析方法。此外,还应抓住关键时机,显性点拨正确的思路,即先关注文意、段意等宏观结构,再解码段内上下文连贯等微观组织,提升语篇分析能力和 “七选五”阅读效率。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七选五文意连贯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探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七选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