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2019-08-13秦桂红范素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变应原免疫治疗过敏性

秦桂红 范素芳

1.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北景县 053500;2.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儿科,天津 301500

小儿过敏性哮喘是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1],大量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儿童哮喘超过80%在深秋时节发病或者复发,常见的致敏因素包括互粉、灰尘、霉菌、螨虫、海鲜等。小儿过敏性哮喘与免疫应答中T 细胞亚群Th1/Th2 比例失调有关,患儿存在免疫应答异常,Th2 分泌前变应细胞因子增加,导致变态反应性炎症[2-3]。小儿过敏性哮喘的变态反应一旦启动,将难以控制。免疫治疗是抗原特异免疫治疗,又称减敏疗法或脱敏治疗。标准化抗原特异免疫治疗是应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进行减敏治疗。我们对过敏性哮喘患儿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6 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儿5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5 岁;符合小儿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标准[4],轻中度,非急性发作;粉尘螨、屋尘螨变应原皮肤刺点试验(++-+++);血清学检查结果粉尘螨、屋尘螨特异性IgE 为3 ~6 级;家长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近1 个月内接受过脱敏治疗;有特异性免疫治疗禁忌证;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50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 例。研究组男14例,女11 例,年龄5 ~13 岁,平均(7.6±1.0)岁;病程2 个月~8 年,平均(4.1±1.3)年。对照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4 ~12 岁,平均(7.4±1.1)岁;病程1 个月~8 年,平均(4.0±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变应原疫苗(德国默克生物公司提供)行皮下免疫治疗。上臂外侧皮下深部注射尘螨变应原疫苗(Allergopharma Joachim Ganzer KG,阿罗格混合螨NHD,屋尘螨:粉尘螨50%:50%;S20050075)。(1)初始治疗:递增剂量方法,每7 ~14 天一次,0 级(5TU/mL),注射5 次,剂量依次为0.05、0.1、0.2、0.4、0.8mL;1 级(50TU/mL),4 次,剂 量 依 次 为0.1、0.2、0.4、0.8mL;2 级(500TU/mL),注射4 次,浓度依次与1 级同;3 级(5000TU/mL),8 次,<10 岁患儿注射剂量依次为0.1、0.2、0.4、0.5、0.6、0.7、0.8、0.8mL,≥10 岁患儿依次为0.1、0.2、0.4、0.6、0.8、1.0、1.0mL。(2)维持治疗:<10 岁患儿3 级液0.8mL,每4 ~6 周1 次,>10 岁患儿3 级液1.0mL,每4 ~6 周1 次,总疗程≥2 年。

1.3 效果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以及治疗后1 年采用QOL 生活质量量表[5]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 个月及治疗后6 个月PEF 变异率。临床疗效[6]:显效:1 年内未复发;有效为1 年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发作时症状减轻,容易控制;无效为1 年内发作次数无减少或者增加,发作时程度未减轻或加重。PEF 使用机械式峰流量计,应先细致观察峰流量计的游标,若有移动不灵活或随意飘移者应弃用,站立位或坐位(推荐站立位),受试者快速深吸一口气至肺总量位,迅速将咬口含入口腔(舌头不要堵住咬口)用嘴唇包紧,不要漏气,立即用最大力气和最快速度将肺内气体呼出。整个呼气动作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颈部应保持中立位,避免因颈的前屈和后仰而使气管受压;检查结束后峰流量计应继续保持水平位,观察并读取游标箭头所指刻度,电子式可直接读取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F 检验或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不同时间点两组PEF变异率比较

治疗6 个月后,两组PEF 变异率较和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PEF 变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点两组PEF变异率比较(,%)

表2 不同时间点两组PEF变异率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 F P研究组 25 14.5±1.2 13.5±1.0 7.5±0.8 349.030 <0.05对照组 25 14.4±1.5 14.1±1.1 9.6±1.2 110.660 <0.05 t 0.260 2.018 7.280 P>0.05 <0.05 <0.05

2.3 不同时间点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点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不同时间点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年 F P研究组 25 23.0±2.5 46.4±5.3 57.6±5.9 338.060 <0.05对照组 25 22.8±3.1 32.1±4.5 43.3±5.1 141.110 <0.05 t 0.251 10.428 9.168 P>0.05 <0.05 <0.05

3 讨论

小儿过敏性哮喘常见的致敏原包括花粉、灰尘、螨虫、霉菌等,部分患儿海产品、奶制品、蛋类等食物也过敏。摄入过敏原后的全身免疫学反应,T淋巴细胞转化为Th2 细胞,调节、启动气道炎症反应,合成、释放细胞因子,促使炎症细胞在气道聚集并活化,发挥效应功能;细胞因子比例发生改变,例如γ-干扰素水平下降,而IL-4 等水平增加;抗体IgE 水平增加,是过敏性哮喘重要诊断指标。哮喘的严重程度与IgE 水平密切相关;全身免疫学反应还可导致外周嗜酸粒细胞、组织肥大细胞增加[7-8]。过敏原激活结合IgE 的肥大细胞与嗜酸细胞,释放白三烯、组织胺,引起支气管痉挛、炎症损伤,导致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

过敏原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满意度,特异性免疫试验除了用于过敏性哮喘的诊断,还可以判断过敏原、过敏程度等。免疫治疗机制复杂,与变态反应的免疫过程有关,变态反应发生决定于患者遗传易感性,变应原暴露剂量、途径、结构[9-10]。脱敏治疗又称为变应原疫苗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1-12]。目前临床上针对花粉、尘螨的变应原疫苗较多。曹开梅[13]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总有效率达到9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李羚等[14]评价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CIT)3 年对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有效性,结果显示 SCIT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1、2、3 年的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其基线期明显下降(P <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年下降(P <0.01)。SCIT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第1、2、3 年吸入激素剂量均明显低于其基线期(P <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年下降(P <0.01)。治疗组吸入激素平均剂量于第2 年、第3 年均低于对照组(P <0.05)。3 年治疗结束后,因症状缓解而停止吸入激素比例SCIT 治疗组较对照组高(29% vs 20%,P <0.05)。第3 年 末SCIT 治 疗 组 血 清 总IgE 水平较其基线期明显下降(P <0.01),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相关研究[15]显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小儿过敏性哮喘的免疫功能,具有较明确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气峰值流量(PEF)是指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量,亦称最高(大)呼气流量、呼气峰流量(速)等。PEF 是检查肺通气功能的常用项目之一,与肺量计测定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气道的通畅性,也可用于测定大气道功能和了解呼吸肌肉力量。呼气峰值流量变异率是指一定时间内PEF 在各时间点或时间段的变化程度,能较好地反映气道的舒缩功能,是检测气道反应性和(或)可逆性的重要肺功能检查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正常情况下人体PEF 也有一定波动,一般清晨最低、下午最高,但变化程度较小;非稳定期哮喘患者PEF 变异率较大,并随患者病情改变而变化,因此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在本次研究中,纳入了PEF 变异率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之一,两组治疗后PEF 变异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研究组下降更显著,提示患儿肺功能改善,病情缓解。在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小儿过敏性哮喘在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次数,改善肺功能。

猜你喜欢

变应原免疫治疗过敏性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肝细胞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