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术式选择的探讨

2019-08-12陈文晓袁超杰罗海岸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腺叶峡部双侧

陈文晓 袁超杰 罗海岸

甲状腺癌为临床常见甲状腺组织恶性肿瘤,依据病理将其分成分化型及未分化型两种[1]。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和滤泡状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癌总发病率中占75%[2]。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症状常见于儿童及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质地坚硬的单一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常常见到点状钙化。目前,手术疗法仍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常用治疗方法,常见手术包括双侧腺叶全切除以及患侧腺叶全切术+峡部切除术两种方式[3-4]。甲状腺全切术主要是将甲状腺全部切除,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研究较深入,但在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及不同手术方式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现阐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8年3月我院外科收治的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比例分别是5∶30、8∶27,平均年龄分别为(48.16±3.58)岁、(47.29±3.17)岁,平均病程分别是(8.27±2.11)年、(8.31±2.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无其他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家族遗传性甲状腺癌;(2)声音嘶哑者;(3)不配合研究者。此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手术前实施常规检查和超声、影像学检查,明确甲状腺结节的范围、数量、大小,术前喉镜两侧声带活动及血钙无异常。对照组患者给予双侧腺叶全切除,手术中暴露甲状腺组织后,切断甲状腺峡部、甲状腺悬韧带、侧韧带后,分别游离甲状腺动脉、静脉予以切断结扎,并从下至上贴紧甲状腺组织真被膜将甲状腺整个腺体切除。观察组患者予以患侧腺叶全切术+峡部切除术。手术过程中予以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如误切甲状旁腺,将其移植至胸锁乳突肌上。术后按甲状腺功能检查指导患者口服甲状腺片。指导患者分别术后1个月、3个月、9个月来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每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资料可在住院病历中查询。(2)观察每组治疗后并发症,包含:腺体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受损、术后出血、声音永久嘶哑、喉返神经暂时麻痹、低血钙。手术后9个月门诊随访检查声带恢复正常功能为喉返神经暂时麻痹;手术后血清检查钙浓度<2.03~2.54 mmol/L为低血钙;手术后48 h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9 pg/mL、血钙浓度<2.0 mmol/L为甲状旁腺受损。(3)术后1年复诊,观察每组手术后疾病复发情况,包含: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腺体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受损、术后出血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声音永久嘶哑、喉返神经暂时麻痹以及低血钙方面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疾病复发情况

手术后两组患者在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在局部复发方面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将外科手术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首选方式,分化型甲状腺癌比其他类型肿瘤扩散速度慢,并且恶性程度低,生物特性良好,但是其疾病发生率却逐年增高[5-6]。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常见手术包括双侧腺叶全切除以及患侧腺叶全切术+峡部切除术两种方式,其中双侧腺叶全切除可确保手术治疗的完整性及彻底性,尽最大可能减少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患侧腺叶全切术+峡部切除术最大程度保留了腺体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有关报道显示[7],国外治疗大多实施双侧腺叶全切除,因为患者情况不同,我国通常采用患侧腺叶全切术+峡部切除术。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组别 切口长度(cm) 住院时间(d) 手术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对照组(n=35) 7.4±2.8 4.6±1.0 25.3±4.0 123.4±20.7观察组(n=35) 7.3±3.0 4.5±1.4 23.8±3.8 115.4±19.6 t 值 0.144 0.344 1.608 1.660 P 值 0.886 0.732 0.112 0.101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对比[例(%)]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疾病复发情况对比[例(%)]

选择合适的甲状腺切除范围为减少二次手术次数及手术后局部组织复发的重要因素,术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及合理评估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可采取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彻底控制分化型甲状腺癌;对于低危患者可采取患侧甲状腺+峡部切除术,在将甲状腺癌切除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8-9]。研究表明[10],甲状腺切除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甲状旁腺正常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暂时或永久性损伤等并发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声音永久嘶哑、喉返神经暂时麻痹以及低血钙方面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腺体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受损、术后出血方面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出现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低血钙发生率两组均较高,从研究结果我们可认为是由甲状旁腺组织受损而引起。甲状旁腺组织较微小,手术中若操作不当,极易误切或损伤甲状旁腺[11-13]。

综上所述,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目前尚未统一,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自身肿瘤情况进行选择,医生手术中需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尽量避免或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猜你喜欢

腺叶峡部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效果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块82例疗效观察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预后效果的分析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