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2019-08-09冯英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语文

冯英娟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加受到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德育教育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手段很多,其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兴趣。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引导学生体会荷塘的美景,再联想太阳落山后,月亮出来,星光点点,“听取蛙声一片”,荷塘又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色?学生在语文教学参与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爱莲说》分析作者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深意,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以物喻人、以物言志、以景抒情的手法渗透其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写作方式、情感表达等产生兴趣,进而认真地、自主地去学习传统文化,接受和发扬传统文化。又如,学习《长亭送别》等课文时,通过朗诵和吟唱两种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词可以朗诵,也可以当歌曲一样唱,从而使其发现传统文化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愿意去钻研和创新。

第二,教师以身作则,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底子要厚,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喜欢和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如教学中将现代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从而发现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例如,我国的孝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另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为例子,让学生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而发扬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积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为高校输送更有才华的高品质人才。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都有很多古文、诗词,教师应挖掘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

例如,《师说》宣扬了尊师重道的观点,这是我们从古到今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精神。教学中,一方面精要讲课文,让学生体会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老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同时结合现代伟人、名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指导学生理解“师道”,并产生对老师的尊敬、感恩之情,使学生在古文学习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德。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等,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从而有意识地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如韩愈的《马说》《进学解》等作品也很优秀。

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情,从而使其接触到更多的古典文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个人品质等,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时间较为紧张,在面对文言文、古诗词学习时,学生和教师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因为时代的差异,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古诗词所展现的思想、精神世界很难理解,而且语句也难以读懂,因此,一些学生抗拒文言文和诗词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能力,使学生在欣赏、享受中学习古文,领会传统文化魅力。如《六国论》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战国时期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再让学生读课文,将自己的观点与苏洵的观点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即便不能理解全文,也能读懂七八分。学生在这种主动的心态下学习文言文更加容易,传统文化也更好地融入教学当中。又如《长亭送别》,如诗如画的送别场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读懂主人公送别时的心情。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更多地联想到传统文化,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愿意主动地在生活、学习中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总之,语文学习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需要。学生在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此外,新時代背景下,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现状使大众的思想缺少精神灵魂,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千百年沉淀的文化精髓、精神瑰宝,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能够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提升个人的品质,使学生成为更优秀的社会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新城中学(22130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传统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