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记叙文写作的构思设计

2019-08-09顾学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孔乙己记叙文文章

顾学

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优秀的写作者,定要如好的建筑师、战略家,兵马未动之际,已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记叙文谋篇布局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好的结构设计,一定会使一个故事更加深入人心,更能引人入胜。

一、故事里有“我”的参与

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事,可能对素材的选择范围有所限制,但是,我们要考虑到高中学生阅读、见闻、经历的局限性,还是应该把故事的选材框定在身边小事中,这样“我”的参与就有了多重优点。

“我”可以形成故事的一条线索,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小作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整有序地把一个事件讲下来,而且不至于盘根错节,偏生枝杈,拖泥带水,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做到收缩自如,灵活地控制字数。鲁迅的小说在这方面就是作文教学中最经典的范文,如《孔乙己》《一件小事》《药》。高考作文字数一般为800多字,学生适合使用单线型结构,即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索明晰,使主題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彰显出来。

“我”的加入,使得文章更具真实感。第一人称写法是以“我”的口吻呈现的,是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能够使文章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也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和亲切感。把“我”放置在作品中,可以让作者时时刻刻存在于自己创建的故事之中,更能够体会并叩问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感,对创作来说,起到了约束与提高的作用。另外,在关键时刻,可以用我的内心独白来阐明主题。《一件小事》中,鲁迅就是以这种方式迅速地传达了文章的主旨,文中“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句心里独白,已经成为一种经典,深入人心。

“我”在文中,可以做主要人物,也可以做次要人物。当“我”不是故事核心人物时,可以将作文的选材空间变得更加广阔,让作品中的事件走出校园,走出家庭,走进社会。消除记叙文的事件低幼化与俗旧,加深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如《孔乙己》中的“我”——小伙计,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刻画和主题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我”的参与,不是简简单单的“见到”与“听说”,要有一定的戏份,要参与到故事中来,有行动、对话等。单纯的“见、闻”描述,只不过起到了录像机的作用,让读者顿感虚假敷衍,失去了记叙文的吸引力与可读性。甚至于文学创作中第一人称所具有的优势都荡然无存了。

有学生曾经写过一篇作文——记叙路上看到一个骑车男子撞伤小狗后逃逸。通篇是旁观者的叙述,显得单调乏味虚假。指导后,加入了一段“我”的参与:顶着路人的目光,我轻轻地把小狗抱到路边的草地上,免得它被汽车碾压……爱,并不复杂,有时只是一个必要的动作,可是总被一些人忽视。加入一段文字,文章就显得丰富、真实,而且还自然地点出了主题。

二、分出几个“镜头”描写故事

这种记叙手法不是简单的“叙事蒙太奇”,因为这里不需要情节的平行、交替、颠倒,只是按照时间简单有效地延展。但是,这种连续要建立在一件完整的事情和短时间之上。这种做法充分考虑到了三个要素:写作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文章字数只有八百多,创作时间约一个小时。这是一种实在而又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容易推行,它自然不花哨,学生又容易接受并执行。

分“镜头”叙述,其实就是分出几个动态的画面,这样可以使得行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避免“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一个镜头,就是一个精彩的画面,画面与画面之间有了泾渭,整个大事件就分割成若干个联系紧密的小情节,行文有了层次,有了节奏。心中有了“镜头”,可以大胆地删繁除密,剔除可有可无的过渡,一篇文章没有了拖沓繁冗的情节,可以把更多的笔墨集中在某几个“镜头”里,让情节更有魅力,吸引人,容易让读者在短时间内看清看懂文本的内容,一目了然。譬如《药》中的几个“镜头”画面:买药;吃药;上坟……结构清晰,中间没有繁琐的过渡,读完之后,彼时彼刻的场景仍然像发生在眼前。

分出几个画面,便于详略分配,突出重点。一篇记叙文,层次分明后,还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为主题服务。叙事散文可分为“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文章的重点部分在“高潮、结局”,而详点处在“发展、高潮”。将四个要素分成四个或三个“镜头”,会使得文章更有节奏,方便在重点处加以更多的描写、渲染,在高潮部分融入议论与抒情来突出主题。

画面与画面之间,可以制造微小的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喜曲折起伏,忌平铺直叙。但起伏不必过大,过大则显得离奇、虚假。为了使文章既不死板,又吸引人,可以让情节间构成微小的波澜,这样会使得文章更加生动、自然。如《孔乙己》中的几个情节,先写“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接下来写“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最后写,“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三个情节没有180度的突转,只是一波一波地在读者心中涤荡漫过,牵扯着读者的情思,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给文章留下无限的余韵。

三、用语言、细节、心理等描写点明主题

如果把学生的作文比成一条龙,那么叙事就好比画龙的雏形,而描写恰恰可以来“点睛”。记叙文与议论文不同,在点明主旨时,既不能随意,又不能刻意。所以,在构思设计之时,可选择在合适的部分用巧妙的描写来点出主题。

用语言描写自然地带出文章主题,这种做法很常见,也很奏效。比如《子夜》中范博文与佩珊的对话:我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的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还有,《红楼梦》中冷子兴说的话: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轻松又艰难的工程。随便一句对话,甚至是自言自语都可以带出主题,但是这样容易给读者一种刻意而为之的感觉。所以,在最初设计构思时,学生要学会两点:一是记叙文不宜对话过多,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安放好位置,最好安排在对话较少的地方,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二是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就事论事,不必过度拔高。指导过一位学生的习作《扔垃圾》就特别符合以上的观点:小区保洁阿姨瞟了我一眼,一边弯腰打扫散落在垃圾桶旁的垃圾一边念叨:年纪轻轻素质这么差,不就是多走一步路吗?多动一下手吗?偏要累死我们。

用细节描写点亮主题,让读者享受于其中。细节是文章的灵魂,细节的刻画能够浓墨重彩地彰显主题,它减少了文章的情节,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作者在构思设计时,最好从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加以刻画,如《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伸着两根手指,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突出了批判的主题。再如《祝福》中对四叔书房环境的细致描写——“寿”字、一边已脱落的对联、未必完整的《康熙字典》、《四书衬》——细腻的手法影射了封建文化思想的腐朽之主题。

用心理描写深化主题,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结合本文前面论述到的有“我”的参与,那么心理描写就是“我”的内心独白了。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其实就是表达主旨的假托方式。设计文章时,可以把这一份心理描写放置在故事高潮刚过之处。这样不突兀,水到渠成,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与升华。如《扔垃圾》,“我”将餐巾纸扔到窗外后的心里独白:看着纸盘旋着向下落,我的心也五味杂陈,愤恨、懊悔、惭愧交织在一起,我不禁自问——我做得对吗?我很快乐吗?我是一个胜利者吗?如《一件小事》结尾处: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既做到了画龙点睛,又如一条豹尾——强有力地收束了故事的叙述。

北齐的颜之推把写作比喻为骑马。他说:“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叙事类文本创作,要学会并拥有全盘把握、整体构思的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设计安排,形成套路与风格,不要“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215500)

猜你喜欢

孔乙己记叙文文章
记叙文阅读专练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记叙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放屁文章
孔乙己(下)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