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在生本对话中呈现精彩

2019-08-09沈丽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群文小说文本

沈丽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生本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高中学生有一定文本阅读基础,在文本解读时,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提示和启迪,让学生与文本编者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文本情感对话、与文本应用对话,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学习探索,以顺利实现学习认知内化,形塑学科核心素养。

一、主题探索,与文本编者对话

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构架,自然有主题关联性,也可能有体裁制约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时,需要让学生与教材编者进行对话,找到文本编辑思路和意图,为群文阅读创造条件,这样能够为学生深入文本展开解读提供更多线索和启示。小说单元、散文单元、诗歌单元、戏曲单元,其体裁特征极为明显,文本细读中自然要从体裁角度展开思考。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我与地坛》,这是“珍爱生命”主题中的一篇课文。在这个主题下,还有《鸟啼》《最后的常春藤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无论是“向死而生”还是“大爱无垠”,都是对“珍爱生命”的重要詮释。教师为学生细读课文做出引导设计:《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小说节选,在这篇文本中,我们要厘清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需要对其他几篇文本做观照性阅读。从“生命”角度展开思考,这几篇课文是以什么角度展开生命诠释的?学生拿到思考问题之后,积极展开群文阅读,对珍爱生命内涵有了更深刻理解。课堂交流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探究珍爱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命观。

教师以群文阅读视角展开引导,为学生规划了阅读操作思路,结合主题关键词展开群文阅读,从类比中建立阅读认知,这当然是与文本编者对话的结果。细读文本,有多重切入角度,关注点不同,阅读认知也会不同。群文阅读,是从文本体裁、主题等角度展开的阅读,具有较高概括性。

二、构思发掘,与文本作者对话

发掘文本结构,对文本内容、情节、人物、环境等因素进行解读分析,这是最为基本的阅读学习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生本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桥梁,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吃透文本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建立阅读身份,以欣赏者姿态出现,抱定学习的态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确保阅读呈现和谐性。其次,要让学生充分考虑写作背景和作者生活经历等内容,以便对文本解读提供更多参数。再次,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结合自身阅读感知和生活认知认识文本,理解文本作者,以提升文本阅读品质。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小说,其情节设计具有独到性,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时,教师从文本作者角度展开设计:利用教辅材料,对作者基本情况进行搜集整合,并依据作者写作风格,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消化。学生开始查阅资料,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究作者的创作风格。有学生找到相关信息:欧·亨利是美国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构思巧妙,而且具有独特的幽默性,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短篇小说家。也有学生说,欧·亨利作品中的语言生动诙谐,其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与莫泊桑的创作风格有一定契合性。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结合《最后的常春藤叶》展开讨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情节设计有什么特色?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介绍展开阅读发动,学生占有资料极为丰富,这样的阅读学习自然顺利。当学生对作者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之中,让文本解读自然发生。

三、意境感知,与文本情感对话

文本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一定思想内涵,特别是经典著作,更是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值得我们做深入的阅读鉴赏。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文本意境时,需要给出方法,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核心,探索文本意境,与文本情感展开多层次对话。

《荷塘月色》是经典散文,学生对美文有主动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布设语言鉴赏学习任务,让学生展开个性阅读鉴赏学习:“这篇课文中,作者语言技巧运用特别丰富,比喻、通感修辞方法运用非常精巧,动词、叠词运用非常贴切,大家可以从这些角度展开语言鉴赏活动,探寻文本意境。”学生领到学习任务后,快速进入语言鉴赏环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在这段话中,作者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美人,给人的感觉是温馨,是惬意,表达了对荷塘的热爱之情。”教师对学生语言鉴赏情况进行点评,课堂研究气氛被点燃。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语言鉴赏任务,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展开语言鉴赏,其阅读思维顺利进入学习轨道。让学生从修辞、用词角度展开语言赏析,其操作难度不高,学生接受不存在任何困难,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对话顺利实现。

四、迁移训练,与文本应用对话

教师在阅读迁移训练设计时,要结合文本解读情况,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实际,给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训练任务,让学生与文本应用对话。阅读训练、延伸阅读、信息搜集、读写训练、阅读交流、社会调查、创作实践等都属于阅读训练形式,教师要做好筛选,以提升阅读训练品质。

教材中的《边城》属于小说节选,教师根据学生阅读实际,为学生准备了读写任务:“这篇小说反映偏远农村的生活,具有现实意义。如果让你来构思一篇小说,你会选择哪些素材呢?将你的小说构思规划写成梗概,准备参与班级讨论。”学生大都没有写小说的经历,对这样的训练任务还比较陌生,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小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三要素,围绕三要素展开思考,规划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并顺利进入构思状态。展示训练成果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独特创意。学生大多能够有比较完善的规划和设计,训练获得丰富成果。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小说构思训练任务,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知体验。学生面对崭新训练任务的挑战,能够积极应对,这无疑属于文本阅读认知的内化行为。在阅读文本基础上展开训练应用,体现了文本阅读的学习目标。迁移性训练顺利推进,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结果。

阅读属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行为,由于阅读基础、阅读方式、阅读悟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引导。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学生、教师是基本制约因素,要达成“三位一体”,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文本是学习载体,教师是学习服务者,矫正三者关系,自然理顺语文课堂教学程序,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这无疑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江中学(215200)

猜你喜欢

群文小说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