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新邻里关系

2019-08-07白塔寺再生计划BaitasiRemade

世界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白塔寺白塔邻里关系

白塔寺再生计划/Baitasi Remade

1 2017年地图

2 2017年标识设计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由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教授带领《世界建筑》杂志团队作为总策展,策展主题为白塔寺:新邻里关系。活动分为3个板块展开,分别是:人本主义、社区设计、白塔之旅。

2017年“新邻里关系”突出白塔寺再生计划一直以来“院落改造+胡同提升+片区更新+社区共建”,强调设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白塔寺再生计划通过对胡同与片区的设计再生,逐渐展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并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形成了新的胡同社区生态。旨在关注设计将如何贡献于普通居民生活的改进。在今天,人的故事是设计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白塔寺片区的存在不仅因为有妙应寺塔,更因为塔边居住的成百上千人在片区的独特环境中所定义、演绎的生活方式。它们是白塔寺片区的灵感源泉,也是白塔寺片区的生命所在。

人本主义

白塔寺再生计划是国际当代城市更新的新人口学实践,反映了当代人类学的重要话题的本质与核心,通过该主题在当代建筑与城市人类学浪潮中将

2017白塔寺国际方案征集:设计市集

该竞赛向全社会针对白塔寺片区8条胡同发起设计方案征集,300余名设计者参与其中。活动自2017年6月30日报名开始,共有350人参与,截至8月18日,200余名参赛者共提交有效作品53份。2017年9月28日举办了现场终评活动。9月22日-10月7日,23份入围作品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进行了模拟搭建。此次方案征集的成果,根据其造价、施工难度、实施效果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估,在白塔寺片区相关胡同公共空间更新中得以应用。白塔寺片区创建为具有广泛学界与业界知名度的代表性话题中心。同时,将白塔寺再生计划在国际当代城市人类学领域树立为活态样本,为白塔寺片区的可持续更新提供智力支持。

亮点活动:“白塔寺:社区演进中的人类学”国际研讨会、“院落·胡同·片区·参与·共享”国际研讨活动,清华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作的“共享城市中的共享院”。

社区设计

该板块着重于在院落、胡同、片区不同层次的规模展示白塔寺再生计划实施以来片区居民生活与设计结合以及社区共建上的进展,探索老城改造的新途径,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设计周活动。在这一板块,白塔寺片区将展现自己在院落、胡同、片区方面的改造更新进展。除了以上多元化呈现白塔寺再生计划与设计结合的成果之外,该板块还设计了诸多社区居民可参与的环节,“编织白塔”就是居民参与设计活动、增进邻里关系、共享设计成果的典型活动。

白塔之旅

该板块在白塔寺片区,现存或新引入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触媒和营造活动,白塔之旅主要联动片区里所有的文化遗产、文化业态,以及短期的互动参与活动,增强来访者对白塔寺的认识和关注,将新的应用方式注入到白塔寺片区既有空间之中,设计、时尚、科技、知识与探索老城使用的新方式结合,展现新邻里关系的多重可能。改造后的白塔寺宫门口菜市场作为设计周期间白塔寺片区活动的主会场。2017设计周期间白塔寺再生计划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设计师,开展学术、设计、文创、艺术类作品的展示,并举办一系列的展览、交流活动。

3 设计市集获奖选手与现场终评评委合影

4 1069-D 告白气球

5 4009-H 嵌入生活

6 在阜内北街公共空间搭建

微++: 院落功能植入与居住开间更新探索

“微++”老城更新探索试点院落位于福绥境50号院,是“微++”策略的第一次项目实践。以福绥境50号院为原型,探索历史街区院落“开间更新+设施植入”的微更新设计模式,包含一系列老城微更新策略:历史城市片区交通微循环、小市政公共设施系统协同提升策略,传统院落成套化功能模块的植入,传统建筑开间改造模式,居住品质提升的适用性策略,社区公众参与与全产别院落的实施路径。

编织白塔

白塔寺片区多个社区编织队参与了“编织白塔”的活动,居民手工编织的毛线织物将电线杆等城市基础设施围了起来,改变了原有的胡同空间,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相关视频在网上短时间内获得了超过100万次的点击。

胡同乐园

“胡同乐园”旨在为白塔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一个综合性功能的空间:它将现有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变换得到一个新的活动场所,以表面涂绘来界定的边界包括原有建筑的部分室内和院子的部分室外空间,划分出的空间范围成为了重要的社交与游戏的场所,将公共空间的活力注入到私人空间之内,重新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与私人的界限,强调人的尺度在空间内的重要性。

潜·望——第三角度看白塔

白塔寺的胡同虽然日久失修,但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感。AaaM建筑事务所以游玩作为切入点,把胡同的合院设定为具有公共场所属性的游乐场。装置是转转圈与潜望镜的结合,希望透过玩乐的形式,令年轻人从“第三角度”观察白塔寺,继而思考什么是“新邻里关系”。

7 开间更新探索

8 开间更新探索

9 社区编织队在编织与悬挂织物

9 社区编织队在编织与悬挂织物

11 胡同里灵活的游戏空间

12 胡同里灵活的游戏空间

13 胡同里的潜望镜

14 胡同里的潜望镜

海边的日常——阿那亚生活展

阿那亚为原有的老城院落置入了全新的视觉、听觉与触觉体验,在白塔寺东夹道54号院呈现海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以及社群共建、邻里共同创造生活之美的历程。这里有完全模拟海边气候环境的空间。海边礼堂、孤独图书馆、咖啡厅、美术馆,以及人们如何在这些独具特色的空间中发生互动,将阿那亚社区带入了白塔寺。

15 海边的日常

16 海边的日常

猜你喜欢

白塔寺白塔邻里关系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白塔上的白鸽(外二章)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
北京白塔寺历史文化简述
从北京白塔寺和南锣鼓巷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的纽带
北京白塔寺药店
温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