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实现的策略

2019-08-06卓立子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刘和珍整篇文章

卓立子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础性地位表明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应表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特征,课堂教学过程应呈现为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行为为主体样态的课堂形态,课堂教学效率应以语言文字运用质量的提高作为根本标准。

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的实现要在对整篇文章切分与组装、分析与综合的理解的具体语言学习实践情境中,通过对文章中具体的字、词、句的语言形式、风格、特征等微观品味来呈现。本文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浅谈管窥之见。

一、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的理解及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1.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的理解

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是指阅读课堂上要体现出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课堂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内容为核心内容,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行为为主要操作手段,课堂形态以语言运用与建构学习样态为主体学习面貌的,课堂呈现为显性的学程化(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建构和运用学习)和隐性的自主化(学生充分掌握语言建构和运用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并以之为手段促进思维发展和提升、培养审美感知和情趣、达到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的阅读教学目标取向。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目标是放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体中来看的,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这个显在行为抓手,为建设殷实厚重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阅读课教学提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记念刘和珍君》阅读教学以“紧扣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走进鲁迅真实的内心世界”为目标,设计“紧扣语言细节描写,把握刘和珍人物形象;进行语言品味赏析,鉴赏刘和珍被杀害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深层透视理解语言语句意蕴,深刻体悟鲁迅内心世界”三个教学环节,就构建出了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为教学目标的课堂。这样通过对文本语言运用的品味和鉴赏,刘和珍的形象如在眼前,段政府的残暴令人发指,青年们面对灾难时的壮丽风景跃然纸上;鲁迅对青年们的精神热烈真诚的赞颂和怀念,对青年之死深沉的哀痛和悲伤,对反动派出离愤怒的鞭挞和批判,对事件本身冷静、凝重的理性思考就都可以理解了。

阅读课堂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教学目标,是以一驭多的,课堂学习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为核心内容,建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具体学习实践情境,以文本体式,文章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为行动地带,实现学生从语体形态分析到对语意世界的理解,再到对语象世界的体悟。这是一种利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外显学习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培育,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在培育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外显学习的阅读教学目标取向。

2.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下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学目标置于情境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典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过程来实现。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下教学内容的确定,“小说、记叙就不仅停留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等所谓内容要素的片面教學上,而是转换为开展叙述的语言视角、活泼的语言叙述方式,描写的心理方式和语言机制等的全面教学上;说明文也不仅是几种固定的说明方法的掌握和归纳,以及对说明对象的简单理解上,更是转变为探索和理解陈述、评价、诠释、指示等说明语言样式的实践学习上;散文教学则更多地从关注散文描写的情、理、意、事、景等转化到描写的语言样式、语言风格和特征的学习上;诗歌既要关注诗歌所抒之情、所言之志,更要深入到对诗歌的抒情角色、视角,抒情韵律、节奏,抒情色彩、画面等语言的学习之上”。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本文叙事、写人、评论相结合,教学内容应该确定为对叙述、描写、评论等语言的用词、造句、形式、风格、特征等的体验、品味、鉴赏和理解上。《记念刘和珍君》叙述和描写的语言生动形象,抒发情感的语言深沉感人,说理和议论的语言深切冷峻。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指向文章的语言,具体赏析本文叙述和描写的生动形象语言的用词、用句,具体解析本文抒发情感深沉感人的语言的形态和句式,具体理解本文说理和议论深切冷峻语言的层级和内蕴等。

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学目标下的教学内容指向于文章语言具身,因为文章语言具身的外形与文章的内在实质融为一气,文章的语言具身永远是“写意、抒情、讲理的表现”。具有语文课程意义的阅读学习最忌讳抽象,只有抓住文章语言具身的学习,才真正抓住了阅读的具体情境。具体情境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言实践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目标。这样的阅读学习,才真正欣赏了作品本身,才真正是把自己放在作品里去分享它的生命。这才是真正具有语文课程意义的阅读学习。

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下阅读教学内容指向文章语言具身,可摒除那种悬空务虚运用宣讲和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直接述说语文教育意义的局面。但同时也要注意,我们也决不能通过割裂、肢解文章,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冰冷的语言符号的操练和训练活动。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目标服务,它是以一驭多的,它最终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显性学习行为作为抓手,为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服务的。

二、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实现的策略

1.通过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完整的具体语言学习实践活动情境来实现

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下的教学过程不能嬗变为割裂、肢解的毫无生气的缺乏灵动性的冰冷的语言操练和训练学习。但凡阅读文章,绝不可以脱离文章总体来理解,不可离开总体而细论枝叶。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必定要按照整篇文章的组织规律,通过对文章的切分与组装、分析与综合开展动态系统性的思维操作,创设针对整篇文章的具体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习情境,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具体语言学习实践活动。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一方面,根据鲁迅先生展开的回忆性叙述,紧扣语言细节描写,把握刘和珍人物形象;其次,进行字词品味和语言赏析,鉴赏刘和珍被杀害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样,可看出一个多么和善、有点单纯、思想进步、责任感强、热爱国家的青年竟然惨死在执政府前。

另一方面,赏析、理解文章中饱含强烈情感的抒情性和蕴含深刻意义的议论性语句。这些语句的赏析、理解由于有了前面教学的铺垫,学生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学生受到的感动和启发也是真挚入心的。

两方面的教学是通过在对整篇文章切分与组装、分析与综合理解的具体语言学习实践活动情境中实现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以文章整体为基础,在对文章切分与组装、分析与综合的动态系统性思维的指引下,对整篇文章的语言全面观照,才能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完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任务。

2.通过对文章字、词、句的语言形式、风格、特征的微观品味来呈现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在对整篇文章进行切分与组装、分析与综合的系统性思维的指引下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鉴赏学习过程具有完整性。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实现既要在这综合整体中实现,更要通过对文章字、词、句的语言形式、风格、特征的微观品味来呈现,以语言建构与运用知识技能学习掌握过程的外显功能,实现语文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隐性价值。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文章反复出现了叙述、描写刘和珍“常常微笑着,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语言,语言的反复体现出作者的感情也是低徊往复,缠绵不尽的,在这往而复返的语言中,可学习到作者对这个(群)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们)无尽的惋惜、无边的赞美、无穷的哀痛之情,当然这种反复描述也强调、强化了对敌人的愤慨和鞭挞。刘和珍被虐杀场面中副词、动词、方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的运用,语言详略的安排,仔细品味,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青年们的赞扬、对他们悲惨遭遇的痛定思痛后的长歌当哭,对敌人强烈的控诉、批判等。文中深沉、冷峻的句子,理解时要进行定位分解式透视学习,要对句子语言进行看得见的知觉定位和智能分解,以达深刻体悟。例如“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一句理解方法。本句讲了三层意思,“人类发展的历史需要大量流血的残酷斗争;学生请愿不在其中,先生不赞成无谓的牺牲,清醒地警醒后来者;先生希望要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更大的胜利”。要对句子的用词、句式、修辞、风格等特征进行透视。本句动词、副词的凝练,比喻修辞的运用,使说理更加明白晓畅,也体现出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洞察和深刻解剖。句子的词语有特色,要对词语定位理解,句子有层次,要对句子分层理解,句子有特殊的修辞、风格、形式,就要加以特殊的对待,学习要给学生以定位分解透视式理解句子的智能方法。

最后,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加强诵读是最基础的策略。《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心念于人、情感于事、理寓于中的文章。心與情的节奏见于语言,语言因情感的参差而节奏参差;理的阐述融入于言语之中,语言会表达出道理的深沉与冷峻。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过程还要用诵读来表现,因为感情、道理的理解离不开语言的品味,语言的品味离不开诵读的动作。诵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学过程重要的呈现方式和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实现的基础手段。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高中语文经典作品细读教学的行动

猜你喜欢

语言建构与运用刘和珍整篇文章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惊喜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思维大碰撞
如何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