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闻反转看大众媒体之责

2019-08-06蔡丽琴

今传媒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互联网

蔡丽琴

摘 要:传播技术的发展将受众与网络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起来。各类媒体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消息的发布都在分秒之间。为了发展,以真实和权威为特点的大众媒体需要不断的对时间碎片化和空间随意化的网络环境做出调整和适应,但是大众媒体仍然需要在变革的潮流中坚守住传媒业的社会责任。本文以《重庆青年报》和《新京报》两家大众媒体为例,论述了在轰动全国的“重庆坠江公交”事件原因调查公布前,两家媒体发布不实报道的做法,以及所产生的系列影响,以此来探讨网络环境下,大众媒体在专业性方面关于真实、全面及均衡的社会责任问题。

关键词:大众媒体;互联网;社会责任;“重庆坠江公交”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7-0054-04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1]。而传统大众媒体主要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互联网媒体和21世纪正在蓬勃发展的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它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格局。不可否认,这些新媒体吸引着大量的眼球和流量,为了生存和发展,老牌的专业大众媒体也积极顺势转型,不断开拓自己的网络媒体平台,对大势所趋的互联网络做出调整和适应,以求在互联网中分得一杯羹。

面对鱼龙混杂,但又利润巨大的网络世界,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探讨。本文基于近期发生的“重庆坠江公交”事件中有关女司机的新闻反转现象,主要讨论在网络中专业大众媒体的做法,以及由此带来的系列影响。

何为新闻反转?简单地说,“新闻反转”指的是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反向变化的现象。反转的新闻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假新闻,新闻事件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另一类是由于新闻在报道过程中线索的不全面,媒体对事实真相没有完全了解或是在报道过程中有选择性或倾向性,这两种情况都会引发新闻反转。“新闻反转”是新闻失范现象的一种形式,是新闻发布者社会责任缺失的一种表现。

一、文献综述

“社会责任”的话题,近年来一直被各行各业高度关注。而有关媒体的社会责任研究,可追溯至1947年由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团体共同发表的《一个自由而又负责的新闻界》报告。从此,一个反对绝对新闻自由、强调自由与责任并存的著名新闻理论——“社会责任论”,开始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新闻界的主要理论[2]。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社会责任理论逐渐在我国媒体业界中流行,关于此类的研究也应运而生。面对新理论,有引介、评价该理论的历史,如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之比较[3];有理性结合西方背景,认为社会责任理论无力约束传媒大鳄的现实困境[4];有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中西方记者社会责任观的异同[5];也有探讨我国新闻工作者在从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6],中国传媒娱乐化[7]等等。

2010年,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McQuail)总结媒体责任包含法律、社会、道德等不同层面,并区分四种形态的媒体责任,它们来自不同的社会关系约束:指定责任(Assigned responsibility,指媒体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协议责任(Contracted responsibility,媒体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共同约定,如专业操守)、自愿责任(Self-assigned responsibility,媒体或从业者个人自愿追求的责任)、拒斥责任(Denied responsibility,媒体反驳对其不负责任的不恰当指控)[8]。

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大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及新媒体的社会责任研究日渐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新媒体社会责任,我国学者周葆华以国内最大媒體平台之一的腾讯网为例,提出了两级评估考察框架,包括:内容质量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责任、公益责任、文教责任,以及受众主观评价[9]。

还有学者跳出媒体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反观当前舆论引导中的问题[10],新媒体语境下各类人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媒体人[11]、企业[12]等,以及对特定报道对象的责任,如幼师群体[13]、新农村[14]等,种类丰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在其文章中指出,新媒体技术的逐渐升级过程,也是大众传播的全面变革过程。无论是传播主体、传播模式、传播时空、传播渠道,还是传播手段、思维与文化等,各种与传播相关的变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它们共同改写了大众传播的外在图景,也在深层形成了新的运行机理[15]。传统的大众媒体和蓬勃发展的新媒体,现已日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融入了新传播模式和渠道的大众媒体,其社会责任自然面临着更大程度的考验。社会责任这个宽泛话题,包含着专业、行业、技术、社会等多个层面的要求。由于篇幅所限,笔者以“重庆坠江公交”事件为例,主要探讨大众媒体在专业层面中对真实、全面、均衡的责任考量,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大众媒体的做法,以及带来的系列影响。由此,本研究可以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研究问题1: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大众媒体是如何做的?其社会责任是否有缺失?缺失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研究问题2:大众媒体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新闻反转,有着怎样的影响?

研究问题3: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体该如何保持专业性?

二、 “坠江事件”中的新闻反转

(一)网络环境中,大众媒体的新闻反转速度快  在媒体种类繁多的互联网中,本研究以专门提供重庆新闻资讯、在重庆地区具有强劲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报纸——《重庆青年报》,及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新京报》,两家权威专业的大众传播媒体为个例,探究在灾难性大事件中,以上两家媒体的做法及责任。

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公交車冲破护栏坠入长江的新闻引爆网络。随后,11时27分,《重庆青年报》在其微博平台上发布“据传,事故系一女司机驾驶的红色私家车桥上逆行所致”的消息。接着,13时19分,《新京报》发布了更为“可靠的”消息,“从万州区应急办获悉,……系一小轿车女车主驾车逆行导致”。

在其后的时间里,不断有官方微博发文称“女司机逆行”“女司机被控制”等消息,如《环球网》《中国警察网》等,可谓“证据确凿”。与此同时,关于攻击、谩骂轿车女司机的言论也在网络上铺天盖地。

然而,在当日的17时50分,重庆万州发布最新警情通报“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各媒体不约而同悄悄删博,取而代之的是为“逆行女司机”辟谣正名的文章报道,新闻反转速度之快,令无数网友摸不着头脑。

(二) 反转之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伤害事件当事人

消息一出,很多自媒体、网民也纷纷转发来自大众媒体的“官方”报道,使得“女司机之祸”一事传遍网络,令深信不疑的网友在评论区对女司机展开言语攻击,谴责之声排山倒海。不仅如此,对女司机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也随之而来,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和痛苦。

现场照片中,女司机所穿的高跟鞋,更加引发众多网友的不满,甚至整个女司机群体跟着倒霉。比如:“女司机真可怕”“事实摆在这里,就是女司机”……事后,女司机丈夫在镜头前,说道“不要指责我的妻子,我们都是受害者”,更是将这起舆论“翻车”事故推向高潮。

2.损害政府及媒体的公信力

随着最新警情通报的发布,事故原因发生戏剧性反转,感觉受到欺骗的一些网友又将矛头对准相关政府部门和媒体,认为正是二者不负责任的报道和转发,才导致女司机的无辜受冤,要求公开向女司机道歉。

真相未明之际,一天之内,事故现场之外的舆论场上演了这样一出剧情急速而激烈的反转戏码,令人深思。唏嘘同时,也提醒着地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发布准确的信息。以讹传讹的大众媒体也并不无辜,因为他们不仅传播了错误信息,而且进行了错误引导,严重损害其自身公信力。

3.侵害受众知情权

媒体是受众知情权的维护者和体现者,受众的知情权需要通过媒体的真实报道才能得到落实,知情权的获取,离不开新闻报道、信息公开等方式[16]。然而,大量未经过核查的“事实”被媒体公布于网络环境之中,导致受众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而不能看到全部的真相甚至不知真相到底是什么。受众不再以真相作为自己观念和行动的起点,而代之以狂欢式的情绪宣泄及更加暴力的行为方式来“自我赋权”。

三、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体该如何保持专业性

(一)新闻真实不能让位新闻时效

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大众媒体的新闻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其新闻的真实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有学者曾这样说过,“如果社会是一艘大船,媒体就好比是灯塔,指引着大船前进的方向……”。日趋复杂的舆论环境和各类群体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使得社会舆情危机多发,这有助于揭露真相和改善治理,但也可能带来局部的秩序混乱[17]。媒体若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18]。

很遗憾,在此次坠江事件中,《重庆青年报》和《新京报》这两家大众媒体在公交车坠江原因未查明前,就发布不实报道,没有做到指引受众正确的方向,也没有有效控制住舆情危机的负面影响。造成的结果不仅催化网民的负面情绪,将受众带进了集体讨伐的网络境地,使受害者更加受到伤害,而且使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严重受损。

在技术赋权下,大众媒体能够及时、迅速地公布灾情信息,让新闻信息跑得过灾难的扩张速度。但如未经严格核查,也会导致新闻失实,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虽然《重庆青年报》和《新京报》立刻删博删文,后者还发布《重庆公交车坠江,围攻“女司机”跑偏了》等反思性报道评论,但该媒体仍难逃名誉受损、公信力下降的危机。

(二)全面、均衡不能缺位

“新闻工作就是当代的地图绘制工作……那些没有事先进行核实就写下‘自以为真实的内容的新闻工作者,和在遥远的新世界角落画上海怪的艺术家没什么不同”[19]。如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全面和均衡则是获得真实的关键要素。

新闻工作者应该使新闻全面、均衡[19]。“坠江事件”发生后,很多新闻媒体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工作者们也“快马加鞭”向受众传递他们的最新消息,但奇怪的是没有媒体对当事者之一的女司机进行采访,消息来源均是“相关部门”“应急办”等。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在一手材料的抢夺战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判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留下什么、抛弃什么。可报道中看不到女司机的自白,这无疑令人怀疑消息的可信度。

女司机是网络歧视的受害者,在没有任何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她们被认为比男司机更鲁莽、更无能、更易招致事故,因而统称“马路杀手”。歧视女司机是没道理也是不公平的,媒体在如此重大的灾难事件中,将“女车主逆行”等字样作为新闻标题,不仅没有考虑到女司机群体的感受,而且更会刺激网友对该群体的攻击。因此,报道的全面、均衡影响重大。

四、结论与研究的不足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具有社会协调、价值引导的功能。对大众媒体而言,在突发的灾难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之后,在不实的报道对女司机和众多网友造成伤害之后,仅仅删文、正名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更加深度、专业的信息对灾后的社会进行“缝合”。正如某位媒体人所言,“移动互联时代的灾难报道除了要追速度、追真相,还需要在信息层面进行深度整合;在价值层面进行引导;在思想上明确基调,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既是媒体应尽之责,也是媒体权威性的体现”[20]。

“社会责任”四个字,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应该落实在新闻实践的每个方面,落实到大众媒体信息传播的每个链条中。在智能化机器盛行的时代,媒体人仍然需要到达现场、探求真相的能力,需要穿越迷雾、核查事实的能力,需要透过表象、直达深层的解读能力。

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由于本研究只选择了《重庆青年报》和《新京报》两家媒体,不能保证样本是否代表了整个大众媒体,研究结论有待继续验证;其次,此次的突发灾难事件具有特殊性和急迫性等特点,以上两家大众媒体对该事件的不实报道,不能否认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最后,媒体的社会责任包含众多方面,本研究仅讨论专业层面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均衡性,而对于其他方面则是本研究后续的拓展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朱清河.媒介“社会责任”的解构与重构[J].新闻大学,2013(7).

[3] 陈力丹.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J].当代传播,2003(3).

[4] 黄建新,杨振宇.试论西方传媒“社会责任论”的现实困境[J].新闻记者,2008(4).

[5] 吴玲玲.中西方记者社会责任观的异同[J].今传媒,2005(9).

[6] 孫桂杰.西方社会责任论对当代新闻实践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0(4).

[7] 李良荣,张春华.诊断中国传媒娱乐化[J].新闻界,2007(6).

[8] McQuail, D.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London: Sage, 2010).

[9] 周葆华,范佳秋,田宇.新媒体社会责任表现的实证研究——以腾讯网为个案的量化评估[J].新闻大学,2017(9).

[10] 李进平.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J].新媒体研究,2018(20).

[11] 孙彭升.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媒体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J].新闻研究导刊,2018(2).

[12] 石远东.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在商业广告和公益传播方面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15).

[13] 朱萍者.新媒体环境下,幼师群体报道应客观公正,而非以偏概全[J].中国记者,2018(3).

[14] 邵志权.新传播环境下做好新农村报道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12).

[15] 彭兰.新媒体传播:新图景与新机理[J].新闻与写作,2018(7).

[16] 吴洽兵.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影响及防范——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为例[J].今传媒,2019(1).

[17] 许向东,邓鹏卓.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社会责任[J].新闻战线,2018(17).

[18] 穆青.我国媒体社会责任及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19] (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著.刘海龙,连晓东译.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0] 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新媒体时代,报纸怎么做灾难报道?[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824/c404465-29492768.html.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互联网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经济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