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2019-08-02蒋知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4期
关键词:吸烟史颈动脉硬化

韩 杨,蒋知新

(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17)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DONG 等[1]研究表明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机体长期高糖状态所致活性氧簇(ROS)过度产生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ROS清除因子,在生物体内起到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由于临床常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程度及范围,故本研究通过探讨T2DM患者血清SOD与CIMT的关系,了解SOD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早期监测与预防[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解放军305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共165例,其中男124例,女41例,年龄为(57.31±9.52)岁。入选病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4]。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妊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Philips IE3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检测。根据《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 2011》,内膜增厚:CIMT≥1.0 mm;斑块:局限性CIMT≥1.5 mm或病变厚度增加0.5 mm或比周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50%。T2DM患者参照CIMT结果分为3组:正常组59例(CIMT<1.0 mm)、增厚组51例(CIMT≥1.0 mm)、斑块组55例(局限性CIMT≥1.5 mm)。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本研究已通过解放军305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禁食10 h以上,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SOD等指标由Beckman AU582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BG和TC检测采用酶法;TG检测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PO-PAP);HDL和LDL检测采用直接法;HbA1c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SOD检测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增厚组BMI、FPG、HbA1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增厚组HD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斑块组BMI、FBG、HbA1c、TG、LD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续表1 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2.2 各组血清SOD水平比较 斑块组、增厚组、正常组血清SOD水平分别为(145.24±10.30)、(152.00±15.04)、(158.51±12.02)U/mL,斑块组、增厚组血清SOD水平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见图1。

图1 各组血清SOD水平比较

2.3 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OD与其他指标关系 血清SOD水平与年龄、LDL和CIMT呈负相关(r=-0.26、-0.16、-0.32,P<0.05),与性别、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BMI、FBG、HbA1c、TC、TG及HDL不相关。

2.4 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以CIMT为应变量(分类变量赋值为0正常,1异常),以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BMI、FBG、HbA1c、TC、TG、LDL、HDL及血清SOD为自变量,行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BMI、FBG、HbA1c、TC、LDL及血清SOD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其中血清SOD保护因素,吸烟史、BMI、FBG、HbA1c、TC、LDL为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OD对CIMT的影响

2.5 血清SOD诊断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以血清SOD作为评价指标,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0.638,0.797)],最佳截断点为159.9 U/mL,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52.5%,阳性预测值为74.5%,阴性预测值为60.8%。见图2。

图2 血清SOD诊断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3 讨 论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首位原因,其病理基础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5]。颈动脉硬化病变出现早于脑血管和冠状动脉,因此 CIMT 可以用来评价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参与其中[6-7],机体内过量积累的ROS可能从以下机制促进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1)刺激内皮细胞分泌多种炎性因子,诱导单核细胞转化成巨噬细胞;(2)将LDL氧化修饰为ox-LDL后被清道夫受体摄取,形成泡沫细胞[8];(3)直接脂质过氧化细胞膜,致膜通透性增加及组织损伤;(4)抑制NO产生,破坏血管舒张功能[9]。SOD作为机体一种常见的抗氧化酶,可以催化超氧阴离子(O2-)歧化为过氧化氢和分子氧[10],阻止ROS对细胞及组织的损伤,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11]。SOD根据分布位置不同,分为3种异构体,第1种是位于细胞基质中的Cu-Zn-SOD,第2种是存在于线粒体中的Mn-SOD,第3种是位于细胞外的SOD,血清中的SOD占细胞外SOD活性的70%[12],且易于检测,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然而有关血清SOD活性的报道并不一致。一些研究人员报道T2DM 患者血清SOD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可能是机体ROS产生过多,致血清SOD代偿性增多造成[13-14]。一些研究人员报道T2DM患者血清SOD活性降低,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脂质过氧化和H2O2等其他氧化应激产物与SOD发生反应,另一方面可能是SOD的糖化所致。根据实验室血清SOD正常参考范围(129~216 U/mL)[2,15]。本研究中,T2DM患者血清SOD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与一些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现阶段实验所入组的研究对象近期FBG波动较小且HbA1c控制较佳,血中ROS水平正常,致血清SOD处于正常范围内[16-17]。

SAXENA等[2]发现T2DM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清SOD水平较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低。本实验结果与其相似,但本实验将研究方案深化,根据CIMT数值将入组的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正常组、增厚组及斑块组。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增厚组血清SOD高于斑块组,且增厚组血清SOD高于斑块组。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SOD水平与年龄、LDL和CIMT呈负相关。与SOLIMAN等[18]研究结果一致。各组血清SOD水平变化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SOD可能参与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且随病变程度加重时,血清SOD水平降低。从另一角度支持,血清SOD可能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测指标。行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校正过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BMI、HbA1c、TC及LDL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后,血清SOD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因素。

本研究绘制ROC 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17[95%CI(0.638,0.797)],最佳截断点为159.9 U/mL,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52.5%。表明单独检测血清SOD水平对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灵敏度较理想,但特异度较差,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是否与其他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来提高血清SOD水平诊断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价值。

4 结 论

综上所述,血清SOD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且校正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后仍是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因此,对血清SOD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猜你喜欢

吸烟史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胎球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