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话《履园画学》

2019-08-02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作伪作假枯树

《尚书》说:“作德日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正是这样的道理。

高军:职业画家,业余写作。著有《世间的盐》《橄榄成渣》《快活馋》。

唐代张彦远说:“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又说:“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归于用笔。”此千古不变之论。但凡古人书画,都是各写其本来面目,才能神妙。

我说画美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浙人像浙人脸,苏人像苏人的形象,或各画人物者,亦总是家乡面貌。各省画人物的,笔下也总是家乡面目。虽然用意摹写,但出笔总是一样的。因为是他日常接触的,下笔总存在于笔端。

好比倪云林是无锡人,居住在祗陀里,那里没有高山大林,也没有旷途绝壑,只有平远的荒山,枯木竹石而已。故而形成品格超绝,全以简淡胜人。我大前年曾开车沿着太湖走了一圈。沿路惟有苇草蒲芦而已,近岸处一二枯树长成倪迂的画本。倪云林的构图永远是三段式,近岸边坡陀,三四碎石间之。中景是几棵或长或短的枯树,远处是几抹远山。他这种构图法完全将笔墨解放出来,用意不在丘壑,而在于抒发性灵。但没有一处不是太湖,就像梅花古衲以几何法画黄山,方形、梯形、斜三角形,随意点缀无处不是黄山。若得病讨药,限韵赋诗,总是死法。怎么可能高妙?

画画当以山水为上,人物次之,花卉翎毛又次之。唐宋之法以刻画为工,元明之法以气韵为工。本朝恽南田则以姿媚为工。然而这三种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画家有南北宗之分,工南派的轻视北派,工北派的又嘲笑南派。我认为都是愚妄的。画无论南北,只要有笔有墨,但是名家。有笔而无墨不得画理,有墨而无笔同样不入高格。

国初王秋山、高其佩都精于指头画,自此开端,遂风行天下,然鉴赏家不取。又有用指头写字的人,又有拿筷子削尖写字的人。称之为“借箸书”。我说类似全是旁门左道。书画二事,以笔写都难以精妙,更何况是拿手指头、筷子?又如左手书,脚书,或者用嘴叼着毛笔写字,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出奇的,这些都好像是拿鼻子吹笛子,以脚打十番锣鼓。都是打把式卖艺街头要饭的伎俩,怎么能说是绝技呢?

作假书画的自古就有。如唐代程修已作假的王羲之,宋米元章作假的褚河南,不过是以此游戏,不是用来挣钱的。国初苏州专诸巷有姓钦的,父子两个都作假画子。近来市面上流传的宋元人的名迹。如宋徽宗、范宽、赵伯驹、马远、王冕、倪瓒、吴镇诸家等等,小条短幅,巨册长卷,大半皆出自他们家。世人称之为“钦家款”——能做这么多家的假,也真是好本事。

我少年的时候在虎丘见一个姓钦的卖书画,贫苦异常,这个人就是他们家的后辈。从钦家开了风气以后,作假画的人日渐多起来了。就拿我所见的:沈家双生子老宏、老启,吴廷立、郑老会之流,只要有真迹一过他们眼,过不了几天必有一幅假的。字则双钩廓填,画则模仿酷肖,就是一些专业画画的,一时也做不到他们这些的水准。他们以此获取大量的金钱,愚弄世人。还没到三十年,人就灭绝了,家业荡尽。至今子孙不知流落何方。可发一叹!《尚书》说:“作德日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正是这样的道理。

猜你喜欢

作伪作假枯树
人才测评的“伪装者”
——人格测验作假研究述评
枯木与藤蔓
明清时期书法鉴藏中的作伪现象
企业招聘中的面试作伪行为及其应对策略
永远不会倒的树
枯树
还敢作假
宋代影青瓷作伪的现状调查
摄影作品
书画作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