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针的2种固定方法在儿科输液患儿中的应用

2019-08-01刘坡

智慧健康 2019年18期
关键词:绷带手部儿科

刘坡

(西安高新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5)

0 引言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伤风感冒是在所难免的。但对于需要输液的患儿来说,静脉穿刺无疑是痛苦的。研究留置针方法成为儿科的重要课题。

1 通过实验分析2种留置针方法的重要意义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患儿年龄小,认知力不足,好动,血管条件差等因素,导致穿刺成功率较成人低。再加上家属对护士的穿刺成功率期望值较高,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它具有减少血管穿刺的次数,刺激性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留置针的使用率,减少了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继而提高了患儿的满意度[1-3]。

1.2 研究对象及标准

以高新医院儿科门诊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使用手部留置针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标本纳入标准:2-5岁手部使用留置针固定的患儿。标本排除标准:年龄<2岁或>5岁、头部使用留置针、液体外渗堵管、压疮、自行拔管等因素的患儿。

1.3 研究方法

(1)抽样方法:选取我科在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使用手部留置针的患儿中,根据穿刺的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2)研究工具及方法:患儿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输入药液的种类等),将患儿按照绷带样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手部留置针,注射的药液均为一般的广谱抗生素且对血管的刺激性小[4-6]。

(3)有研究报道,绷带包扎时产生的压力与包扎的松紧度,绷带缠绕厚度,肢体周长及局部运动情况有关。2层绷带包扎的压力可达40 mmHg(1 mmHg=0.133 kpa)。压力过大易引起组织损伤。因此,两组固定方法均以固定2圈为宜,并使固定的手指伸直,松紧度以包扎后可插入操作者的示指和中指为宜[7-8]。两组绷带固定好留置针后,向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并告知留置针的有关知识.保护方法及注意事项。每天输液前用2 mL生理盐水进行脉压式冲管,检查留置针有无打针、脱出、堵管、绷带有无潮湿、自粘性差、压力过大等情况应及时处理更换。输液完毕后,再用稀释的肝素溶液(2.5单位/mL)2 mL脉压式冲管,同时在登记本上面记录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穿刺时间、拔管时间、保留天数和拔管原因、操作者的姓名等。

(4)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导管打折脱出的例数,并做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的实验数据输入到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进行χ2检验,将P<0.05作为分析结果具有统计数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选取我科在2018年6月1日至6月30日使用手部留置针的患儿中,按照穿刺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将患儿分为实验组50例(单日期)和对照组50例(双日期)。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资料对照表(±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资料对照表(±s)

组别 例数 男孩 女孩 年龄实验组 50 28 22 3.6±1.5对照组 50 29 21 3.8±1.5 χ2 - 0.041 0.040 P-0.84 0.84

2.2 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

两组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在留置针保留时间,导管打折脱出等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对照表[n(%)]

3 讨论

采用改良后的绷带固定患儿手背部的留置针,明显可以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患儿因血管条件差、好动、对穿刺的恐惧、再加上家属的期望值较高等因素导致儿童静脉穿刺比较困难。但穿刺成功后,患儿因活动量大、自主能动性差、出汗、家庭护理不周等因素,而导致贴膜、敷料翘起卷边,留置针易打折脱出,保留时间较短。因此良好的固定方法在儿科静脉输液治疗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绷带,因其上1/5处剪成一个3×3 cm的小圆孔,套在大拇指上,松紧度适宜,可以牢固的将绷带的始端固定。患儿用力时,绷带也不至于滑脱。下3/5处剪成“人”字形,可有效的将四指端和掌根端牢靠的固定,松紧度和宽窄度适宜,大拇指也可灵活的活动,固定好的绷带像个手套不仅美观,而且牢靠、实用。尤其在抢救过程中,患儿不自主的乱动、肌张力较高、哭闹、不配合等,如果没有牢靠的固定方法,留置针导管易打折脱出,不能保证药液的顺利输入。反复穿刺,既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又影响了抢救效果,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改良后的绷带可有效的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的绷带未做任何的处理,穿刺成功后,先用透明敷贴固定,再用绷带固定,松紧度适宜。但患儿手部握拳或用力向外伸展时,自粘绷带易向上卷起,针柄与皮肤之间摩擦可导致导管打折脱出.液体不滴等现象,留置针保留时间不长,效果不好,从而降低了使用留置针的使用率。

因此,通过以上两组患儿的对比情况来看,实验组采用了改良后的绷带固定方法,很好的摒弃了对照组的不足。延长了患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留置针的使用率。适用于儿科手部留置针的固定。

4 结论

综上所述,2岁以上患儿手部使用留置针时,采用改良后的绷带(绷带A)固定,可以有效地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增加了留置针的使用率,同时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适用于儿科手部留置针的固定,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绷带手部儿科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透明的绷带
一种新型压力绷带的探索与研究
腰部绑带好处多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对雪人的诽谤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