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 沟通对精神科住院交接班的管理效果研究

2019-07-30陈燕娣CHENYandi蒋晓春JIANGXiaochun黄婷婷HUANGTingting王伟WANGWei蔡凤妹CAIFengmei

医院管理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交接班沟通模式精神科

□陈燕娣 CHEN Yan-di 蒋晓春 JIANG Xiao-chun 黄婷婷 HUANG Ting-ting 王伟 WANG Wei 蔡凤妹 CAI Feng-mei

美国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死于医院可以防范类医疗差错的人数超过10 万人。2004 年美国联合评审委员会(JCAHO)一份报告中指出,造成婴儿致伤或致死的原因中有72%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障碍有关,医院沟通障碍导致的差错对于患者的安全以及生命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1-2]。因此,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模式,减少由沟通不畅导致的不良事件,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精神性或心理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精神科住院的患者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精神科患者日常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环节多而复杂,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医生护士交接班时会有大量的临床数据资料,一旦发生交接失误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构成直接的威胁。因此,临床建立合适的医护交接班沟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4-5]。SBAR 沟通模式是现状-背景-评估-建议的英文缩写,通过记录目前发生了什么、事件发生的背景、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四个沟通程序,将交接患者的临床问题亟待解决的任务列出来,保证前后班医护人员信息一致性[6]。本研究意在探讨SBAR 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交接班工作中的实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于我院精神科住院的154 例患者及44 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共74 例患者,患者年龄38 ~57 岁,平均年龄45.48±8.92 岁,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38 例。2017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共80 例患者,患者年龄36 ~58 岁,平均年龄46.04±7.79 岁,男性患者39 例,女性患者41 例。两个时间段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患者为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护士为我院精神科具有两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3)研究对象知情实验并同意参与研究。

2.方法

2.1 设计SBAR 交接沟通表。根据现状-背景-评估-建议的沟通框架设计SBAR 交接沟通表。S 涵盖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床号、姓名、病情体征,其中病情体征需详细说明患者出现的症状、开始时间、严重程度等。B 涵盖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入院日期、发病原因、以往疾病史、吸烟饮酒史、过敏史、入院检查情况、阳性体征、异常理化检查等信息。A 为对患者目前治疗资料做出的专业评估,包括说明已经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已经取得的效果、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病情发展的可能结果,专业评估的展开需患者进行配合,保证患者与护士进行充分、完全的沟通。R 包括对预估病情即将采取的预防干预措施和护理方法。

2.2 建立SBAR 交接核查制度。根据SBAR 交接沟通表对以下八项内容进行核查,包括交班前的准备工作、病人的一般情况、患者基本病情、患者管道情况、患者皮肤状况、患者药物治疗、患者饮食睡眠心理状态、患者特殊治疗,交接核查表以打“√”的形式表明完成核查,并注明交接双方姓名、交接日期、检查结果,并将SBAR 交接核查表交由护士长复查,由护士长填写交接意见,不断改进交接效率。

2.3 SBAR 交接班沟通模式的培训。根据科室实际交接情况由精神科护士长与责任护士共同制定SBAR 交接班沟通模式的培训方案及详细步骤,培训内容包括SBAR 的概念及理论发展、SBAR 沟通模式的应用现状、SBAR 沟通模式的优势、医院建立SBAR 沟通模式的重要意义,重点培训SBAR 交接班沟通表与核查表的使用方法,保证每一位精神科护士都熟练掌握理论及实践方法。培训形式包括集中授课、案例研究、一对一模拟实战、情景模拟。

3.评价指标。根据医院是否实施SBAR 交接班沟通模式将研究时间分为实施前与实施后。比较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士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分别包含5、8、6、5 个条目,每个条目取值范围为0 ~5 分,由护士长进行打分,分值越高,护理工作质量越好;比较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后交班的效力与效率、保证合作安全、促进病人参与、增进护士监控合作责任及提供病人所需信息五项护理交接班效果,分别包含4、3、7、6、3 个条目,每个条目取值范围为0~4分,由护士长及患者分别打分,最终得分取平均分,分值越高,护理交接班效果越好;比较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交班信息丢失或错误、交班整体流程不规范、专科症状与特殊体征信息传递及处理缺失、沟通不到位及交班信息缺失等不良交接事件发生率;比较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信度为0.84,效度为0.92,Cronbach`sα=0.844)和护士满意度调查表(信度为0.85,效度为0.91,Cronbach`sα=0.827),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效果、医护人员工作态度、护理模式、护理工作出错率,每个条目均采用1 ~5 分的五级取值法,得分16 ~20 分为非常满意,12 ~15 分为满意,5 ~11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交接工作准时性、交接人员工作态度、交接表完成度,每个条目均采用1 ~5 分的五级取值法,得分12 ~15 分为非常满意,9 ~11分为满意,3 ~8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四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其中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两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R 沟通模式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总分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分,x±s)

2.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交接班效果比较。SBAR 沟通模式实施后五项护理交接班效果评分均高于实施前,且总分与实施前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不良交接事件发生情况比较。SBAR 沟通模式实施后不良交接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 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比较。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士交接班满意度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交接班效果(分,x±s)

表3 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不良交接事件发生情况(%)

表4 SBAR 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讨论

SBAR 沟通模式是基于现状-背景-评估-建议的标准化、程序化沟通模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医护沟通方式。以四个部分作为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基础,步骤明确、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规避以往传统医护沟通模式的弊端,降低沟通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保证[7-8]。目前,医院交接班发生问题的频率不断上升,交接信息遗漏缺失、关键问题沟通不畅、患者体征交接不清楚等一系列问题频频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命质量构成了不小的威胁[9]。精神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检测指标多而复杂,因此特引入SBAR 沟通模式,探究其在精神科患者交接班中的管理效果。

研究结果发现,实施SBAR 交接班沟通模式后,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四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其中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R 中的“S”要求护士对患者病情体征进行详细明确的记录,包括患者出现的症状、开始时间、严重程度等,能够保证护士非常细致的观察患者病情并保证交接班时让下一班护士对患者病情有非常清晰地认识,做到不同班次对于患者病情信息的对称,有利于提高病情观察护理质量[10-11]。“B”包括对患者所有相关的基本资料进行记录传递,包括患者出现的阳性体征,尤其是特殊病症,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的护理质量。

研究结果发现,实施SBAR 交接班沟通模式后,护士交接班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前,交班效力与效率、保证合作安全、促进病人参与、增进护士监控合作责任及提供病人所需信息等评分均提高。SBAR 沟通模式要求上一班护士对患者病情体征、指标变化信息进行详细的填写,保证下一班次的护士能够正确掌握患者的生理状况,在实施过程中护士必然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有效避免传统护士交班情况下患者自身参与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患者参与程度[12-13]。SBAR 核查表便于护士核实信息记录情况,最大限度减少遗漏,同时有利于护士之间的合作和监督程度的提高。严格按照SBAR 交接班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遗漏、缺失或者错误,核查表的使用为交接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层预防保障,交接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提高患者与护士双方的满意程度[14-15]。

综上所述,SBAR 沟通模式能够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士交接班效果,对于降低不良交接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交接班沟通模式精神科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