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

2019-07-30姚理娜

关键词:库巴射血缬沙坦

姚理娜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心内科,山东 聊城 252000)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诱发机制为心肌遭受损伤,病理表现以心肌功能不全、结构改变为主,因心室不具备较好的充盈、泵血功能,预后质量并不可观[1]。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新型抗心衰药物,是缬沙坦、沙库巴曲通过1:1的摩尔比例形成的一种盐复合物晶体,可以对AT1受体、脑啡肽酶产生有效抑制,同时其代谢产物还能促进脑啡肽酶对肽类的降解,所以抗心衰效果较为显著[2-3]。本次为了探讨该药物临床应用价值,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54例,以常规抗心衰方案为对照,展开了如下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54例,纳入标准:①与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相符,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②患者、患者家属了解并授权本次研究;③年龄>70岁;排除标准:①血流动力不稳定;②恶心肿瘤、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③药物反应严重或是特殊性生理反应等;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本次研究;以数字表为参考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70~83岁,平均(75.34±8.2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71~82岁,平均(75.60±8.18)岁。比对两组患者对应的基线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值得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药物、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螺内酯等等。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沙库巴曲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H20170344)替换,初始给药剂量为25 mg/次,每天给药2次,然后结合患者病情改变情况适当的增加给药剂量,最大不能超过400 mg/d。值得注意的是,给药前36 h,需要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进行药物洗脱。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4]:①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超过2级,心衰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②治疗后心功能改善1级,心衰症状明显好转,为有效;③治疗后心功能未得到改善,心衰症状有进一步发展迹象,为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显效概率与有效概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 19.0软件以计数资料(n/%)形式采集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检验值为x2,P<0.05为统计学意义成立的判定标准。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n(%)]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便会罹患慢性心衰,现阶段临床治疗方案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可观,尤其针对一些高龄患者,无法为患者的预后质量、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所以社会各界对慢性心衰防治方案的研究高度关注[5]。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抗心衰药物,可以有效阻断脑啡肽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且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互补性,因此已经发展成为慢性心衰临床治疗的“突破性”药物[6]。本次为了探讨该药物临床应用价值,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54例,以常规抗心衰方案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替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乐意改善患者心肾功能,且不会干扰患者心脏结构,因此有利于患者获取较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替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乐意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库巴射血缬沙坦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芥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