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4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2019-07-30张晶晶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张晶晶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2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危急重病,如果不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近年来,该疾病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措施及方法也日益进步,其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尤为普遍。替格瑞洛是近年来新研制出的抗血小板药物,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治疗心肌梗死,验证其有效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8年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库中随机抽取80例,参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及刘芳的文献[1]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精神障碍者、严重器质疾病者、消化道及脑出血病史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3±10.5)岁。随机将病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基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采取冠脉造影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介入治疗,均予抗凝、调脂及抑制心肌重构治疗。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方案:术前服用300 mg阿司匹林、600 mg氯吡格雷;术后服用100 mg/d阿司匹林、75 mg/d氯吡格雷,坚持服药一年。观察组采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术前服用300 mg阿司匹林、180 mg替格瑞洛;术后服用100 mg/d阿司匹林,90 mg/次替格瑞洛(2次/d),坚持服药一年。1月,6月、12月门诊随访,观察有无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一年为观察终点。

1.3 效果判定标准

参照刘楚永,李梓锋[2]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判分为:(1)显效:治疗期间无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脑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无不良反应;(2)有效:治疗期间出现了<30 min心绞痛,程度较轻,服药或休息可缓解;(3)无效:治疗期间出现了>30 min心绞痛,心肌梗死再发及脑梗塞等事件,出现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临床观察指标以率(%)表示,经想x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由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后促发血栓阻塞管腔导致心肌坏死,病情恶化快,不良并发症多,早诊断、早治疗,迅速血运重建缓解缺血症状,预防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应予以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药物,有效阻断血栓素A2产生,避免大量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是P2Y1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抑制其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激活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临床上常常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然而因人体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之间差异较大,因此氯吡格雷药物反应也不同,一些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效应,对于介入术后防止血小板聚集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较大。另外,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发挥需细胞色素P450酶激活,药效反应较慢。本研究中观察组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分析其原因在于,替格瑞洛不需肝酶细胞色素450代谢,可以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能够直接同血小板P2Y12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起效快且受肾功能影响较小,与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相互作用少,不会对血小板正常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所以抗血小板作用迅速且稳定,可减少血栓事件再发,使患者获得较好药效,从而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