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杓型/非杓型高血压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2019-07-29张光平陈启驰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收缩压红细胞心血管

程 卓,张光平,陈启驰

(广东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常见的疾患,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诊室血压测量相比,动态血压测量似乎与靶器官损伤更密切相关[1]。根据动态血压测量,高血压患者可分为杓型和非杓型2种类型。有证据[2]表明,非杓型高血压更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中风、不良冠状动脉事件和肾功能衰竭。最近的研究[3]表明,较高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可能意味着患者处于炎症状态,将导致许多临床不良后果。鉴于此,笔者通过比较正常血压、杓型/非杓型高血压共286名受试者的RDW值,探讨RDW与杓型/非杓型高血压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杓型组102例,男40例、女62例,平均年龄(51.9±15.3)岁;非杓型组114例,男46例、女68例,平均年龄(55.6±15.0)岁。另设对照组70例,均为血压正常受试者,男3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5.0±8.11)岁。3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2010版)》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冠状动脉疾病者;2)慢性心力衰竭者;3)患血液疾病、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者;4)癌症患者;5)全身性炎症者;6)患肾或肝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疾病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参与研究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检测方法

1.3.1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美国顺泰Oscar2全自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受试者24 h动态血压。袖带固定遵照血压测量标准中规定的方法。白昼(6:00—23:00)测量时间间隔为20 min,夜间(23:00—6:00)测量时间间隔为30 min。

1.3.2 杓型/非杓型高血压的区分

白天收缩压在夜间降低≥10%为杓型高血压,在夜间降低<10%为非杓型高血压。

1.3.3 红细胞分布宽度测定

在EDTA管中收集的血液样品中测量RDW,通过自动血液学分析系统(Cell-dyn 1800)对其进行分析。本院实验室的RDW预期值为11.5%~1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血压和RDW值比较

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患者的RDW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的RDW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和24 h动脉压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白天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动脉压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比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高血压患者RDW值与夜间血压下降程度相关性分析

非杓型组RDW值与夜间收缩压之间呈负相关(r=-0.199,P=0.027),非杓型组RDW值与夜间舒张压未发现明显相关关系(r=-0.079,P=0.383)。见图1。

变量对照组(n=70)杓型组(n=102)非杓型组(n=114)收缩压 p/mmHg124.5±8.6148.4±9.2∗153.6±11.3∗舒张压 p/mmHg72.1±9.391.1±8.4∗94.3±9.4∗RDW/%13.0±1.413.5±0.9∗14.1±1.3∗#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杓型组比较;1 mmHg=0.133 kPa。

变量杓型组(n=102)非杓型组(n=114)P白天收缩压 p/mmHg143.7±16.9149.8±22.20.09白天舒张压 p/mmHg86.6±10.790.1±16.40.18白天动脉血压 p/mmHg98.5±11.2102.5±17.70.15夜间收缩压 p/mmHg120.0±21.8145.9±24.8<0.001夜间舒张压 p/mmHg71.7±11.283.4±19.0<0.001夜间动脉血压 p/mmHg81.9±11.296.4±20.8<0.00124 h收缩压 p/mmHg136.8±15.5148.4±22.10.00124 h舒张压 p/mmHg81.8±10.288.1±15.90.01224 h动脉血压 p/mmHg93.3±10.5101.0±17.00.004夜间收缩压下降比/%15.2±4.82.6±5.8<0.001夜间舒张压下降比/%17.8±6.45.6±7.9<0.001

RDW/% RDW/%图1 非杓型组的RDW值与夜间血压下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高血压是全球死亡重要原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独立且类似地预测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损伤。但是,具有相同水平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患者中靶器官损伤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夜间血压下降是一种生理状况,夜间血压下降低于10%的被称为非杓型血压,而其他被归类为杓型血压。虽然非杓型高血压和终末器官损害之间仍存在争议,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非杓型特征与心血管不良后果密切相关,并增加靶器官损害[4]。VASUNTA等[5]一项针对中年人群的研究中,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非杓型高血压独立相关。FARMER等[6]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速度在非杓型中比在杓型中更快。在另一项旨在研究[7]杓型和非杓型之间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差异的研究中,发现非杓型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显著增加。从临床角度来看,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中风和心肌梗塞等不良后果的患病率较高。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循环红细胞大小变化的数值测量,值越高意味着红细胞大小的异质性增加。最近研究[8-9]表明,即使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较高的RDW与心力衰竭、稳定型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TONELLI等[10]报告了患者RDW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有人强调RDW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和中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本研究评估了杓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RDW。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的RDW水平更高,而且与杓型相比,非杓型的RDW水平更高。在RDW与杓型/非杓型高血压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笔者发现非构型组RDW值与夜间收缩压血压下降比存在负相关。RDW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心血管不良后果和死亡率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最合理的假设是RDW升高可能反映潜在的高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可以抑制骨髓功能,导致未成熟的红细胞进入循环,循环中更多混合未成熟的红细胞导致更高的RDW[11]。非杓型高血压中更高的RDW反映了在非杓型高血压中可能存在多种生理损伤。本研究尚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1)本研究患者样本量较小;2)未研究RDW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也未研究RDW对研究人群中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不能确定非杓型高血压的不良预后与RDW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之,本研究表明,与杓型高血压和正常血压相比,非杓型高血压具有较高RDW水平,RDW或可作为非杓型高血压状态的监测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高RDW在非杓型高血压中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收缩压红细胞心血管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