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H小学游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2019-07-26曾美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5期

曾美婷

[摘要]本文以学校开发社区资源,创设FSC联合会机制,建立校外课程基地为载体,借助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开拓游学课程活动天地,进行游学课程探索,抵达教育的本质、儿童的本性、学校的本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为游学课程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游学课程 开发与实施 FSC

一、小学游学课程背景

游学是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有目的地到另一个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感悟。我们看见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看见我们。从孔子两千多年前开“游学”之先河,亲率众弟子周游列国,以求开阔眼界,增进学识,培养品质,此乃从“课程”的高度设计和实施“寓学于游”的教育活动,游学精神便是起源于此,故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被称为传统游学的起源。

(一)游学课程开发不足

长期以来,学生活动大多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呈现线性结构,局限在学校围墙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区资源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校、家庭、社会多维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难以形成教育合力。由于教师游学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不重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社区资源,而导致大量社区资源不能被及时加工、转化和进入游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学生在长期的共性要求下,“个性”“创意”未得到良好培养,慢慢地,让最应绚丽缤纷、具有开放性的学生教育也走上了“归同”的路径选择。

(二)重游轻学目标模糊

虽然很多学校把游学课程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之中,但一些学校缺乏对游学课程的精准认识,对其目标缺乏系统的考量,对游学规划比较随意,不少学校组织的游学课程陷入了“只游不学”“重游轻学”的怪圈,停留在参观、合影留念等表层活动上,失去了它应具备的意义。

游学课程实行之前,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制订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学生提出诸多要求,以致将本该轻松愉快的旅行变成了机械、急躁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在开展过程中,学校也大多从安全、纪律考虑,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限制。很多学校把游学课程当作实践活动课程来开展,但忽视了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生具有自主性,被过多限制的游学课程丧失了活力,同时也失去了其特色。

(三)评价片面反思不足

一些学校对游学课程的认知度不够,常常是组织完活动就直接完结,缺乏活动后的评价反思。游学课程不仅仅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注重学生对自我表现的分析。游学课程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学生的行为表现都应该成为游学课程的一部分。然而,大多数学校制订的评价体系不够具体和完善,因此很多关键点很难被有效反馈。同时,教师往往对游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探究能力等不能全方位地考查和评价,又或者教师被学生以往的行为表现所影响,对其评价带有主观色彩,从而使评价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

二、XH小学游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XH小学游学课程内容设定

确定不同的游学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学目标的实现,围绕课程建构,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开发游学內容: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历史文化追寻,感受民风民俗;亲子远游,体验温情;放眼全球,融通国际理解教育。四个方面内容相辅相成,能切实提高学生了解社会、专注探究、合作分享的能力。

游学课程设置总体上有统一的安排和要求,要想对游学目的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必须采用多种探究方式去观察、记录,自主设计出有着千差万别的具体游学课程方案。因此,在“星河创游单”设置课上,学校选定了“小学各个年级每学期的游学活动基地”,确保每个游学基地只去一次,以保持新鲜感;结合学校学习的节奏,充分发挥调节功能,每学期安排4-5次游学活动,每次具体活动都制订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FSC(家庭、学校、社区联盟)游学机制

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XH小学在游学课程之路上形成了独特的“幸福模式”,呈现出别样的迷人风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可。下面将以XH小学为依托,结合其游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进行具体阐述。为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建设中来,将教育视野定位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成立了首个FSC联合会(family家庭,school学校,commu-nity社区),构建学生校外课程基地的物化网点,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把实践教育向社区教育渗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工作系统和学校、家庭、社区沟通渠道。这个“创想城”由FSC联合会组织,分设三个分会:家长委员会、学校发展协会、创想教育研究中心。

学校以开放悦纳的姿态,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在1400多名家长中优选15名成为校级家长委员会,星河集团发起创想教育研究中心,学校成立星河发展协会,在全区遴选企业、事业、研究所等单位作为我校对应的课程基地,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同时,聘请基地导师与顾问,让学生与农学专家、科技专家、生命专家等面对面做交流,全面拓展学生素质。

为了保障游学活动的安全有序,FSC专门制订了包括“步行、交通、居家、酒店、水电”等30多个专项安全预案,构建了“活动前有学习培训、活动中有高度执行、活动后有总结完善”的学生游学课程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各项游学课程活动的“零事故”。

(三)FSC游学课程基地形成

经过宣传,学校、社区、家长们明确了FSC成立的意义,积极申报所能提供和开发的社会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学校发展协会与家长委员会经过调查了解,选择适合学生们活动的课程基地,然后多方努力,与相应的机构取得联系,进行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把可以作为备选的课程基地由家长、学生、教师投票选择,最终确定了古淹城遗址、凤凰谷、武进博物馆等86个首批创想课程基地。

XH小学与首批FSC野外基地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校外社区资源的开发,以前瞻的眼光、开阔的视野、独特的思维,让社区的每一个场所成为学生课程的基地,让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成为学生游学课程的摇篮,使游学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XH小學游学课程的实施

小学游学课程如何开展,具体到如何选择主题,如何与国家课程、学科任务结合起来,如何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辨别、探究、思考、归纳、总结、吸收,最终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值得我们深思。

(一)课程基础系统的顶层设计

在游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XH小学充分发挥“雁阵”和“从游”文化作用,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深度剖析,明晰战略目标,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依托每学年游学课程部署及星河创游单,每月开展相应活动,构建以学生创想教育为核心,通过主题化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创想城”活动模式,形成“立足社区、自主模拟、快乐实践”的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从而初步建构了独特龙城文化特色的游学课程,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游学课程体系。

学校以典型引路、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例如,让每个年级组研制、共享星河创游单,游学前后对照游学手册,积极落实各个环节项目;活动后要及时总结,做到使用一次就修订一次,达到日臻完善。一次一次的经验累积不但将课程锻造好,而且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们的课程开发能力。课前学习、现场游学、总结反思三大版块,从整体上确保了游学课程的科学系统性。

(二)全面育人的多彩教育路径

在与外界信息的撞击交流中学生自发主动地获取知识。学校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星河创游手册》,其中加人教师、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评价。这个手册包容性强、涵盖面广,除了常规课成绩外,更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因为这些评价是从身边的“教育泥土”中自然生发的“芽”,因此也是游学课程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游学课程评价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在课堂教学以外,与师长或同伴精心策划和组织;二是通过游历形式,围绕预设的项目主题进行自由研修。

例如,在进行交通陋习课程研究时,学生们将课堂上所了解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先绘制“寻查小组”思维导图,该图明确课程目标、任务分配,并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实地采访一线工作交警——小天爸爸,了解到商场、超市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点,上下班高峰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交通陋习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处理方案,如加大交通安全意识宣传力度,让大家知道交通安全事关每一个生命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装电子眼,曝光各类交通陋习;增加交警执法力度,增加交通志愿者维护交通秩序等。通过游学活动,将浅层的文明交通意识内化为行动,这无疑是一条很好的教育路径。

通过游学,学生走出课堂,动手动脑,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把书本上“死板”的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灵活的能力;把书本上固定的文字,变成了“心海”里流淌的素养。深度的游学体验,让学生终生难忘,每一次游学课程都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塑造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