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特色项目到特色校园文化

2019-07-26周祥林应从祥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南京市校园文化机器人

周祥林 应从祥

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化的办学追求,是学校物化环境和精神风貌的显性呈现与隐形积淀。校园文化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一系列范畴,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育专家成尚荣认为:“文化就是人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教化人。”所以文化具有教育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促进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教育性更多的是潜移默化。

本校基于校情,以学校科技特色项目为突破口,积极营造科学特色环境氛围,进而打造学校科学特色文化,努力使科学文化建设更具生命力、生长力和可持续性,也因此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下面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基于校情,找准特色项目

本校于2003年建校,坐落于国家级高新产业园——江宁高新园区,紧邻江宁大学城、园区科创中心,是伴随江宁高新园大开发孕育而生的新建学校。学校周边集聚了南京众多知名高校和高科技企业,具有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建校之初,就紧扣校名——“科学园”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提出“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打造“科学教育”办学特色,以培育“健体、善德、真知、美行、创新的科小学子”为具体培养目标,着力创设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引领学校科学办学、教师科学施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形成学校科学教育文化特色。2005年,学校积极与周边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互动,充分发掘本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资源优势,引进了学生机器人教育项目。以学生机器人项目为突破口在科学教育及科技特色打造方面深耕细耘,砥砺而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因科学教育成果突出,学校在2010年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依托学校科技特色和学生机器人品牌,学校于2015年成功申报了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并申报了多项课题研究。正是基于校情,学校明确了科学特色项目,并为后期的校园文化特色打造设计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正是找准了特色项目,学校咬定目标,栉风沐雨不断超越,校园特色文化才初步彰显。

二、基于项目,营造环境氛围

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过程,没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文化的形成将是无源之水;生硬地移植或打造,也不能融入师生的血液中去,反而很容易陷入有形无神的境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首先需要有形的物化环境,包括一些特色场馆,让特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一进校园就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

学校重视物型文化的建设。早在2012年学校投资100余万元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学生机器人活动中心。2016年以来学校围绕科学特色文化,每年都有专项建设,先后投入200余万元进行物化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有形的文化氛围。

三、基于文化,设计活动开展

1.重视课程活动建设,让文化建设常态化

硬件的投入仅仅有了物质的基础,科学特色文化环境的氛围有了,并不表示学生就具备了科学文化的素养和气质,课程才是影响学生素养、營造学校文化的重要因子。特色文化的建设需要课程做支撑,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在课程中在课堂中实施特色教育,开展特色课程学习,文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继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观念。

机器人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课程,学校早在2010年开始编撰校本机器人教材,至2016年已完成《小小工程师》和《与机器人交朋友》两套校本教材。2017年寒假,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再次结合stem课程编写第三套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创意电子设计》,以及仿生机器人校本教材《科学园小学校本教材之仿生机器人》。其中《创意电子设计》不仅运用于学生社团,还作为四年级学生的普及教材运用在地方课中;《科学园小学校本教材之仿生机器人》作为社团教材,在学生的使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选拔优秀学员参加相关竞赛获得优异成绩。2018年底第四套机器人校本教材《智能衣架》也已基本编印完成。除机器人校本课程外,学校三模课程也相对成熟,2017年下半年,学校组织相关教师根据日常航模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及省市区航模比赛的项目、规程,编撰了《科学园小学航模教材》,航模教材包括纸飞机、木质飞机、塑料材质橡筋动力飞机等内容,丰富了学校校本科学特色课程。

校本的科学特色课程是落实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学校科学特色文化的主阵地,当然课堂教学也是重要的途径。学校以“科学育人”为办学理念,“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构建小学区分性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除了科学课外,语数英等文化课也采用符合学情、教育规律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科学施教,渗透科学文化因素。学校从2016年至今承办省、市、区级科学学科展示活动4场,其他科学活动总计20场。

2.强化体验活动开展,让文化建设特色化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丰富的活动强化,只有在亲历活动中,学生才能进一步感悟、体验和认识学校文化特色。习惯的习得或思想观念的形成也需要一定周期的训练或较长时间的熏陶,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发展特色素养和品质。

学校重视系列化学生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15年,科技节也承办了15届。2016年的科技节学校邀请的《科学大众》杂志社以“科技大篷车”的活动形式走进校园,给科小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科普盛宴。2017年的科技节学校更加重视,12月14日科技节首日下午,学校科学教研组在室内体操场组织了隆重的开幕式。东南大学吉姆工厂的工作人员应邀来校表演,学校还精心编排组织了精彩节目穿插其中,全校5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的活动,其他学生则通过视频直播收看。整个科技节历时一个月,全校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活动共设计了十多个项目,确保人人能参与,人人有收获。

每年的科普周也是学生向往的节日。2018年的科普周,学校与区科协主办,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合作,共同邀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柏教授为科小四年级的学生们做了一场有关机器人知识的精彩讲座。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走出去,到社会上的一些科普基地参观,如2018年科普周期间,组织三(3)班全体学生到南京市科普示范基地——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普基地,考察体验该公司生物制药的过程;组织五年级部分学生与社区合作,走进“渔舟寨”开展科技航模训练营活动……每一次活动学生们都流连忘返,更对下一次的活动充满期待。

除了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学校还利用平时的社团活动,培育学生的科技兴趣与特长。目前学校有精品科学教育社团共计10余个,其中智能机器人社团、仿生机器人社团、航模社团、生物百科社团已成为学校非常热门的品牌社团。

学校结合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周活动,每年寒暑假开设机器人夏令营或冬令营。机器人活动中心面向有兴趣的学生和家长开放,学生只要自购必备的耗材就可以自主报名参加学校的公益培训活动。

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除学校传统的特色参赛项目——各级各类学生机器人大赛外,其他经常性参赛的常规项目有: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市区五小竞赛、市区科技创新大赛、市区三模竞赛,等等,参加的项目繁多,人数众多,成果累累,彰显了学校科学教育的特色。

四、文化育人,打造品牌效应

2016年以来,学校科学教育成果丰硕,与科学教育有着直接关联的市级以上各种荣譽称号有:江苏省仿生机器人教育基地、南京市Stem实验学校、南京市科技校园、南京市科普示范基地、南京市创新实验室、南京市科学学科课程基地、南京市优秀科学教研组等。

2016年学生参加国家级科技竞赛5个,参加省级各项科技竞赛获奖34个,参加市级科技竞赛获奖52个,参加区级科技竞赛获奖27个。2017年参加加拿大“中加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大赛”2人次荣获季军,参加全国机器人竞赛8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参加省级科技竞赛34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参加市级科技竞赛20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参加区级各项科技竞赛55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2016年以来,教师申请的与科学教育教学直接关联的课题5个,相关科学教学的论文发表11篇,区级以上获奖15篇,区级以上公开课12节。应从祥老师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中开设展示课,应从祥、杭德宝老师参加的“一师一优课”被评为教育部优课,杨露老师参加的“一师一优课”被评为省级优课,杨露老师参加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南京市实验操作比赛均获一等奖,杭德宝老师参加南京市说课比赛获二等奖,杭德宝老师由于成绩突出还被评选为江宁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罗瑞敏老师参加江宁区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需要引导,弥散在校园里的特色元素,缺少顶层的设计和引导,只能是零散的碎片和载体,不能成为水到渠成的环境场,更不能形成广大师生特有的特色素养或特色品质。校园特色文化体现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活动开展等各个方面;校园文化是一种个性显现,既表现于学校外在的物质形式中,也表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特征及教育对象的行为中;校园文化还是一种定式,文化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靠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稳定的气场,逐步产生渗透力和影响力;校园文化更是一种品位,体现学校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体现一种魅力和魔力,最终发展为一种品牌。

猜你喜欢

南京市校园文化机器人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