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望理论视角下辽西地区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7-25田海亮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辽西村官激励机制

◎田海亮

2003年6月,团中央等单位在全国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牵动下,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推动青年人才资源向辽宁省欠发达地区合理流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助推辽宁全面振兴,在辽宁省委、辽宁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辽宁省团委联合省教育厅等单位,结合辽宁省情实际,发起并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招募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我省西北部贫困地区从事为期两年的教育、卫生、农技、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2006年,人事部等八部委又联合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根据辽宁省已先期启动实施辽西北计划的实际,从2006年6月开始,省委省政府将两项计划合并实施,统称为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2008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工作。辽宁省委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开始实行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到2017年,辽宁共选派4000余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开展工作。

一、辽西地区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访谈形式为辅开展。此次调查对象以辽西地区为样本,共选取锦州义县、阜新彰武县、朝阳凌源市、葫芦岛建昌县4个市(县)。内容如下:(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学历、服务年限、有无农村经历、聘任职务、待遇等,主要调查不同类型大学生村官在激励期望、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2)激励机制现状。包括了职业满意度、激励政策、职业规划、工作环境等方面,主要调查大学生村官对各激励因素的认知程度和这些因素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贡献率的反映,以期为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持。共发放问卷13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25份。

(二)样本结构

(三)数据结果

表1 样本结构分布

1.工作满意度评价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有良性认知的心理感受。对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测量法,从工作本身、工作条件、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等几个维度来反应工作满意度。

表2 工作满意程度情况%

从总体工作满意度来看,选择比较满意以上的占69.9%,满意度一般占24.8%,不满意占5.6%,总体满意度不高。从工作内容满意度来看,选择比较满意以上的占72%;从发挥作用满意度来看,选择比较满意以上的占74.4%;从政策落实满意度来看,选择比较满意以上的占80.8%,处于中上水平,说明对政策落实满意度比较高;从激励机制满意度来看,比较满意以上的占56.8%,满意度水平偏低;从工资收入满意度来看,比较满意以上的仅占43.2%,是几个维度里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实际调查还发现一些地区执行政策有偏差,部分大学生村官收入根本达不到规定标准,同时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也没有落实,大大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从考核机制满意度来看,比较满意以上的占66.4%,满意度水平一般;从工作环境满意度来看,比较满意以上的占64.8%,满意度水平一般。

2.职业规划评价

职业规划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计、通道设计,了解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规划,有利于有的放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从选择动机评价来看,选择“建设新农村,实现人生价值”和“积累经验,为从政打基础”高居前两位,分别占64.8%和64%。可见选择动机既有出于社会责任感的考虑,也希望通过大学生村官工作,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多被聘为村支书助理或村长助理。一般从事文字工作,撰写总结材料,调解村民矛盾纠纷,宣传国家政策、传达各项事务;党员村官还会协助村委会做一些党务工作。

从期满后职业选择来看,选择报考公务员的高居首位,占72%,这与选择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基本一致。有17.6%的人选择续签继续留任,并希望有机会进入村两委委员。选择创业的占10.4%,可见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不高。缺乏合适的项目,创业方面的知识以及启动资金是影响创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既要从满足大多人期望出发,为报考公务员提供有利条件,也要引导大学生村官转变观念,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对激励现状认知评价

行为科学认为,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则由需要产生。需要是人对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性的动力和源泉。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期望是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完善的基础。所有感受到的激励措施中,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扶持的感受度最高,占74.4%。结合感受到的激励措施以及大学生对激励机制的期盼,而与绩效挂钩的考评机制感受度非常低,仅占4%,同时对建立与收入挂钩的绩效机制的期盼值最高。不难看出在工作满意度评价中考核机制满意度表现一般的原因。绩效考核主要考核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情况和工作期间的总体表现,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县委组织部对考核成绩前20%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通报表彰;对考核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乡镇党委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解聘其合同,但实际考核中存在考核内容不易量化,数据没有说服力,结果不与收入挂钩,大大制约了绩效考核的实际作用。

表1 感受到的激励措施

从激励期望来看,大多务实且与工作密切相关,易于在激励机制中得到体现。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针对性的培训、发挥个人特长的平台、村民的尊重三个因素在大学生村官看重程度靠前。

二、辽西地区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绩效与报酬的冲突

绩效考核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来衡量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绩效考核评价中,只有4%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感受到与收入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表现、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提供信息反馈,但对大学生村官的工资福利、职业发展不能提供依据,由于缺乏联动机制,没有与考核结果挂钩的激励机制,从领导、村民到大学生村官本身都对考核结果缺少期望,考核者做老好人,被考核者敷衍了事,导致考核结果不能真正体现大学生村官的真实能力水平。

(二)报酬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从价值角度来看,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农村,收入水平按照基层公务员转正定级后的工资水平确定,而我国目前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主要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由上级财政支持,绩效工资主要由地方财政解决。大学生村官只能保证财政支持的部分,其收入水平可想而知,收入水平的调查结果也对此作了很好的印证。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的影响,辽西地区大学生村官回报率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调查显示仅有43.2%的大学生村官对目前的工资收入比较满意。大学生村官收入大大低于同期在职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必然导致大学生村官的不满意感。

(三)保证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初衷是希望具有先进知识的大学生到农村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政策在落实时产生了偏差,部分大学生村官被留在乡镇政府工作,做一些琐碎的具体杂事,处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边缘;虽是村官,却得不到村民的认可。使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感上出现困惑,从而影响到对自身工作的态度。导致村官政策出现部分偏差。根据现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服务期满后的出路有重新择业、自主创业等。大学生村官经过几年的农村基层工作,自身知识能力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又有愈加激烈的就业形势。这样势必会造成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前途的担忧,从而影响到其目前工作的心态和表现。

三、完善辽西地区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强化期望动机,提高期望概率

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目标是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基础。制定目标要符合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联以及限定完成时间五个原则。国家在制定大学生村官政策时要确定总体目标,省级政府作为具体管理部门,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保证实施方案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建立保障机制,大学生村官政策也要把政策吃透,保证目标的实现。各方面之间加强沟通和意见反馈。同时,组织目标的设置也要兼顾个人需求。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机制,确保期望效价

根据岗位特点制定绩效评价指标。考核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作风等。根据岗位特点,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明确考核周期,把月、季、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沟通及反馈渠道,将沟通与反馈落实到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大学生村官的薪酬、晋升机会、精神鼓励等挂钩,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动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施差异化激励,满足不同大学生村官的需要。设计多样的激励内容,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发大学生村官努力工作,获取自己所期望的奖励。

(三)把实现“动力”值的期望扎根在基层,提高期望能动性

由于辽西地区较差的区域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辽西地区农村工作环境尤其艰苦。高素质人才多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少有青睐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辽西地区,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一大难题,因此,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公共政策,建立向辽西地区倾斜的人才导向机制,逐步提高辽西地区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标准、建立辽西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补贴等等,促进高素质人才向辽西地区流动。同时,根据辽西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多选聘一些在农业专业上有特长的大学生村官,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对服务期满后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真正做到大学生村官招得来留得住,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层管理队伍的面貌。

(四)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创造良好的期望工具性

第一,建立激励机制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后,要建立激励机制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管理部门必须从组织保障方面,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落实好国家与各级政府赋予大学生村官的各项优惠政策。第二,积极引导,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村两委会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上积极配合,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基层管理中,共同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第三,落实退出机制,解除后顾之忧。建立退出机制,实现大学生村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模式。同时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好组织关系、户籍、社会保险等,确保其退出后能够顺利重新就业。

猜你喜欢

辽西村官激励机制
唱村官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史前勤求索 辽西秀芬芳——纪念索秀芬先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