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商都视角下都市农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2019-01-08◎袁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化生态农业郑州

◎袁 清

一、引言

在国家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基于对郑州基础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向的统筹考虑,通过对芝加哥、法兰克福等国际都市建设经验的借鉴,河南省政府和郑州市政府做出了把郑州建设成国际商都的战略部署。《郑州建设国际商都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国际商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其中初级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达成小康社会,让城乡间、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以及农村与城市贫穷人口问题得到解决,实现自然、公正以及和谐的现代农业城市。在通过构建现代农业城市助推国际商都建设的过程中,发展生态化的都市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都市农业生态化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国际商都的城市形象,而且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有效缓解优质农产品不足等结构性农业矛盾,同时可以通过农业空间的优化节约,为国际商都的多层次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20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一个新型农业模式,都市农业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各界对都市农业的概念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是一种包括从生产、加工、运输、消费到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服务的完整经济过程。与传统农业相比,都市农业的显著特征是与所依托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它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农业和城市发展的依存关系来看,都市农业并不特指某个农业形态,而是强调农业和城市共生发展的理念。简而言之,都市农业产生于城市化进程中,并服务和依赖于城市化建设与发展。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当下语境中,都市农业从本质上看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城市为服务对象,以规模经营为条件,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

二、国际商都建设背景下郑州都市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必要性

从2002年郑州市政府初拟以《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渔业发展规划》为核心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以来,经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2011)、《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2012)、《关于推动全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郑州都市农业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以郑州市区为中心,辐射新郑、巩义、新密、荥阳、登封、中牟、上街等地的“城市型、近郊型、远郊型”立体都市农业格局。从形式类别来看,郑州都市农业主要包括现代休闲农业、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休闲农庄、农业生态园、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等形式,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惠济花卉示范园区、郑州现代农业服务业示范区、花园口农家乐示范基地、荥阳沿黄河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汇鑫农业示范园、中牟现代草莓农业示范区、新郑红枣产业农业示范区等。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郑州城市化进程,为郑州商都形象的构建和维护做出了贡献,但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都市农业相比,郑州都市农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其中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生态化建设方面还需大幅完善。

第一,缺乏前瞻意识的整体规划。近年来郑州都市农业虽然在数量上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科学规划意识不强,造成了空间格局不合理、功能单调重复等不良现象。郑州现在的都市农业格局基本是不同时期政府政策导向的直接体现,而不同时期的政策欠缺一种应有的内在一致性和延续性,从而就让都市农业格局出现了“前后混搭”的失衡现象。缺乏前瞻性长远规划的都市农业建设一方面造成了土地等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郑州固有的“人多地少”矛盾,另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影响了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的是,都市农业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真正满足城市化发展的各项需求,它只是以相对饱和之势满足了部分需求,而对于高品质的需求来说依然显得无可奈何,即出现了典型的都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第二,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农业污染并不是造成近年来郑州雾霾现象严重的主导因素,但农业活动的负外部性的确对郑州生态环境与其它产业以及居民生活带来了危害。首先,农业生产中滥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无机物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体和日常食用的农产品,给人类生命带来了威胁。其次,动物饲料添加剂、难以降解的农用地膜等农业有机物同样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另外,未被有效处理的动物粪便、焚烧的秸秆、加工企业排放的粉尘等农业固体物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郑州都市农业还没有完全走上集约型的现代农业之路,其粗放的生产方式势必会带来过量的污染物排放,影响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第三,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都市农业的生态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然而郑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还不成熟,特别是在生态化服务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一方面,农业生产者的综合素质较低,不仅缺乏应有的农业生态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而且普遍缺乏农业生态意识,无法与都市农业的生态化发展方向保持同步一致,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没有足量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来培养兼具生态知识和意识的都市农业人才。另一方面,包括郑州在内的大多数国内城市,基本都缺乏一些专业的农业生态服务企业或相关机构组织,比如专门的农业秸秆处理机构、农用地膜处理机构、农业污水处理机构等。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产业体系不完善,加上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少、内容单一,导致农业生态服务供给不足,严重影响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农业示范区的示范引领性不强。郑州一度把都市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作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现有的农业示范区在“示范引领”层面并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就客观层面来看,由于交通等配套设施的不足,使得原本具有“示范效应”的农业园区由于“无人问津”或“门可罗雀”而无从展示优势特色。从内容来看,建成的多数都市农业主要局限于生产功能,这无法真正吸引大量游客进行体验,也就没有太大的示范价值。从游客或市民层面来说,不少人对都市农业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一旦示范区宣传不到位,就会导致大量潜在客源流失。

三、国际商都视角下郑州都市农业生态化发展对策

国际商都建设战略的提出一方面表明了郑州市政府和河南省政府响应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决心和落脚点,另一方面是对郑州城市化进程的肯定,标志着郑州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升级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导向构建生态化都市是大势所趋,而作为与城市发展休戚与共的都市农业来说,自然需要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虽然国家和地方都对郑州都市农业提出了生态化发展要求,但在现实层面,郑州都市农业距离真正的生态化建设还有不小差距,因此郑州市政府以及河南省政府应当紧扣“建设国际商都”的时代精神,围绕战略规划纲要部署的目标,按部就班地推动都市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第一、重视整体科学规划。在国际商都建设的大框架下,郑州都市农业生态化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商都”的基本导向来打造提升郑州的国际商都形象,要在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切实做到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典型示范与逐步推进相结合、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要求,突出生态农业建设。在中心城区所处的内圈层,重点建设或改造休闲都市生态农业或生态农业主题公园;在城市郊区所处的次圈层,重点建设科技示范型都市生态农业;在郊县所处的外圈层,重点建设具备差异竞争优势的多样化生态农业、生态农场等。

第二、以标本兼治的形式治理生态环境。首先,要在围绕国际商都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生态农业发展政策来引导鼓励生态农业的全面开展,确保涉农企业和机构严格按照预定的生态目标和生态要求开展涉农生产管理活动,从源头上实现真正的绿色化生产,其中一定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其次,对于不符合生态标准的既有都市农业项目,政府一方面要通过补贴政策鼓励其转型升级,实现生态化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要严格监控其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严惩,以震慑形式减少或杜绝类似的生态破坏行为。

第三、完善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都市农业的生态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众多的社会工程,需要与之配套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首先,政府需要协同财政金融机构建立专门的财政信贷服务中心,通过相关优惠政策保障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支持。其次,政府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创建专业化的生态污染治理企业或机构,为都市农业活动中的诸多污染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另外,政府要建立集监管与认证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既要确保真正符合生态标准的企业进入都市生态农业市场,也要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始终处在可控状态。

第四、重视都市生态农业人才建设。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优厚的待遇政策吸引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生态农业专业管理人才进入都市生态农业领域,逐步改变多数都市农业生态智库建设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政府要协同专业机构对广大都市农业从业者进行科技培训,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生态意识方面不断提高,为都市农业的生态化落地奠定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生态化生态农业郑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