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用于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卫一宾1,马敬伟2(通讯作者)

2019-07-241韩城市人民医院陕西渭南71540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分叶征局灶性病变

(1韩城市人民医院 陕西 渭南 715400)

(2陕西省康复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肺腺癌属于一种肺癌组织亚型,在临床较为常见,确诊后只有17%的5年生存率。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切除肺叶组织病理学浸润性对肺腺癌患者的预后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本研究对CT用于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患者114例(270个病灶),其中男性42例,女性72例,年龄42~72岁,平均(55.3±9.6)岁。在既往史方面,长期吸烟22例,长期接触粉尘4例;在就诊原因方面,胸背痛10例,有呼吸系统症状10例,体检发现72例;在结节数量方面,82例为2个,22例为3个,10例为4个。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CT检查;②均接受手术治疗;③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MLA;④均为多发病灶。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肿瘤病史;②有手术禁忌症;③合并精神病史;④单发病灶。

1.3 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仪,管电压、管电流、FOV取值、准直、扫描层厚分别为120kV、250mVs、320mm×320mm、64mm×0.625mm、0.5mm。将患者病灶部位、密度、形态等基本特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等各种特征记录下来,对磨玻璃结节进行判定,包括部分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

郭世萍

(临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临沧 677000)

表1 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CT征象比较[n(%)]

1.4 病理诊断

连续切片、HE染色病理标本,依据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标准(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IASLC等联合发布)确诊:(1)不典型肺瘤样增生(AAH)。局灶性病变,直径在0.5cm及以下,上皮细胞沿着肺泡或呼吸性支气管壁生长,呈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无间质性炎性反应、纤维增生;(2)原位腺癌(AIS)。局灶性病变,直径在3.0cm及以下,肿瘤细胞无浸润,沿肺泡壁不断生长;(3)微浸润腺癌(MIA)。局灶性病变,直径在3.0cm及以下,腺癌浸润灶在0.5cm及以下,细胞贴着肺泡壁生长;(4)浸润性腺癌(IAC)。局灶性病变直径、病变浸润范围分别在3.0cm及以下、0.5cm以上。浸润前病变包括AAH、AIS。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114例患者270个病灶的CT征象分析

114例患者270个病灶中,168个为圆形或类圆形,72个为毛刺征,58个为空泡征,94个为分叶征,44例为血管集束征,228个为瘤肺界面清楚,分别占总数的62.2%、19.3%、21.5%、34.8%、16.3%、84.4%。

2.2 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CT征象比较

114例患者270个病灶中,78个为浸润前病变,144个为微浸润腺癌,48个为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患者的部分实性结节比例显著低于微浸润腺癌、浸润前病变(P<0.05),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部分实性结节比例显著低于微浸润腺癌(P<0.05);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患者的纯磨玻璃结节比例逐渐降低(P<0.05),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例逐渐升高(P<0.05);浸润性腺癌患者的分叶征比例显著高于微浸润腺癌、浸润前病变(P<0.05),但微浸润腺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分叶征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浸润性腺癌患者的瘤肺界面比例显著低于微浸润腺癌(P<0.05),显著高于浸润前病变(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明[2],对磨玻璃结节样多灶的CT征象进行全方位分析能够将有利的数据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术前确诊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本研究结果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说明CT用于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诊断中的价值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叶征局灶性病变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MSCT征象与Ki67、PKM2、SPIN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叶征在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