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移动短视频App用户使用动机与使用意愿研究综述

2019-07-23蔡舒亭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研究综述

蔡舒亭

摘  要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移动短视频App是一种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开发的视频应用,用户可以使用该类应用进行拍摄或者观看长度在1分钟左右的视频,并且可以点赞、评论或者分享至社交网络平台。在知网上将“移动短视频”和“使用与满足”以并含关系进行检索,又因部分文献借用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但并未提及该词,又将“移动短视频”分别与“使用动机”“使用意愿”进行组合检索,最后共检索得文献54篇。筛去无关文献和重复文献后,最后共得文献43篇,其中期刊28篇,硕士论文14篇,会议论文1篇。对以上文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研究者应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交叉学科,创新研究设计与框架。

关键词  使用与满足;移动短视频App;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16-03

1  理论基础与理论应用形式

基于杨雅芬和李广建所提出的理论应用形式的分类,本研究将已有文献所使用的理论归纳为以下四种理论应用形式(见表1):单一理论、理论扩展、理论整合、理论组合[1]。已有文献大多采用单一理论,除了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外,技术接受理论、期望确认理论的使用频率也较高。

2  对移动短视频App用户使用动机与媒介期待的探讨

基于甘春梅、梁栩彬、李婷婷所归纳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框架[7],结合分析已有文献,用户对移动短视频App的使用动机主要可分为获得认知需求、情感需求、个人整合需求、社会整合需求、舒缓压力需求五大方面(见表2)。

用户对移动短视频App的使用动机是多变的。一些用户将移动短视频App当成知识获取的工具。移动短视频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海量信息,但同时“去中心化”的信息分发模式弱化了“把关人”的作用,良莠不齐的内容让用户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甄别信息的真假与优劣。[15]移动短视频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模式不是单向的,用户接受信息的同时会对信息重新编码,再将解码后的信息反馈给媒体,由此形成具有交互性特点的“双向”传播模式[8]。肖睿认为,微視频“去中心化”和“去专业化”的方式让受众获得了隐匿身份并给他们带来了解放感,网络虚拟社区多点对多点的交互式传播互动带来的群体归属感消解了现实生活的孤独感[9]。短视频不再是作为网站的缩小版而存在,而是社交的再延续。

移动短视频App模糊了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之间的界限,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得以充分实现,公众有了更多的自我表达方式[10]。如短视频App的人像美化效果会让用户看到更美好的自我,并想得到更多人的赞赏[11]。移动短视频App的还具有舒缓压力的作用。孙明辉认为快手App满足了用户的审丑需求,用户通过与他人比较获得了自尊[12]。吴佳妮认为,用户通过窥探其他用户在镜头面前的表现或是明星在台下的形象,满足了自己的窥私欲,从而得到注意力的转换和压力的释放[13]。

移动短视频应用虚拟社区虽然与现实社会有着一定的重合性,但用户通过其自身行为所表达出来的线上形象并不完全相同。用户通过参与短视频话题,突破了时间、空间、人群的限制,参与线上活动变得简单有趣,更具参与感。

3  对移动短视频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对现有文献分析,可以将影响受众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分为认知性因素、情感(体验)性因素、态度性因素、人格因素、社会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六个方面(见表3)。

用户的个人认知和机体感知会影响其对媒介的持续使用意愿。感知有用性及娱乐性是两项显著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行为基本无影响[7]。陈晨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满意度和社会影响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按正向影响程度大小降序依次为:满意度、社会影响、感知娱乐性、感知有用性[2]。用户个体本身的差异会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如具有外倾型和开放型人格特征的人,使用短视频应用的频率会越高[9]。出于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心,用户会更在意自己的使用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移动短视频App本身的技术属性和特征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具有较大影响。用户使用移动短视频App的体验除了受短视频内容的猎奇性、植入的广告数量的影响,还会受应用的交互设计、视频的拍摄画质、网络速度等因素影响。戚旭然发现,“美拍”App的主流用户对于该媒介的依赖并非主要来自于社交功能与浏览视频功能,而是更多的来自于工具属性[14]。因此,保证用户对移动短视频功能性需求的满足是提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一步。

4  对移动短视频App中用户的探讨

4.1  对用户角色和地位的探讨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是信息的接受者,而在移动短视频时代,受众可以是生产者、参与者或传播者,甚至可以同时具备以上多种身份。孔宵将抖音的用户分为网红型、追随型和浏览型三类,认为三种用户对抖音的使用需求不尽相同,网红型用户更注重音乐、创意视频剪辑和创作;追随型希望自己能够和网红用户一样获得点击率和粉丝;而浏览型用户使用抖音短视频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与朋友有话可聊[15]。钱一然则认为,作为使用者的抖音用户会更关注内容的质量,其需求主要体现在娱乐和社交两个方面。作为生产者的用户则会更偏向于观察、模仿以及创新。而作为传播者的用户会选择搞笑或戳中内心痛点的视频进行分享,希望引起社交圈的共鸣,渴望被关注,从而获得自我满足[16]。短视频时代下,用户对于媒介的需求已经从原来单纯的观看变为观看与实践相结合,受众在接收媒介信息的同时也希望成为内容的生产者[17]。

猜你喜欢

使用与满足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微学习研究综述
传播学视角下微信的兴起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