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RFID技术与藏品管理系统的融合之道

2019-07-22李靖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RFID技术融合

【摘要】传统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主要以人工为主,为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带来了诸多困扰。RFID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先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博物馆藏品提升管理效率,还能降低文物损坏。目前,由于成本问题只是国内几家大型博物馆应用了该技术,但是因其管理效果优良,未来将会普遍应用在各个博物馆之中。

【关键词】RFID技术;藏品管理系统;融合

【中图分类号】G26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RFID技术是通过唯一的ID编码的识别,将其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统计、记录。在2018年成都学习过程中,笔者了解了这套系统,其应该成为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朝阳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拥有两大世界性历史遗产:世界性的自然遗产——中生代古生、植物化石宝库;世界性的人文历史遗产——享有盛誉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存。朝阳是“亿年龙脉、千年佛都”之城,是前燕、后燕、北燕三燕王朝都城。朝阳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以万件,这些藏品现仍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靠人工操作、记忆,靠纸记录。且其具体的管理模式也是因人而异的,每年清点库房藏品,都要持续几个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每次清点都会挪动藏品(看藏品编号),藏品受到潜在风险。

一、RFID应用于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意义

RFID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藏品管理模式,从藏品的征集入藏到上架入柜,藏品提用、出入库记录以及保护与管理等操作都将无一例外地真实记录下来。通过藏品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既能进一步保证藏品安全,也能全面了解藏品信息,为藏品的管理与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RFID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電子ID码是指通过编码的形式体现信息存储地址,在该地址之中存放着相关的信息。这种ID码是唯一的识别码,且无法在ID编码端进行修改。通过ID码调取数据之后,还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实现读取快速、修改便捷,有利于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

感应天线是指一种无线发射信号,通过该天线能够在ID编码与识别器之间传递数据。感应天线一般对信号识别具有唯一性,且距离较短,一般其他的信号不易对其造成干扰,保证了其工作的高效性与保密性。

读取信息设备,通过感应天线读取对应的ID编码,能够获取相应的存储信息。当信息通过该设备显示后,可以对其存储的内容进行更改。更改后的数据会通过无线网络将其传输到计算机数据库,也有一部分会暂时存储在读取设备之上,在连接计算机后再将数据进行传输修改。

朝阳市虽属中小城市,但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各博物馆有着非常丰富的馆藏文物。目前,朝阳博物馆的管理模式主要以传统藏品管理为主,依赖于保管员大量的重复劳动,以纸质标签、账薄为主,效率低下,出错率高,严重影响着藏品的保护质量和利用效率,在盘点过程中需要不断接触、移动藏品,才能看见藏品编号,对藏品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博物馆藏品对于研究和了解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藏品一旦损坏即无法复制,因此,优化现有的藏品管理模式、减少藏品的耗损十分重要。通过RFID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所有藏品的信息进行记录,对藏品进行无损害式的管理模式就显得极其必要。其具体流程为:首先对所有的藏品进行录入,录入时要注意藏品属性、数据的全面性,要包括藏品的出土时间、修复程度、保养周期等一系列的信息。在建立数据库之后,每次进行检查时,可以及时地更新数据库之中的内容,保证最终的数据准确可靠。这样不但能够大大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减少藏品的损坏率。

三、博物馆人工管理模式与RFID管理模式分析

(一)传统藏品管理模式分析

1.信息记录

在传统藏品管理的博物馆之中,藏品的有关信息无法从藏品本身直接获得,而是需要添加一些说明性质的文字,这就导致了藏品本身与信息的分割,给管理带来了困扰。如果直接在藏品上进行粘贴,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容易造成脱落。如果多个类似的展品的信息标签掉落,则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混乱,为后期的藏品维护与保养造成极大的困扰。如果直接在藏品上面书写,不但能够记录的信息极少,而且所使用的笔迹也可会对藏品造成一定的影响。采取悬挂牌的形式虽然能够记录更多的信息,但是,既不美观又过于简陋,同样容易出现掉落的问题。

2.文物记录

一般情况下,文物需要记录其自身的所有信息。单靠个别管理人员的记忆来进行文物的记录,不但有可能出现偏差,还有可能由于该管理人员不在,而其他管理人员无法确定文物信息。如果靠管理人员来对藏品进行逐件识别的话,这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且无法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3.藏品日常工作内容

(1)文物检索

在进行文物查找时,需要同时具备相应编号以及总的记录清单,如果只依靠藏品的名称进行搜寻,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正因如此,为了能够快速地找寻到目标藏品,需要将藏品的编号、名称、藏品位置信息同时携带。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工作人员大概的记忆位置,方可较快地找到藏品。当所,需要查找多个藏品时,还需要提前携带纸笔进行记录,然后再去寻找,以减少找寻困难。

(2)文物盘点

博物馆文物需要周期性的进行盘点,盘点时需要针对藏品的名称、编号、数量、品质与最终的总记录清单进行核对,如果有发生变化的情况要及时记录,这就意味着在进行清点的过程之中需要对藏品进行搬动或者拆解,这就增大了藏品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人工操作即便是有一定的规范要求,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失误风险,因此,给藏品的安全保管带来不稳定因素。

(3)文物的交接

由于文物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时,有可能会借调博物馆的藏品。这就需要选取一定数量的藏品进行外出借调,在选取展出藏品时,需要对藏品的详细信息进行记录,例如名称、编码、文物的完残状况等。在工作人员记录以后,还需要找到记录总清单进行及时登记,并手动制定出藏品借出的数量、种类,借出日期、归还日期等信息,有关单体藏品的信息需要在总清单上予以记录。由于人为不确定因素,有可能造成藏品信息或者借出归还日期的错误,这就给藏品的管理带来了风险,有可能最终导致藏品的损坏或者丢失。在将借出清单罗列之后,还需要与借展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对接,不但要将所有的藏品与借展单位一一核对,还需要详细地对每个展品的有关信息与属性进行交接,保证藏品的安全。当记录完成之后,出库时,还需要库管人员进行记录备案,并在归还日期来临时进行催还。该过程比较繁琐,流程效率非常低,而且风险较高。

(4)纸质清单记录

纸质清单是指登记每件藏品相关信息的记录本,该记录本不但包括了所有藏品的编码、名称、来源等藏品本身属性,还包括了文物的全部信息。由于需要记录的信息过多,因此,很多博物馆的记录本并不能完整地囊括藏品的所有信息,一些被研究出来的成果及历史价值也逐渐地被遗忘。由于记录本保管人员也存在着更换的可能,原有的记录人员与现有记录人员记录习惯存在差异,可能会给查找信息的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纸质的记录本由于是实体,存在着丢失的风险,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就面临着之前所取得的文物信息及研究成果全部付之东流。此外,博物馆管理人员一般难以接触实际的文物,因此,对文物本体缺乏一定的直观了解,这对其进行数据的书写也存在着困难。

(二)RFID藏品管理模式优势分析

1.快速记录分析

由于RFID最终的记录终端在计算机之中,还可以存储图片,这就为信息的记录提供了大容量与大空间,且其存储形式多种多种,除了普通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这为保存完整的文物信息提供了有效的平台。RFID使用电子标签在文物上进行记录,这种设备是通过天线进行信息的传输,因此,可以选择比较牢固的位置进行安置。此外,由于电子标签本身不需要电池,只需要读取设备靠近,通过无线电波转化为电能驱动芯片来发射信息,因此,该设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2.文物盤点过程安全快捷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如果对文物进行了保养与维护,需要及时的输入到总的数据库,这样在对藏品进行盘点时,只需要扫描藏品的电子标签,就能够马上找到藏品的所有信息。如果在盘点过程之中发现藏品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快速进行记录,这样能够有效、及时地更新信息。通过减少人为参与的过程,还能够提升藏品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3.日常工作之中的优势

(1)便捷化的文物检索

由于存在计算机存储终端与手持查找端,因此找寻某种文物时,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对文物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省去了翻看记录本的繁琐,使检索过程高效快速。RFID功能能够使文物的本身信息与文物结合为一体,既能够快速找到文物信息,又能够有效地甄别文物所在的位置。在文物的信息以及位置不明确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确定其大概位置,在电子标签发出蜂鸣声的辅助下,进行文物位置的确定。

(2)文物清点安全性

在清点文物过程中,只需要将手持端扫过文物架上的文物,便可以对文物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由于该过程为非接触性,因此无需接触文物,有效地保护了文物的安全。部分没有及时放置在对应文物架上的藏品,可以通过手持端及时显示,这样能够使盘点查找过程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文物盘点的工作效率。对于存在错误的文物记录,只需要通过无线网络或者直接记录于手持端,即可进行修改。

(3)文物交接流程简化

当需要文物对外借调时,只需要通过手持端进行记录,通过手持端记录或者无线网络传输,直接将该数据进行登记,并将该藏品所需要保养的注意点统一生成表格,在交接时,将表格一并递交,省去了需要人工对接的步骤。在整个流程之中,负责管理的人员只需要通过系统知晓文物已经借出,并与外借人员对接,大大简化了流程的繁琐性。此外,还可以设定归还日期定时,在归还日期即将来临时会提醒有关的负责人员进行文物的催还。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外借文物的工作效率。

(4)电子数据库记录

电子数据库由于其内存空间大,存储形式丰富多样,因此记录过程相对简单,且能够将各种数据全部存储,能够有效地存储多种类型的媒体,对于保存文物本身的内涵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藏品信息管理的基础就是数据库记录,数据库具有网络性与长久性。将数据上传网络或者进行压缩备份,能够保证数据不丢失,还可以设定不同的权限,使管理人员能够在非数据库所在计算机获取有关数据。

四、总结

传统的博物馆管理主要以人工为主,这种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不但有可能导致藏品的损坏,还有可能造成藏品的丢失。此外,藏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记录不但形式单一,许多多媒体数据无法存储,而且还有可能因纸质记录的丢失造成文物研究成果的丢失,不利于博物馆的管理。通过RFID技术对博物馆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文物的安全,还能有效保障文物本身所蕴含信息的安全,有利于博物馆的日常工作和长久发展。虽然现阶段只是一些大的博物馆应用了RFID技术,但是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藏品管理模式都将会被先进的RFID技术所融合,并且成为中小型博物馆科学文物藏品管理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陈能成,吕友,陈泽强.基于RFID及GIS的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7,26(4):67-71.

[2]刘宇驰,童茵,黄金娟.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J].中国科技成果,2015(12):24-25.

[3]武昭晖.RFID技术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应用[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S2):36-40.

作者简介:李靖(1979-),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本科,文博馆员,文物藏品保管员,朝阳博物馆,研究方向:历史文物、藏品管理。

猜你喜欢

RFID技术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基于RFID技术的输电施工现场人员“同出同入”管理系统研究
浅谈在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