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研究

2019-07-22付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艺术价值

【摘要】羌族多声部民歌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羌族民歌曲目众多、种类丰富、形态稳定、风格质朴,极具地域性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羌族多声部民歌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尤其是音乐工作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羌族多声部民歌特点的介绍,重点分析了羌族民歌的形态特征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羌族多声部民歌;形态特征;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羌族一个古老民族,羌族人民勤劳朴实,而且擅长歌舞,羌族音乐有着鲜明的特色。从羌族音乐方面分析,多声部民歌是其代表,也是羌族文化的艺术宝藏。羌族音乐的形成与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音乐表现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艺术创造领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此,分析与研究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分类、形态特征以及艺术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一、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发展史

羌族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羌族多声部民歌是何时形成的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说法[1]。羌族虽然有语言,可是并没有民族文字,所有的民族文化都是由一代代族人口口相传下来的,同时与羌族有关的文献资料也比较少,所以,研究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发展史,就需要从族人的言谈举止、民俗民风、生活作息等视角着手:(1)歌唱属于羌族的习俗。自古至今,羌族人是以歌唱的形式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他们在劳动、休息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歌唱。有的歌唱生活,有的歌唱自然,有的歌唱未来;(2)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羌族多声部民歌。经过对羌族生活环境的走访调查发现,他们大多居住在偏远山区,而且多是生活在半山腰,那里云雾缭绕,所以羌族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接近于原生态,族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他们辛勤劳作、古朴真实,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下羌族多声部民歌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3)羌族多声部民歌没有歌词。由于羌族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羌族民歌都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因此一些歌唱者对多声部民歌的含义并不了解。

二、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分类

多声部民歌作为羌族音乐核心内容,其是以二声部为主,内容多元、题材丰富、语言生动、形式不一,所以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类型比较多:(1)山歌,指的是羌族人于山野间进行演唱的歌曲。此类民歌的形式主要为“娄”“哈依哈啦”等,深受羌族青年的喜爱,他们经常在放牧、田间农作时进行歌唱,有的是男生重唱,有的是男女合唱、对唱;(2)劳动歌,指的是羌族人在进行劳动生产时进行演唱的歌曲,羌族人常在犁地、施肥、收割农作物时进行演唱[2];(3)酒歌,作为最古老、最常见的一种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族多声部民歌的代表,也是羌族人演唱最为普遍的歌曲,当羌族人宴请宾客时就会饮酒颂歌,演唱方式主要为男生二重唱;(4)风俗歌,指的是在节庆、祭祀等具有民族风俗场合进行演唱的歌曲。风俗歌还分为“勒萨”与“诵经调”形式,其中“勒萨”以喜庆活动为主,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演唱,对参与者数量不设限,大体上分成两组,以对答呼应进行演唱,而且还会使用肢体语言,比如手势和步伐之间的结合等[3]。而“诵经调”又分为“释比”诵经调与羌民转山调,分别是由“释比”独自完成和羌人的集体完成的两个声部的合唱。此类歌曲在演唱时必须态度虔诚、表情庄严;(5)舞歌,从羌族多声部民歌角度分析,舞歌基本分为丧事萨朗与喜事萨朗,無论是丧事萨朗或者是喜事萨朗,在进行舞歌时羌族人都是一边唱歌一边舞蹈[4]。

三、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形态特征

(一)演唱模式

从羌族多声部民歌方面分析,民歌曲目经历时代的变迁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或者是绝对的组织架构,所以,羌族多声部民歌基本都是以同音色合唱、重唱的方式进行演唱,男女对唱、合唱。目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混声演唱方式是比较少见的。

(二)演唱方法

关于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方法,无论是合唱人数多或者是少,必须由一个主唱负责歌曲高声部的演唱,而且主唱也要进行领唱,其余演唱者需要一起完成低声部的歌唱[5]。基于此,对羌族多声部民歌主唱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嗓子好,有着扎实、深厚的民歌演唱实践经验。

(三)演唱特点

羌族多声部民歌进行演唱时,通常演唱的速度会慢慢变缓,多以中速为主。同时,羌族人主要通过中立音与“摇声”演唱歌曲。其中“摇声”指的是一种演唱方法、技巧,是歌曲演唱语言声调的一种起伏特色,因此,羌族多声部民歌演唱时才可以表达出羌族语言独特魅力,彰显语言音调与音色之美。

(四)声部内部与各种声部之间的联系

从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结构方面分析,声部基本分为领唱声部与合唱声部。比如,有的羌族多声部民歌演唱场合,出现了许多声部,是因为合唱表演者人数多[6]。声部内部与各种声部间的联系具体如下:(1)横向,基本表现是同样的词要以同样的节奏进行演唱;(2)纵向,可分为大二度、大三度以及小三度等方式,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结合方式是二度音程。所以,在多声部民歌演唱尾段,基本都是同音进行演唱。

(五)节奏与节拍

从节奏与节拍方面分析,羌族多声部民歌分成自由与规整。自由的节奏、节拍,在羌族多声部山歌、酒歌以及风俗歌等歌曲类型中使用的比较多;规整的节奏、节拍,在羌族多声部劳动歌、舞歌等歌曲类型中体现的比较多。

(六)歌词特点

羌族多声部民歌基本是一代代口口流传下来的,只有少数的多声部民歌是由羌族人进行现场创作的。基于此,许多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者并不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但是,羌族多声部民歌在歌词与音乐层面也存在着紧密联系。

四、羌族多声部民歌的艺术价值

(一)民族团结价值

羌族多声部民歌可以使羌族人团结一心,为民族的和谐发展带来巨大的正能量。从羌族多声部民歌方面分析,在民歌中孕育着羌族人的共同信仰,比如“释比”所表现的宗教信仰,可以使羌族人凝聚在一起。羌族作为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信奉多神宗教,而且内心十分尊重神灵,在节庆、祭祀等羌族民俗活动场合,他们都会演唱风俗歌,希望能够受到神灵的保佑[7]。此外,在演唱风俗歌时羌族人心中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就会实现不断加深,慢慢地在精神领域与心理领域达成高度统一的民族认同感。

(二)道德规范价值

多声部民歌作为羌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无形之中对羌族人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进行着规范,同时也是羌族道德标准的直观展现。通过历史长河的洗礼,羌族多声部民歌孕育的民族道德规范要比文法作用、效果更突出,可以引领羌族人言行友善、团结友爱、积极向上。

(三)教育价值

羌族多声部民歌蕴含着许多内容,比如农作技能、文化娱乐知识等。不同的场所,比如宗教仪式、农作物种植、节日活动等,这些场所蕴含着羌族文化内容,而且羌族人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与把握,在无形之中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承。此种教育作用不仅体现在少数民族儿童的启蒙教育中,而且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对民歌内涵的进一步理解,获得了更多的民族文化传承。

(四)审美价值

羌族多声部民歌里体现了羌族人的审美情趣与心理特征。通过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与倾听,能够让羌族人审美和民族精神直观地呈现,让更多的人分享与领悟羌族人性格魅力,进而有效发挥羌族人审美情趣的感染力,为更多的羌族人带来美的享受。

(五)娱乐价值

羌族多声部民歌有着丰富的娱乐性,比如羌族人在生活、工作中不由自主地就会歌唱,甜美的歌声环绕四周,为羌族人的辛勤劳动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可以激发羌族人劳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羌族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五、总结

从本质上分析,民歌与劳动人民是息息相关的,且贯穿人生的所有阶段,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也是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羌族多声部民歌也是如此。通过对羌族多声部民歌的介绍与分析,可以使更多的羌族人深刻地意识到羌族音乐文化具有的社会地位與独特的艺术价值,进一步使新一代的羌族人热爱、钟情于多声部民歌,积极传唱、创作民歌,从而重现羌族多声部民歌的辉煌,也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邵承帅.浅析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风格与结构特征[J].黄河之声,2016(19):86.

[2]王宬葓.歌越羌山声闻九原——当代羌族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与研究价值[J].当代音乐,2017(6):44-46.

[3]黄涛.简析羌族二声部民歌的分类及其旋律特征[J].音乐时空,2016(5):31-33.

[4]武慧.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北川羌族酒歌的保护与传承[J].前沿,2012(16):136-137.

[5]韩云洁.羌族民间歌谣的传承模式与教育选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4):9-11.

[6]徐平力.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音乐家樊祖荫教授的民族多声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J].音乐创作,2014(3):13-22.

[7]金艺风.羌族民歌“劳动歌”的分类研究——以音乐方面为中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4):112-119.

作者简介:付莉(1978-),女,汉族,四川武胜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教育及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艺术价值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