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苦参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2019-07-22白静慧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单药苦参止痛药

黄 月 白静慧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 沈阳110042)

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以及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位[1][2],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占肺癌病理分型的80%[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并发症中,骨转移最为常见。由于骨转移造成的骨质破坏,患者往往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等相关骨事件,为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麻烦,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疼痛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内科病区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骨转移的患者病例69例。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细胞学、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经骨扫描(或PET/ET、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转移;伴有中度以上疼痛症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药组36例和联合组33例。单药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64±9.25)岁;联合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2.24±8.11)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理分型、骨转移的部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单药组与联合组在治疗前观察指标(KPS评分、VAS评分、是否使用止痛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单药组与联合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2 单药组与联合组骨转移部位比较

表3 治疗前单药组与联合组观察指标比较

1.2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卡氏评分KPS≥70分;未接受针对骨转移的相关治疗;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心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至少完成了4周期GP化疗方案的病例;所有纳入病例均已签署化疗同意书。排除标准:病例资料不完全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有放疗史;原发病为其他恶性肿瘤;妊娠期妇女及精神类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单药组采用 GP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 D1,D8 给药;顺铂75mg/m2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D2-4给药),每21天为一个周期;联合组在单药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在化疗开始前2天开始使用,连续给药2周。化疗期间同时给予止吐、保肝、抑酸等辅助对症治疗。若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等骨髓抑制症状则予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两个化疗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缓解情况 以每个周期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记入本研究,并与前一个周期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

1.4.2 止痛药使用剂量改变情况 每个周期治疗结束后的患者使用止痛药的剂量记入本研究,并将其与前一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患者止痛药的使用剂量进行比较。以连续两周止痛药使用剂量减少≥50%为评效标准。

1.4.3 体力状况变化评价 以KPS评分计分标准为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评分,治疗后KPS评分增加≥10分为体力提高;减少≥10分为体力降低;增加或减少<10分为稳定。

1.4.4 不良反应 记录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例数。

1.5 疗效判断 根据临床受益反应[5]:即用药后对疼痛、体力状况及体重改变的综合评估,疗效分为有效、稳定及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取±s描述,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结果对比采取配对t检验,非参数检验应用于不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中。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总体有效率对比 通过计算临床受益反应的相关因素,单药组有效15例,稳定13例,无效7例,有效率41.7%;联合组有效24例,稳定5例,无效4例,有效率72.7%。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后单药组与联合组总体临床疗效对比[n(%)]

2.2 疼痛缓解情况 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缓解情况即VAS评分比较:单药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45±1.48下降到治疗后的4.13±1.03,联合组由治疗前的7.39±1.29下降到治疗后的3.68±1.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单药组与联合组VAS评分比较

2.3 止痛药使用剂量改变情况 以连续两周止痛药减少使用情况(减少≥50%)为标准,两组比较,单药组减少例数为19例(52.8%),联合组减少例数为25例(75.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体力状况变化评价 单药组治疗后KPS提高9例(25.0%),稳定 19例(52.8%),降低 8例(22.2%);联合组 KPS提高18例(54.5%),稳定10例(30.3%),降低(15.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治疗前后单药组与联合组体力改善情况比较[n(%)]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对比,联合组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脱发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7。

3 讨论

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为30% ~40%[6]。对患者造成最大困扰的症状为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非小细胞肺癌引发的骨转移常出现在脊柱、胸部骨、骨盆等部位,四肢长骨较少[7]。GP方案目前作为NCCN推荐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标准方案,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化疗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对于发生骨转移并且已经造成的骨质破坏的情况单纯化疗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复方苦参注射液现在为临床常用的纯中药制剂,是由苦参和白土苓经加工提炼而成,其有效成分包括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定碱、黄酮类等,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等,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辅助治疗[8],具有缓解癌痛[9]、抗肿瘤、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10]、降低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率[11]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时可增强化疗疗效、降低耐药性、减少放化疗副反应[12-13]。本次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止痛药使用剂量、提高患者体力状态,联合化疗时可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但是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样本量较少,在某些观察指标上缺少全面的数据对比,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单药苦参止痛药
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
偏头痛为什么吃药不管用
警惕止疼药“天花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