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安采茶戏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与发展

2019-07-21徐弯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传承

徐弯

[摘要]高安采茶戏出名的地方在于它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有着自成一派的文化体系,并且与其他文化相融合,被广大群众所熟知。本文对高安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发展与探索进行了分析。

[關键词]高安采茶戏;艺术风格;传承

江西高安的地方戏曲是极为浓墨重彩的文化艺术内容,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江西高安的采茶戏源于民间的灯彩,在民歌、小调及高安锣鼓戏的影响之下,不断吸收外来剧种,衍生出具有江西高安特色的采茶戏音乐。在当代的音乐文化中,高安采茶戏已然不再拘泥于传统单一的音乐文化艺术形式,开始更多地转向与其他音乐文化的借鉴与交流,因而,现代的高安采茶戏不断地向外发展,已然盛名在外,成为高安地方的特色之一。采茶戏也面临着传承的种种问题,在这样的窘境下,文化体制改革的到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江西高安采茶戏的源起

江西高安采茶戏源于民间灯彩,如初期民间灯彩《撇芥菜》《送郎》《观灯》等,后来模仿高安锣鼓戏自编自演,使丝弦戏队伍不断壮大,逐渐由生活小戏发展为整本大戏和连台本戏,在赣中大地广为流传。然而,在民国年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江西高安采茶戏受到政府的打压和查禁,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高安采茶戏的成熟兴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文化建设不断繁荣和发展,江西高安的采茶戏也进入到复兴、发展和繁荣的崭新局面之中,并改变了原有的“男扮女装”的传统习惯,以唱、做、念、打为根基,引领江西高安采茶戏表演艺术逐渐走向规范化,涌现出诸多的艺术之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戏剧改革,高安采茶戏也推陈出新,发展成为江西省四大地方戏剧之一。

二、高安采茶戏音乐的艺术风格

高安采茶戏音乐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唱腔旋律以及各个音调的旋法上,其中,采茶戏的主要唱腔旋律指的是音阶、旋法、调式之间所显示出来的共性。在我国传统的声乐中,调性主要是指宫音的音高,而在高安采茶戏当中,所采用的定调乐器主要有笛子,较为熟悉的采茶戏音乐调主要有正宫调、尺字调、六字调、乙字调,对其调性的确立一般会按照演员以及实际的演出情况进行设定,并且往往会受到当地的音域影响,很多时候也会出现一部分演员有别的状况而需要进行意外调整的情况。高安的采茶戏主要遵从了传统的音乐调式,以五声乐调为核心,即宫、徵、羽、角、商五类。而在它们中间,又属宫和徵为常用的音乐调式,对于角的运用十分少见。

很多人说,高安的采茶戏仅仅属于高安,虽然其经常与其他音乐交流融合,但是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风格特征,因而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熟知。除了方言以外,高安采茶戏的演奏技巧也十分的独特,一般进行采茶戏演奏的琴师都具有相当高的演奏技艺功底,他们给予了高安采茶戏独特的创造力,并且开创了倒把换位、持弓按弦等音乐表演体系,无论是按、打、跳、拂都有不同的演奏特色。在高安采茶戏的演奏中,演员持琴的方式主要是以右手的拇指按住弓毛,左手拇指持琴,并用食指托住弓杆,手指停留在弓上的时间十分短暂,而且演奏速度相对较快,敲打起来铿锵有力。

三、高安采茶戏的发展与传承

就中国目前的整个基层文艺团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状况来看,谁动手早、动作快、申报多,谁的成绩就大,大有“先下手为强”的势头。按理说,高安和全国各地一样,机遇同等,政策相同,只要工作到位,一样出业绩。但是由于高安从国家非遗工作启动之际就没有跟上全国乃至全宜春的步伐,加上省文化厅在启动阶段整体调控失衡,导致高安等地方出现国家级项目申报“望洋兴叹”的局面,采茶戏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能得到及时的发展。

政府应重视积极引导。基层艺术团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重视和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高安采茶戏这样的基层文化艺术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的问题也必将逐步得到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政府应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系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实现文化体制改革最基本的前提。但光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同时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在政府投入不能满足个体需求的时候,民营资本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除了政府支持及民间资本,我们还可以鼓励社会闲散基金以各种形式投入到基层艺术团体的建设和发展中去,无论是财力、物力或是人力投人,还是技术、建议提供以及创意支持,这些都能使得基层艺术团体得到莫大的帮助。

结语

本文主要对高安采茶戏的源起、艺术风格以及发展和传承进行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的相继成立,高安采茶戏已由高安辐射到了周边十多个县市的每一个乡村。高安采茶戏的音乐特色十分丰富,不仅有独特的方言曲调,还包括了多样的音乐演奏方式,其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必然也会以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向当代人展示不一样的音乐文化。高安采茶戏音乐吸纳了极为丰富的地方民间艺术内容,与民间音乐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并不断衍变和发展,获得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形态和风格,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传承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