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9-07-21叶清香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区域核心有效性

叶清香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是新改当中提出的新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致力于贯彻并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地理教学水平提高。把核心素养和具体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将分析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阶段地理教学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理念;高中地理;有效性

引言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工作者应不断改进课堂,从各环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重视提高自身素养。近几年高考教育改革,“3+3”选考模式下,地理学科日益成为一门热选课程,地理教师要主动迎接学科未来发展的机遇,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促进课堂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未来奠定坚实的素养基础。地理核心素养分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和人地观念四个方面的内涵,以下从这四个层面浅谈其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区域认知

这一点在高中地理知识中占据很大比重。区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某个地理概念的共性,也可以认识到某个地理现象的特性。区域认知素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基本要求。常见的有区域位置、特征、差异、发展等。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为例,教学目标中体现区域认知素养,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找出秦岭和淮河的所在,并查看两者走向特点。在学生了解如何比较区域差异后进行归纳总结,在我国的区域划分上,主要分为四大模块;通常会按照秦岭一淮河线,以及年降水量是否达到400mm,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个大点来进行划分。

二、综合思维素养

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灵活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地理是人文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基于其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要素、时空和地方的综合思维。综合思维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思考并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四大区域为例,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地图并模拟画图,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要求学生在地理知识中关于区域的划分有很多种,因此,同一个地区可能拥有不同属性的“身份”,而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不同需求。基于此,展开关于我国四大区域的知识学习。学生通过时空思维,掌握不同的区域划分,加强自身核心素养培养。

三、人地协调观

地理知识的总结本就来源于生活中的地质、气候等环境,因此也是一门与我们联系紧密的课程。人地协调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从眼光从书本上放到家乡、国家和世界。这一观念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看待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并将其体现在生活中。为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游戏导人的方式进行环境人口容量这一课时的教学。拿出一张报纸,邀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往上站立,到学生上不去了为止。之后进行教学讲解: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报纸上已经没有空余的地方可以容纳其他同学了,因为它能提供的空间是有限的。换种说法来说,这张纸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将这张纸看成是地球的微缩,是不是说明地球的容纳量也是有限的?那么这么大的地球到底可以容纳多少人口呢?让我们来探索下地球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到底有多大承载力?

为学生留下问题,进行阅读思考:什么是环境承载力?此时需要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是对我们生存的环境足以供养的人口数的指代。再抛出问题:现在的地球生态可以供养多少人口的生存?学生讨论得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悲观派、乐观派和、中间派。第一个派别的学生认为资源是有限的,当今环境破坏严重,对资源消耗过快。第二个派别的学生心态较好,他们认为发展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地球上还有许多我们未发现的资源、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第三个派别的学生则较为中立,介于前两者之间。教师则应向学生阐述目前社会上学者的观点,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念对待三种观点,树立起客观的人口容量观。

四、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特点要求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测量和观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精准认识。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教给学生具体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和地理相关问题中运用地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洋流為例,鉴于现实实践条件不存在,课堂上实验模拟风海流实验:在风的吹拂下,水槽的水会发生怎样的运动。实验器材:装有水的水槽、花瓣若干、吹风机一只。实验步骤:将花瓣放入水里,甲同学站在水槽右侧(模拟大洋东岸赤道地区)用吹风机向左侧吹动花瓣——在吹风机口的正下风向,花瓣如何运动?学生课堂实践。之后再由教师向学生展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模拟图片,总结在盛行风吹动下的海水运动规律,最终完成全球洋流模式图。教师再以实例举例,先让学生辨别都柏林以及圣约翰斯两地的纬度,发现大致相同后在进行温度的比对,可以发现同为一月的情况下都柏林当地气温为8℃,而圣约翰斯的温度却低于前者,只有0℃左右。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究竟是为什么?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关于洋流会影响附近气候的观点,再针对该现象进行总结:暖流和寒流根据自身温度不同会对气温或造成身高或降低的影响。课堂是教师先组织学生实验亲自观测,再举实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回答地理现象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基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和地理实践能力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团体进行不断的研究并对教学方式实施改进措施,以培养更为优秀的学生。

猜你喜欢

区域核心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分割区域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擦桌子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区域发展篇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