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2019-07-21韦震王曾强
韦震 王曾强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团结一致,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必须持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负国家和时代的重托。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问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民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场合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到更高的政治高度。当代,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元一体格局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而言,就是要提升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繁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理应在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更应该主动作为,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
一、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步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总任务是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下,民族分裂势力有所抬头,中华各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的美好局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逻辑前提和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强调民族认同,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又强调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认同,这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只有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来源,号召各民族群众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把各民族的力量和智慧最大限度的聚集起来,共同捍卫建设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局面。
(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崇高的事业,也是各中华儿女共同的事业,需要各民族同胞团结奋斗,携手同行。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之际,我们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民族分裂势力的现实挑战,加强民族团结的工作不容半点懈怠,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维护好民族团结稳定的良好大局,通过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夯实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文化基础,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捍卫好、建设好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局面。
(三)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把56个民族打造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患难,荣辱与共,谁也离不开谁,也不抛弃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政治层面上就是要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在目标指向上则是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认同,增强各民族群众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历史文化多样性中保持统一,在团结中实现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书写各民族的精彩华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添瓦,奉献力量。
(四)是培养新时代合格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诚如是,青年学子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命运,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将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实现。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在改革建设的历史大潮中,大学生群体作为先锋队和生力军的历史角色从来都未缺席,并将在新时代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强化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追求,更有利于号召大学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牢牢结合起来,弘扬社会正能量,培育社会新风尚,在砥砺奋进中推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新时代强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西方仇华势力的渗透
西方仇华势力利用大学生喜爱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不断地将其腐朽消极的思想政治文化进行有针对性地渗透和传播,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极端主义等思想开始在大学生群体传播蔓延,并利用互联网开放性、便捷性、无界性、隐秘性的特点,在网络上肆意丑化党和政府的形象,歪曲放大社会问题,并美化宣扬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在高校中,西方仇华势力则通过宗教文化学术交流、讲座、培养代理人等途径来宣传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给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定型的大学生群体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也给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带来无形的挑战。
(二)传统呆板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但受制于师资、教育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行政化、功利化等问题,仍有不少地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仍然实行单向的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模式简单高效,但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无法独立自主的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也就很难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难以取得长效,久而久之,则使得部分大学生逃避甚至厌烦思想政治课,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是为了取得相应学分的一种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也就无从谈起。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价值的多元化
伴随着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重大变革,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也使得西方各种各样的思潮文化如潮水般涌向中国,给人们的价值思想带来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然而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并不排除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诸多价值观中依然处于指导和统帅地位,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腐朽文化的传播蔓延,不可避免的会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产生冲击,尤其是对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正确确立的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迷惑和诱导不言而喻,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削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给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小的阻碍。
(四)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性格心理特点
当前,大学生群体大多属于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但由于部分家庭不健康的溺爱的家庭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偏于自我和功利,同时,由于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性格心理发展完善和成熟定型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就是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在价值判断上往往趋于简单化、片面化、从众化,难以真正做出理性的独立自主思考,叛逆心理比较强烈,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进行合理的干涉和引导,则很难使大学生自身树立起正确崇高的理想信念,甚至会走向歧途。
三、新时代强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探析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
西方的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西化、分化、丑化中国的图谋,在价值文化多元开放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价值指导,必须牢固树立,坚决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在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中,保持主导地位和战略主动,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色,不至于迷失自我,失去目标。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
强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然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广大思政教学工作者要紧跟党和政府的时代要求,立足于滿足大学生理论知识诉求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革新以往纯理论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讲案例、视频播放、小组互动讨论当前热点社会现象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并在课后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走访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示范基地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经济尚未完全独立,价值思想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往往在思想心理上趋于敏感,经济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很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卑和自我封闭心理和行为,在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解决,则很有可能使他们放弃学业、放弃生命、甚至仇视社会,在思想行为上走向歧途,因此高校老师特别是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异常言行举动保持敏感,及时地加以疏导和帮助,必要时进行正确的心理干预,使他们走出自卑封闭的自己,端正理想信念,认真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四)积极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和团结
高校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不失时机的利用民族节日的良好契机,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参观他们的民族节日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民族认同,要通过“三下乡”、志愿者支教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解决少数民族同胞的现实困难问题,宣讲党的最新民族政策,在学习实践中帮助大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中华民族是伟大而团结奋斗的民族,在新时代强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要常抓不懈,深入贯彻落实,巩固发展好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孟瑜.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 (03):44-49.
[3]商爱玲.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8,20(01):3-8.